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时间,老牌工业强国及典型发达国家有哪些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英国是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所以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下超过两牙的老牌殖民国,也超过“海上车夫”荷兰,这三正是英国之前的三个大国。1870年代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只有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其它国家都是追赶中没正式完成。英国与法国最先完成所以,19世纪是英、法的竞争,大量争夺地盘。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比较早经营拉美,保住大量地盘;荷兰最大的一块地就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就被英国抢了;美国就从十三州向西扩张占据现美国的本土,海外还夺取不少地盘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主角,并扩展到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俄国、日本。其中美、德表现最亮眼,那时超多东西是这两国发明的,可以说引领了现代工业化。英国和法国被美国和德国反超,俄国和日本是两次工业革命一起进行,俄国是就近夺取地盘且变成本国的领土跟美国一样,日本是殖民朝鲜和夺取中国台湾。德国反超英法,但殖民地多属于这英法,德国自己挑战霸权了,跟后起国家的意大利(一战二战都在)、奥匈帝国(一战且战后解体)、日本(二战而后被美国单独管控都没赔款所以现在特别的挑不反思侵略史的)发动了世界级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德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苏联和日本的工业化很迅速,尤其是重工和军工。到二战前号称八大工业国,是工业实力最强的8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在这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瑞典、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波兰这类欧洲小国的工业化也是不错的。

二战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老早被德国吞了,波兰被苏德瓜分,法国早早投降,意大利又马上转向盟军阵营。二战就变成了德日VS美苏英中法,东南亚早被日本打败,其它国家都是跟在后面,主力就是后来的联合国五常。发现中国是唯一的农业国,这是日本敢侵犯中国的根本原因,以工业打农业,当时东北和台湾工业化搞得不错却是日本在控制,靠人数与大国土来抗争,是不容易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扩展更宽了。世界分为三方,西方/西欧阵营与东欧阵营,还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中立阵营。西欧本来就有工业化底子,像芬兰、丹麦都有部分工业化的,轻工业也不错。在美国扶持下,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更好了,丹麦、芬兰、爱尔兰、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工业化迅速发展。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二战中就表现出色了,军工很猛,加拿大都能制造飞机、坦克、军舰,后来两国都去工业化(毕竟竞争不过美国和其它国家,轻工业都被后起国家超越)。东欧阵营,苏联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开始工业化,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前都发展不错了,摩尔多瓦还是以农业为主现在是欧洲垫底的国家。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开启工业化,东欧有个共性是重工业军工业比较重视,轻工业比较弱。

欧美之外的亚非拉开始工业化,因为欧美工业化水平很高了,就把中低端工业转移海外。美国没被战争破坏反而进步超大,第三次工业革命领导者,产业升级了,在1950年代把钢铁、纺织这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德国和日本,毕竟西欧和日本底子好人才丰富。后来第二次转移是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和拉美,产生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在七八十年代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非、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也是发展亮眼的,出现了他们的经济奇迹,只是他们产业升级失败,进入中等收陷井被西方收割。而韩国、新加坡、以色列还有中国的台湾,升级到知识技术密集型,除了自身的努力也有欧美日的支持,因此这些地方在1990年代成为发达经济体了。

第三次就是亚洲四小龙把中低端产业转向中国沿海(欧美日将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到东南亚,形成亚洲雁形经济),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优惠政策,发展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建国后建立的重工业体系,发展轻工业就更强势。因此中国就形成了世界工厂,还建立了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要走向发达,蛮困难的,一方面成本增加中低端产业转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另一方面中高端产业技术集中在欧美日,中国突破蛮难的还禁运。真的是前堵后追,现在2020-2050是中国的关键时期的,突破了自然就发达,没成功就会像拉美和东南亚一样在中下水平徘徊且被收割。重点很可能要出现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了,那时是大数据、超级计算机、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多类科技的融合,农场和工厂都自动化,连服务业都很多智能机器人,中低端产业都会回流发达国家的,毕竟普通人力不是很重要。加之中高端产业本在欧美日手中,那时翻身无望,可发现高科技产业才是未来的关键,感觉发展中国家里就中国有些机会,毕竟就中美是最全面的,美国是强,中国是大,其它发达国家是部分领域强。

