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服务指南

福建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

管理工作服务指南

一、相关规定

●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本省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未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应当缴纳残保金。

●残保金计算公式如下:

1.残保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6%-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2.未安置残疾职工的用人单位计算公式可简化为:残保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1.6%。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协商一致后,将残疾人数计入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和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均为上年实际月份的平均数。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计算口径为准)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

●用人单位存续不到一年的,按实际月份计算征收残保金;成立不到一个月的,不征残保金。

●残保金由主管(含代管)用人单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以下简称税务机关)。

●用人单位所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由县级(含)以上税务机关同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核认定。

●非法人独立核算和一套人马、多个牌子的用人单位可申请合并申报。

●残保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

二、有安置残疾职工的用人单位申报审核认定

●申报方式

1.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窗口申报

●审核认定条件

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2.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3.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智力或精神残疾3至4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需提供申报审核材料

1.填写完整的《福建省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申报表》;

2.所报残疾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原件和复印件(仅首次申报时提供);

3.所报残疾职工的入职材料(在编证明或劳动合同,仅首次申报时提供);

4.所报残疾职工上年度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证明;

5.上年度通过金融机构向残疾职工支付工资的凭证等材料;

6.劳务派遣用工认定协议(仅劳务派遣用工方式需提供)。

●审核认定程序

2.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申报材料完整齐全的,经核定,在5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出具《福建省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申报材料不齐全的,除无留通讯方式外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

三、残保金申报缴费

●残保金暂实行按年征收,全年均可申报审核,5月份为残保金集中申报征缴期。

●用人单位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无办理税务登记的用人单位首次申报时提供)、上年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报表等材料直接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有安置残疾职工的用人单位应提供《福建省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获得批准减免或者缓缴残保金的用人单位(不包括小型微型三年免征期的企业)应提供《福建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请减免审批表》。实行网上申报缴税(费)的单位,可在网上申报后直接缴纳。

●残保金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统一使用税收票证。

四、残保金减免与缓缴

●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申报减免或者缓缴残保金。

●申请减免缓缴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应于次年5月持书面申请报告、《福建省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福建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请减免审批表》、遭受灾害有效证明(由新闻媒体、保险公司、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出具)、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等材料向税务机关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按用人单位所属级次的权限进行审批,并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税务机关,进行数据更新和征缴残保金。

THE END
0.退休返聘的员工,是否算残保金的职工人数?看税务局的回复若雇佣外省、外籍人员,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也应当计入在职职工人人数。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2024-10-22 14:42:18 ] [主持人]在职职工人数必须是整数吗? [2024-10-22 14:43:01] [李昂]在职职工人数与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可以不是整数,计算全年人数时取各月末时点人数的算术平均值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71372886;14856=6;a377796;:2=/uqyon
1.残保金季节性用工怎么折算年平均用工人数?例如1你好!残保金季节性用工折算年平均用工人数时,需要将季节性用工的人数按照实际工作的月份进行平均分配。对于4月份的季节性用工50人,假设这50人只在4月工作,那么他们应该被计算为4月份的用工人数的一部分。因此,4月份的职工总数应该是固定的在职职工人数加上季节性用工人数的平均分配。70+50/ 12= 70 + 4.1667jvzquC41yy}/clh70eun1jxm1s{fu}nqpa?86@=880nuou
2.青岛市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关于税务部门代收工会经费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jvzquC41yy}/uqzk70io1jwvkerf1Af134982B3jvor
3.残保金申报中如何计算在职职工人数及折算季节性用工?答:《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5〕72号)规定,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jvzquC41o0iikwfcee4dqv4ujwotjxz1f{pi1vz424;1:;5324;277xjvor
4.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解答中国新闻网七、如何计算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在职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八、季节性用工的年平均人数如何折算? jvzq<84yyy4oz7hjkpgog€x0eqs/ew4uj1814;22;/631mte/knde|h|t89:6:760unuou
5.免征残保金,2023年最后申报期限到了按规定,用人单位月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当月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月平均用工人数。 我们知道像劳务派遣这种公司,盈利点就是收取的管理费,其他和劳务工人相关的工资、社保等费用都是代收代付,用工单位给多少,他们就发多少,如果这块残保金征收jvzq<84o0m{bksnvqwzjcx3eqo5bt}neng538?=33
6.30人(含)以下企业,免征残保金,怎么申报?按规定,用人单位月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当月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月平均用工人数。 我们知道像劳务派遣这种公司,盈利点就是收取的管理费,其他和劳务工人相关的工资、社保等费用都是代收代付,用工单位给多少,他们就发多少,如果这块残保金征收jvzquC41yy}/8;7345<70lto1vuec‚4fgvgjn86556=4;;>7;9=85A762
7.制造业灵活用工“返费”问题中的博弈及其治理*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良好的用工秩序是实现制造业强国梦的基础之一,需要从制度层面对其进行保障。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企业为减少季节性生产用工成本和规避法律风险,大量采用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等灵jvzquC41yy}/qyjpvksfu7hp1jznn8Fduvxbe}4429=20qyon
8.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月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的计算摘要: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按本单位在职职工的年平均人数计算(12个月人数相加除以12),结果须为整数。是否四舍五入由单位自行决定。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jvzquC41yy}/uqzk70io1jwvkerf1B:134<95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