马克思自考试题自考

摘要:马克思自考2018试题及答案(1),是马克思自考试题。

马克思自考2018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自考2018试题及答案(1),是马克思自考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3.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阶级力量是()

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

4.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A.劳动工具B.生产数据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

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社会劳动为尺度B.私人劳动为尺度C.简单劳动为尺度D.抽象劳动为尺度

6.“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出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B.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7.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塞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劳动支出不同B.劳动过程不同C.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同D.在商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10.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品质互变规律

11.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像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

12.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A.规定垄断价格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掌握国家政权D.避免两败俱伤

14.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

15.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数学家高斯做级数连加,不是一个个逐次累计,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种新的程序来计算。从哲学上看,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创新精神B.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机遇C.发挥主观能动性偶尔可以背离客观规律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问题就能解决

16.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处在于看它()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物质B.意识C.实践D.存在

18.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B.发生了根本变化C.仍无任何变化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9.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

20.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2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2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5.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是()

A.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B.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C.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D.从理论质量角度形成的回答

26.相对真理是指()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暂时正确的真理

27.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A.主观性和个别性B.客观性和普遍性C.社会性和历史性D.稳定性和不变性

2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9.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30.真理的绝对性含义是指它的()

A.永恒性B.无条件性、无限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选题

1.垄断组织比较发达的一般形式有()

A.康采恩B.卡特尔C.辛迪加D.托拉斯

2.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完全是:()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虚构出来的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D.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3.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它们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就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历史命运的决定者B.政治斗争的组织者C.历史规律的影响者D.时代要求和任务的体现者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来进行D.商品交换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6.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7.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

A.劳动是人的类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8.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9.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像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价值特征的有()

A.价值具有客观性B.价值具有主体性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D.价值具有多维性

1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2.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B.意识是头脑里固有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C.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D.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15.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共产主义渺茫论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6.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

17.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相对主义D.绝对主义

18.新事物之所以可以战胜旧事物其原因在于()

A.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D.新事物从一开始就力量强大

19.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20.空想社会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THE END
0.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jvzq<84yyy4vpsx0eqs0|8<883770qyon
1.2021高中政治复习:哲学篇易错点整理北京新东方学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jvzquC41dl4yfo3ep1mbqtfq1dq0eu4349>927mvon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总结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4.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63@726:<90qyon
3.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理论基础该原理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2)既可从整体上运用,还可以分别运用。如果所分析的问题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应从整体上把握,如分析两个文明建设。如果所分析的问题只体现物质的决定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那就只需用所涉及到的部分去分析,无需jvzquC41yy}/i€~qq0ipo8ftvkimg8l|ecrjcx4zzer0495928599A=30jznn
4.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四)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但仅有意识到能动作用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利用规律进行实践,将意识转化为物质。 jvzquC41iu4iwjyw0eun1;5441624>4384869B3jvor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改变事物使之成为人化自然文章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以及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同时深入解析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辩证否定观。这些理论对认识世界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章 1.1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95;;9961gsvrhng1jfvjnnu1747A9;9::
6.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意识不光来源于物质还能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意识反作用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现代化建设中不光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培养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思想情感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mbqnw|jgth|qnlkcubp87466842@;444:54<;987634?3jvo
7.马克思主义意识观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上。 2.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jvzq<84ue0qbq‚fp58;/ew4uemcm8xem{€{1<88734ivvq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万字知识点详细整理期末重点梳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jvzquC41dnuh0lxfp0tfv8Q262;268ftvkimg8igvcomu865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