当前在第四次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中西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转移,部分高技术与产业链高端的环节回流到欧美日发达国家。像耐克和阿迪达斯很多生产线迁移到越南和印尼等地,美国关闭在上海的科研分基地,欧美日在提倡再工业化,重点搞工业4.0更高级的工业发展模式。中国一边跟发展中国家竞争中低端产业,另一边在跟发达国家竞争中高端制造和高科技产业,在高科技上是弱势的,毕竟发达国家发展早技术与人才积累丰富,还创新能力很强,经常发明新的东西创造新的技术。中国是个大国,一边要产业升级增强高科技产业,另一边要保留中低端产业,重要用科技和品牌来优化,像普通产品也可以高科技化、奢侈化。农产品可以分流,有些是普通商品满足大众需求,另一些就是高级商品满足有钱人的需求。针对有钱人的自然是生产成本高些,各步骤都精良,自然不是虚空的高价格,是物有所值。中国在布局新型工业化,把产业链融合起来,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就是进行产业链的融合,把设计研发、采购运输、个性制造、销售服务等都串联起来。

后工业化是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发达国家基本在70%以上,中国也有50%了。工业机器人和农业高度机械化,农业和工业的从业人员会更少,大量人口需要在第三产业来就业。第三产业需要以工农业为支撑的,自己没有就得依附强国,尤其需要高科技产业为支柱。这就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为什么工资高的原因,为什么同样的刷盘子的发达国家要比亚非拉国家的高那么多呢。因为中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强,创造的利润大,技术垄断与文化品牌提升暴利,有这极少数人赚取大量的钱,自然可以匀一些给大部分普通人的。就是靠服务业来实现收入再分配,服务业兴盛又促进全民共同富裕,因为每个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每个人在各领域消费多又快自然资金的流转就越快,大家都兴旺了。

国家层面还有一点,就是通过税收来让贫富差距小些,重点投入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这样人才会更多生活会更好。小国可以融入西方经济体系,靠金融、旅游、农产、资源、服务业几个方面都能致富,而大国是不能的,必须比较全面。所以中国是不能去工业化的,第三产业要以工农业和高科技为支撑,重要教育与科技搞好,人是竞争力的最大力量。

在农业社会大部分人是农民,少数人是为官为商,在工业社会工人的比例会很大,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提高,农民就会变少。当制造业技术变强,生产比较丰富,服务业就会大大提高,就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了。第一批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就是欧美日少数老牌工业强国,然后进入后工业化的国家越来越多,就是24个典型发达国家。像1990前确认的发达国家中,西欧有18国,就是少了希腊和葡萄牙,这两国工业基础薄弱,在西欧中工业制造是竞争不过北边的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就流行向亚非拉产业转移了,希葡的高科技又没发展起来,所以经常是发达国家守门的存在。靠西方扶持才步入发达行列的,硬拉上车的,可以说躺赢,也可以说是伪发达。后来新增的东欧发达国家就捷克是不错的,其它的都像是西欧的打工仔,混成发达国家的。

欧洲16国+欧洲之外8国,或分10个发达大国+14个先进小国,19个公认高度发达国家+5个准高度发达国家

公认是高度发达国家

发达大国组——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欧洲之外/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

先进小国组——欧洲/荷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芬兰、挪威、爱尔兰、新西兰、冰岛、卢森堡

准高度发达国家

发达大国组——欧洲/意大利、西班牙;欧洲之外/韩国

先进小国组——欧洲之外/新加坡、以色列

农业跟吃饭有关,工业跟现代化发展有关,第三产业就跟服务与享受有关。社会进步人的需求就更多更高一层,人有闲暇时间进入服务业享受,不应该只是那些为官为商人的专属。人的教科文国的经军政都需要现代化的,现代化就是提升物高科技和提升人的高素质。服务业除了让人的生活更好也会帮助工农业发展的,尤其是服务业升级,提出了第四产业公共服务与教科文(知识及信息产业)。科技越发达,那么工农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更少,就需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人口,苏联重工军工过度重视,而轻工业与服务业就忽视,经济才出现问题,因而解体了。工农产品除了够吃够用,也需要商业化升级更高端的产品,也高档化奢侈化,不要在低层次内卷。工农业是一条腿,服务业则是另一条腿,两条腿并重才走得快,教科文提供智慧,经军政提供力量,城市需要发展,农村更是需要,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非常重要的。毕竟全民富裕才是真正的富强!

