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学前教育学:背诵知识点50条
一、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指对人(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主要指对0~6、7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7岁的学前教育。
三、学前教育的特点
非义务性、保教结合、启蒙性、直接经验性。
四、学前教育学的含义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五、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六、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教育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行动研究的含义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八、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这四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的。
九、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十、学前儿童是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活动的主体。
十一、16世纪~18世纪的教育思想发展
十二、18世纪~20世纪的教育思想发展
十三、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十四、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特征
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
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的手段不断现代化。
十五、幼儿教育的含义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十六、幼儿教育的地位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十七、幼儿教育的性质
基础性、公益性、非义务性、福利性。
十八、幼儿教育的意义
1.幼儿教育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1)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2)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
(3)幼儿园在早期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幼儿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3.幼儿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1)幼儿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幼儿教育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幼儿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十九、儿童观的含义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十、现代化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利,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应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对待。
二十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素质的教育。
二十二、四育的作用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二十三、幼儿体育的含义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十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能力的强弱是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
二十五、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
二十六、幼儿智育的含义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十七、感知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智育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智育区别于小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十八、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因此,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智育的重要目标。
二十九、学前儿童智育任务的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十、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它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要素,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三十一、幼儿德育的含义
幼儿德育是年轻一代德育的最初阶段,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为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打下最初的基础。
三十二、幼儿德育的原则
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5.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三十三、幼儿德育的途径
1.最基本的途径:日常生活;
2.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
3.基本形式:游戏。
三十四、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三十五、幼儿美育的含义
幼儿美育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中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和初步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其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三十六、感受美是审美的基础。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主要是培养他们对美的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幼儿接受美育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十七、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
1.创造美的生活环境;
2.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3.选择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染幼儿;
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
5.通过游戏进行美育;
6.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
三十八、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幼儿来说是均等的。
三十九、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园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四十、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7.整合性原则。
四十一、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四十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含义
学前教育课程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引导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优异经验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的总和。
四十三、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四十四、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1.承认儿童童年生活的独特性;
2.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凸现儿童主体性;
3.整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追求主体的个性化发展。
四十五、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
四十六、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含义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四十七、行为目标是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儿童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具体、明确,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四十八、表现性目标与行为目标相对,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特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