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物多样性影响》(DB45/T 1577-2017);(10)《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LY/T2242-2014);(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3)《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8);(14)《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I/T91-2002);(1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16)《高等级公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能力建设管理指南》(DB45/T 2320-2021)1.1.5 工程相关技术报告与文件(1) 《灌阳(湘桂界)至天峨(下老)公路(江永至桂林(广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 6 月;(2) 《灌阳(湘桂界)至天峨(下老)公路(江永至桂林(广西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 9 月;(3) 市政函﹝2020﹞78 号《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调整)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1.2 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桂林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海洋山自然保护区为一类功能区,一类功能区及周边 300m 缓冲带执行国家一级标准,其余农村地区为二类功能区。评价区目前并无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的要求,现状村庄原则上执行 1 类声功能区要求,对于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 2 类声功能区要求,集镇为 2 类区。本项目属于交通干道,运营后相邻区域为 2 类区的,两侧 40m(<3 层)内或临街建筑(≥3 层)面向公路一侧为 4a 类功能区。根据《桂林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拟建公路沿线跨越的恭城河、灌江、西岭河、潮田河、润沙河、黄沙河水体功能为生活、工业、农业,水质目标为 III 类,其余水体无水功能区划。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2008),项目位于桂东北山地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3 评价标准1.3.1 环境空气广西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 300m 缓冲带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其余路段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执行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标准。
1.3.2 声环境(1)现状评价:本项目沿线为农村地区,声环境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乡镇执行 2 类标准。受既有二级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执行 4a、2 类;受既有铁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执行4b、2 类。(2)影响评价:①对于项目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地区,若临路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公路一侧的区域划分为《声标准质量标准》4a 类标准适用区域;其后区域划分为《声标准质量标准》2 类标准适用区域。②若临路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公路边界线 40m 以内的区域划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4a 类标准适用区域;将公路边界线 40m 以外的区域划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区域。施工期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 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名称:灌阳(湘桂界)至天峨(下老)公路(江永至桂林(广西段));(2) 建设单位:广西交通工程建设保障中心;(3) 建设地点:桂林市恭城县、灌阳县、灵川县;(4) 项目性质:新建。(5) 路线走向及建设规模:路线起点 K0+000 位于恭城县龙虎镇龙虎乡(湘桂省界),顺接湖南省江永县拟规划的江永至桂林高速湖南段(石岭至龙虎关高速);路线向西经龙虎乡规划区北、龙岭村北,到达栗木镇,于栗木镇双坝村接入灌平高速,随后与灌平高速共线约 17.076km 至灌阳县观音阁乡。路线于观音阁乡南与灌平高速分离,经洞井乡南、栗木镇、海洋山熊背岭、潮田乡规划区南、大圩镇规划区北,于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附近达到项目终点。终点K84+785 位于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附近,与桂林绕城高速交叉,利用既有桂林绕城高速上的高新互通改造成枢纽互通兼具地方道路上下高速的功能。路线全长 84.785km,其中 K6+648~K23+724.105 段 17.076km 与灌平高速(在建)共线,实际建设里程为 67.709km。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洞井隧道起点至甘庄隧道终点(K31+700~K65+240)设计速度 100km/h,其余路段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 26.0m,沥青混凝土路面。(6) 主要工程量:全线设置桥梁 16692m/24 座,其中主线分离立交 1713m/11 座,特大桥 10428m/5 座,大桥 5904m/14 座,中桥 360m/5 座,支线上跨桥 434m/4 座。隧道 14685m/13 座,其中特长隧道 4950m/1 座,长隧道 4985m/3 座,中隧道 4585m/5 座,短隧道 165m/2 座;桥隧比 46.3%。设置互通式立交 9 处;设置匝道收费站 5 处,服务区 2 处,养护工区 2 处(与收费站合建),管理分中心 1 处(与收费站合建)。项目总占地 228.51hm2,其中永久占地 189.39hm2,临时占地 39.12hm2。工程挖方总量 496.49 万 m3,填方总量 199.34 万 m3,弃方 235.83 万 m3。全线设置弃渣场 7 处,施工生产生活区 10 处。
(7)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金额为 599003 万元,环保投资 1093.0 万元,占总投资的 0.18%。(8) 建设进度:2022 年 12 月开工,2026 年 12 月竣工,工期四年。2.2 方案比选2.2.1 海洋山自然保护区路段方案比选2.2.1.1 比选方案介绍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广,南北最大长度达到近 100km,保护区北侧 3km 外有已建成的 G76 夏蓉高速;保护区南侧 7km 外有规划与本项目同期实施的的桂恭贺高速。因此,本项目从该保护区南北绕行都将与其它高速重合,不具备可行性。考虑到尽量避免对海洋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从保护区内间隙穿过避让保护区的路线走廊 A 方案。A 线: 该走廊方案于洞井乡新铺村与 K 线分离,进入栗木镇,向西经栗木镇泉会村土灰岐后进入灵川县;路线于灵川县大境乡穿越海洋山大鞍岭后,进入潮田乡;于潮田乡寨底村跨越 G357,经太平村北,于淡塘坪下穿规划桂恭贺高速和贵广高铁,进入大圩镇;路线于大圩镇长桥村跨越 X174、经过大圩镇规划区北侧,于熊家湾接回 K 线。该段线长 40.514km,对应 K 线长 44.250km。桩号 AK37+550~AK78+064。 K 线方案综合考虑了沿线乡镇的带动和利用地形条件展线以降低工程规模等因素,于灵川县大境乡境内穿越了海洋山自然保护区。桩号 K37+550~K81+800。2.2.1.2 工程角度比选K 线方案虽然里程相对长 3.736km,但无特长隧道,运营期方便维护;设置枢纽互通与桂恭贺高速实现交通转换,方便路网衔接。A 线方案工程规模偏大,局部路段实施难度大,所设置的 1 处超长隧道后期运营养护难度均较大;A 线方案难以与恭贺高速直接设置枢纽衔接,不利于高速路网地快速交通转换;A 线方案难以在海洋山范围设置互通立交,不利于改善海洋山内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应急救援,地方政府不同意该方案。综合以上比选,从对地方经济地带动、与高速路网地衔接、施工建设条件、工程规模、运营安全及后期运营管理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拟推荐采用K 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