老牌工业强国

最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实力较强。有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苏联(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乌克兰)、日本、奥匈帝国(主要集中在捷克、奥地利、匈牙利),这正是当年的八国联军,除了苏与奥偏内部压榨农民,其它6国都重海外殖民还比苏奥发展更早。苏联偏重工和军工,奥匈帝国早解体,所以只剩下英、美、德、法、日、意六个西方巨头了,正好是现在G7中的六的,加拿大更像是混子被美国拉上来的。苏奥是快速工业化比较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城市,其它工业国是比较范围广也比较发达,日本是两种属性都有,重点还是二战后崛起全国布局工业了。在1900年时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比重)在列强中是倒数第二、第一的,不如意大利和俄国,美国就是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反超的,不然美国会成为第一但不会是一超格局,只会是多强。

部分工业化的老牌小国

都是在工业强国周边,发展也比较早,工业化开启时间早。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奥地利、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后面的东欧4国在二战后有些倒退,跟不上西欧了,在2000年后才被认定为发达国家。瑞士、瑞典都没被战争破坏过,还因为二战发展更好,吸引了很多技术设备与人才,所以现在各领域竞争力都很强经常排世界前十。西欧小国都底子好,二战美国一扶持,自己重视教育与科技,就稳稳地高度发达国家了。

二战后崛起的工业化先进小国

二战后美国是西方的超级大国,扶持了很多国家,西欧国家都全员发达了,欧洲之外的几个国家也是美国帮助下工业化并走向发达的。二战后崛起的小国有:西班牙、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挪威、爱尔兰、新加坡、以色列。其中西班牙、韩国、加拿大工业实力蛮强的,有自己的优势,澳大利亚就欠些了还去工业化,芬兰和挪威是很强的。爱尔兰是最后崛起的,在信息通讯和生物制药方面厉害,但低税率吸引外资是偏向外企的力量。新加坡利用港口优势发展部分工业,石化、炼油、电子是比较厉害的,以色列是偏向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1990年前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但工业化弱势的(感觉没工业化)

有希腊、葡萄牙、新西兰、冰岛。这类国家制造业就不强,工业偏轻工业类的,可以说没怎么工业化,那时产业转移就从欧美日转向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了,所以工业是没有竞争优势的,自然工业基础薄弱了。希腊和葡萄牙是工业基础薄弱,靠旅游、航运、外汇、农产这类作为经济支柱,自然是发达国家守门了,若不是早加入西方阵营,可能就是马来西亚这类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新西兰和冰岛一样是轻工业为主,不过地大人少资源丰富,靠资源都能致富。新西兰和冰岛特别重视科技与教育的,高科技产业是有点样子,创新能力、国家竞争力、发明专利都表现不错,因此人均GDP很高成为高度发达国家。

2000年后被认定为发达国家而工业化有点基础的

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波兰算比较早工业化的国家,在19世纪末都有些工业了,后来走社会主义偏向搞重工军工,加上美国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就相对落后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小国,二战前是纯农业的,战后苏联在此布局工业才开始工业化,东欧剧变后立马投入西方,在扶持下就发达了。像爱沙尼亚的IT信息通讯发展特别快,得益于芬兰的公司南下,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是相近的。总之这些东欧国家都是听从欧美的,中高端制造业不强,工业偏向是组装,是欧美日韩的生产基地有帮打工的味道。就捷克的工业技术最雄厚,水平和竞争力是不错的。其中波兰和匈牙利是有争议的,就联合国认定为发达国家,其它组织不认为是发达国家。

2000年后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但基本没工业的

马耳他与塞浦路斯都是南欧小岛国,地小人少,经济支柱是以金融、航运、旅游、转口贸易为主,工业就是些满足本国的轻工业,一些生物制药、化工和机械都是外资企业。这两国都是英国殖民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比较受益于英美的,国防一个靠意大利,另一个靠北约。

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只有7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中国。

正好是现今世界7大国,联合国五常+日德,日本与德国跟美国组成世界工业第一阵营,世界制造业三大强国。其它国家都是部分工业化,工业体系不完整的,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美两国,其它5国是接近完整。工业机器人统治了高端制造业,正在向中低端制造业发展,低端产业上也机器人应用多,说明工业要回流发达国家了,会形成新的科技/工业壁垒。

而完成整套工业化,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就只三个,分别是英国、美国、中国。

英国是第一个世界霸主,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实力与影响力没这么庞大。而在一战与二战中崛起的美国接替了英国,成为超级大国,尤其1990年代后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只重工军工强,其它比较弱势,超级大国的含金量要弱些的。因为连接两个英语国家的强势,让英语成为了世界通用语言,国际公认的第一语言,现代化很多东西是英美两国发明的,占比太大了。中国现在还是处于崛起的初期阶段,有蛮多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没有突破,等突破时又发明创造很多更高级的技术与设备自然是真正的超级大国了,那时只要中国流行什么文化,就会成为国际潮流,软实力是要依托硬实力的。

蒸汽机器是工业1.0,电气化是工业2.0,信息化是工业3.0,正在利用物联信息系统促进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供应是工业4.0。像工业机器人、3D打印、纳米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工业制造。现在工业制造是批量化又同质的,未来就是少件而个性化的产品。从设计、制造、物流各环节都需要智能化,让生产更高效。中国正在力求成为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主力,这样才能使中国发达,如果错过就会跟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

回流美国的产业集中在高端消费品、精密制造、汽车、工程机械,回迁美国后效率更高,距离美国市场更近。其实在欧美日进行产业转移时,把拥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利润的产业和环节是留下来了,像美国的飞机、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天、军工等都世界最领先的,德国与日本的精密仪器、光学、汽车都特强。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基本有几项世界级的强项。发达国家用科技武装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研发新的农产品、研发新的工业技术,连农产品都高端化、奢侈化,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更是如此,给产品给予高附加值。制造一样的东西,发达国家的就高端又暴利,发展中国家就中低端又廉价,就是用科技(硬实力)和品牌(软实力)来划分开来。

发达国家是1960年代提出了,先有了发展中国家概念,在这基础上相对提出了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的概念。美国是当时各领域发展好尤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当时公认的第一个发达国家。在1961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加上西欧阵营17国和加拿大、土耳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共20个成员国。其实就是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发展,加强全球化、市场化、自由化的国际交流与贸易。到1970年代又加入了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在美国扶持下,提供资金与技术,这些国家发展很快的。发达国家正式认定好像是1980年代,当时西欧国家都认定为发达国家了,欧洲之外就只有美加澳纽日5国,感觉是西方话语权,把有些国家硬说成发达国家了。像希腊和葡萄牙人均GDP蛮低的,工业制造也不强,就第三产业比较好,感觉是躺赢的。

发达国家一般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生产力效率高,在农业、工业和服务运用高新技术与设备多,尤其工业化水平高能制造高精尖产品搞垄断,占据产业链顶端自然暴利的。出口商品多是工业制品,农产品都研发更新更好的,还各类加工制品、发明专利、技术与咨询服务,都是赚钱的东西。本有剪刀差又暴利肯定就富有了。

发达国家可分为:中高端制造强国、知识与技术输出国、全能发达国家、超富有小国、普通发达国(混子)。

老牌工业化国家(殖民国家及二战前工业化就高的)——英国、法国、德国(西欧三巨头)、美国、日本(日本和韩国可叫东亚双富)、意大利(意大利和西班牙可叫南欧两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低地三富)、瑞士、奥地利(中欧两小强)、瑞典(北欧5个国家都水平高各类排名前列,冰岛外其它四个都500万人口以上,可叫北欧四先,五个先进国家);

二战后到1990前确认的其它发达国家(富起来的国家多是跟美国混的西欧国家和五眼联盟组成西方世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眼联盟之三科教水平高又资源致富,美国与加拿大可叫北美双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南澳双富),芬兰、瑞典、丹麦、冰岛、爱尔兰(爱尔兰和冰岛都是岛国偏在一方,可叫离岛两富)、西班牙、希腊、葡萄牙(西欧阵营,其中两牙是老牌殖民国家,最早开始殖民的但发展水平一般,希腊与葡萄牙发展早又普通,可叫南欧两老普);

新增发达国家(1997-2020年间认定的发达国家)——以色列、新加坡、韩国(后起之秀都亚洲的,以与新可叫亚双秀),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中东欧斯拉夫三小国,2010年前认定的,可叫斯三小),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小国,2010年后认定的,可叫波三小),马耳他、塞浦路斯(南欧小岛国,地小人少早都人均GDP高了,认定为发达国家也是2000年后,可叫南二岛),匈牙利、波兰(准发达部分组织认定为发达国都在中欧,可叫中准二)

另一方面在1949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禁止把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卖到东欧阵营,后来又扩散到其它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禁运了,就是为了保持西方的领先地位和发达水平。苏联解体后,19965年又奥地利签署了《瓦森纳协定》,一样是作用,先进的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最新技术设备都禁止出口,只组织内国家分享,目的就是建立技术壁垒,让围墙外的发展中国家学不到技术,不得不卖资源和从事中低端行业。

1990年前认定的发达国家,就只有葡萄牙人均GDP不高,其它国家都蛮高的,有发达的水平。葡萄牙和希腊到1995年左右才被认定为高收入国家,这两是发达国家中守门的存在。冷战时原西欧国家都成了发达国家,说明在美国帮助下西方阵营国家都发展不错。这类发达国家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领先又富有的国家会扶持后面的国家,提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像发达守门水平的国家基本是混子,混成发达国家的。

欧美日的高度发达国家赚钱会带动这类国家富有,尤其是欧盟内部,富国会资助发展落后的国家。其实在美国内部,都有财富分配的,因为高级人才多垄断技术和高新尖产品,利润很暴利的,让刷盘子这类简单、基础、体力的劳动都能高工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工资都高,就是精英人员的财富均出来一些给这类社会中下层。同时发达国家作为整体,高度发达就带动普通发达,所以有些国家搞金融、旅游都能富有了,内部有扶持可以财富转移与支援。

THE END
0.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林毅夫:有些差距并没有在GDP中反映林毅夫: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人均收入都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这在东部沿海城市也许看不出来,因为中国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很大。东部沿海城市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人均GDP相对比较高,加上我们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的,比较新,也会给外国人一种幻觉,似乎中国人的生活比美国、欧洲还要好。 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6/263338iqe/olo‚fcye6:7;7680yivvq
1.卡佳·霍耶:二十世纪欧洲的浩劫与德国的新生|专访希特勒的并不是唯一的法西斯政权,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崛起就是例证。反犹主义在欧洲各地都有其追随者,甚至包括后来与纳粹德国作战的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毒害德国的各种因素并不完全都可以归因于在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体系,所以“特殊道路”的说法对于解释近代德国在历史上造成的灾难过于简单化。jvzq<84o0dpog€x0eqs/ew4fgvgjn8689776;=6738>17;3jvor
2.1990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不过此后德国队成绩大不如前,在2002年世界杯,德国在总决赛以0:2不敌巴西,失去了冠军奖杯;2006年世界杯也不过取得季军。而2000年和2004年欧洲国家杯,德国皆在分组赛出局。而出产的球星中,也只有有守门员简尼和中场波历克两人受各欧洲顶级俱乐部斟介。 2008年欧洲国家杯上,德国轻松击败夺冠大热门葡萄牙以及黑马土耳其jvzquC41yy}/rlfwvq4dqv3ep1€u1|mklkkcgr4jqvtfy|4322<03:;;88=/j}rn
3.2014年巴西世界杯H组比利时国家队简介与名单至于欧洲国家杯表现也不俗,曾夺得他们主办的1972年欧洲国家杯的第三名,并在1980年欧洲国家杯成为亚军。比利时曾夺得1920年奥运会和1900年奥运会足球项目的金牌和铜牌。 主帅:威尔莫茨 马克-威尔莫茨现年45岁,2012年5月成为比利时国家队主教练,球员时代作为前腰,曾经是比利时历史上的世界杯最佳射手。比利时国家队近几jvzquC41yy}/i~fpejg/ew4urqxuu87236e18h64a4998?80ujznn
4.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地图VS2020年反对国安法的国家分布图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地图 VS 2020年反对国安法的国家分布图 辉煌大中华 1900年侵华的八国联军地图 VS 2020年反对国安法的国家分布图 站务 国内 军事 科技 文娱 体育 游戏 影视 社会 生活 教育 财经 历史 文艺 ACG 段子 伊朗局势 春运 公益 新型冠状病毒 法律 港澳台 科学技术 电视剧jvzquC41wuks0pzcpenb0ls1ycv0exsvgpz@kmB566<67
5.初中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选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1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ej{zkunujk5d3><36;6/j}rn
6.那些年被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坑过的国家新自由主义新浪财经在改革中,阿根廷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不仅向外商卖光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而且几乎卖光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所有国有企业,连金融银行领域的国有企业也未能幸免,国际金融投机超级大庄家蜂拥而入。 截至2001年,阿根廷最大的10家银行中,被外国资本控股的银行竟达8家,致使外资银行能够在阿根廷全面经营阿根廷比索和美元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wytvxhm1e532:;/283248iqe/ogz|occ799>=970yivvq
7.当年联合入侵我国的8个国家:有的已经永远消失,有的活成笑话!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页,190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给我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重创伤。 这支由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组成的8个国家的强大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对北京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掠夺和破坏。 颐和园、天坛、嵩祝寺、銮驾库等都未幸免。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656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