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敦煌走近世界艺术美学巅峰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画敦煌研究院

敦煌犹如散落茫茫戈壁的一颗明珠

黄沙掩不住的瑰丽传奇

仍穿越千年,恢弘上演

点击观看,敦煌到底有多美?

本期敦煌行程

我们从设计的视角,重新解读

在文化瑰宝的背后

和我们一起,走进敦煌

寻觅时代美学与艺术创作灵感

1. 4天3晚,探寻敦煌壁画与石窟艺术

2. 感受储存在敦煌最鲜活的丝路记忆

3. 全程敦煌研究院讲解员讲解

4. 专业课程穿插行程中,深度讲解

本次行程我们将带大家观看莫高窟特窟+莫高窟经典石窟+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全程有敦煌研究院的专业讲解员讲解,你将获得敦煌莫高窟文化深度探索旅程。3节敦煌研究院专业的课程,带你全盘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感受敦煌石窟和壁画艺术美学力量。(行程结束后可自行打卡敦煌特色景点)。

马竞驰

原敦煌研究院主任、副研究馆员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课程内容:讲述敦煌的前世今生

丝绸之路与敦煌与莫高窟的渊源

展现敦煌真实而不为人知的细节

BundGirl

15601754903

DAY 1

莫高窟特窟 |深度解读

/ 全程有专家级导师讲解 /

/ 45号特窟 /

莫高窟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塑像

此窟中的塑像是莫高窟唐代塑像的杰作,是莫高窟最具写实性的群塑。南壁绘制的观音经变取材于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画面情节丰富、描绘生动、构图巧妙、扣人心弦,皆为现实社会之真实反映,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

▲莫高窟第45窟西龛七身彩塑 | 图源敦煌研究院

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延续了莫高窟盛唐典型的三联式构图,画面完整,色彩艳丽,实属不易。

▲莫高窟第45窟大势至菩萨 | 图源旃檀精舍

/ 57号特窟 /

莫高窟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塑像

此窟最大的看点是南壁说法图东侧的胁侍菩萨像。这身菩萨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裸,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体态优美,肌肤细腻,身体略呈S型,目光下视,若有所思,显得富贵而华丽。菩萨两眼微微下视,身体稍稍内倾,又显出了东方女性的娇柔和妩媚。因此,有人把她称为“美人菩萨”,也因为这身优美的菩萨像,57窟得名“美人窟”。

▲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萨 | 图源旃檀精舍

/ 158号特窟 /

莫高窟最大的涅槃像

感受平静如大海,安详似永恒的唐代“涅槃”像,也是莫高窟最大的涅槃像。整身佛像头南脚北,神情安详平静,姿态优美典雅,实为莫高窟最具传神魅力感化人心的佛像。此外,在涅槃像周围描绘了嚎啕大哭的弟子、沉着冷静的菩萨以及非常特殊的以割耳朵、刺胸、剖腹等百态众生的举哀图。

▲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像 | 图源旃檀精舍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左侧之菩萨 | 图源旃檀精舍

DAY 2

莫高窟经典洞窟 |深度解读

/ 全程有专家级导师讲解 /

▲图源旃檀精舍

/ 257号窟 /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当属第257窟中的《鹿王本生图》。作为北魏时期的典型洞窟,257窟代表北魏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规模、水平和艺术成就。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画面构图灵活自由, 色彩感觉饱满纯正。真实地记录了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以及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

▲莫高窟第257鹿本王生局部

/ 259号窟 /

第259窟开凿于北魏前期,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平棋顶,西壁正中前凸部分形成一个半中心塔柱,整体洞窟形制类似中心塔柱窟,但这样的中心柱则唯其一例,这也是敦煌地区所见最早的二佛并坐塑像。

▲莫高窟第259窟中心塔柱东向面北魏

▲莫高窟第259窟彩塑释迦多宝说法北魏

/ 249号窟 /

249窟开凿于西魏。覆斗顶殿堂窟,西壁开一龛,东壁毁,南、北壁绘千佛,中间绘说法图一铺。窟顶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佛教题材。现存西魏时期开凿的洞窟共有9个,其中以249、285窟最具有代表性。

▲窟顶西披阿修罗|图源丹珠设计

在莫高窟西魏第249号洞窟南北壁面的千佛中部,保存了两幅独具一格的说法图。这两幅说法图看似一致,实则各有千秋,在不变的主题下,画工却巧思设计,镌刻出了时代的印记。

▲莫高窟 西魏 第249窟全景图

/ 323号窟 /

建造于初唐晚期的莫高窟第323窟是敦煌石窟中的“原创性”洞窟,是敦煌石窟群中仅存主题为佛教史迹画内容的一窟。该窟引入了之前未出现的壁画题材,佛教历史故事、感应故事、高僧灵异事迹均有体现,而其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更是把张骞出西域这一历史事件附会为佛教传入汉地的最早事件。

▲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

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以敦煌本地人的佛教认识和需求为前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构成全新的视觉认识,在漫长的敦煌石窟营建历史中,成为了壁画中的历史记忆。

▲ 莫高窟第323窟 | 汉武帝拜金人

▲ 莫高窟第323窟 | 张骞拜别皇帝

▲莫高窟第323窟 | 汉使到达大夏国

/ 329号窟 /

329号窟为初唐时开凿,此窟的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顶,四面斜披内收至中心形成一个方形倒斗,故称覆斗顶。西壁开一敞口龛。龛内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这些塑像经清代重修,已非唐代塑像原貌。

第329窟的佛传故事绘制于西壁龛内顶部,为初唐(公元618—705年)原作,右侧画的是“乘象入胎”,左侧为“夜半逾城”。释迦的一生经历丰富,但这两个情节对于他的人生轨迹来讲,可谓至关重要。

▲ 乘象入胎莫高窟第329窟 | 图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 17号窟 /

莫高窟第17窟,即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注1)的影堂(纪念堂)。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通晓吐蕃语,转译佛书,精通佛理。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对敦煌及河西地区的统治,重新归附唐王朝。因洪辩力助张议潮收复敦煌及河西,后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吐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

▲ 莫高窟第17号窟 | 图源莫高窟知乎官方

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洞窟从地面至窟顶高3米,面积较小。靠近北壁地面上有一长方形禅床。禅床上端坐的是洪辩高僧像,这身塑像是敦煌彩塑代表作之一。塑像极具写实风格,高僧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他头部颅顶丰隆,面部饱满,额角和颧骨轮廓硬朗,目光炯炯,眉棱、眼角、嘴角的细微表情表现出这位中年高僧庄重自信的神情和风度。高僧背后壁上画菩提树二棵,树枝上悬挂着净水瓶和布袋。东侧菩提树下画一持对凤扇的比丘尼,西侧菩提树下画一执杖、持巾近事女,表示他们曾是洪辩法师生前的侍者。

▲ 莫高窟第17号窟彩塑像 | 图源莫高窟知乎官方

公元11世纪初叶,由于时代更迭或战乱等尚未确知的原因,大量佛经、佛画、法器和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文物五万多件被秘藏于此窟,砌墙封门,且表层饰以壁画。藏经洞随即在大漠中封存了九百多年。

DAY 3

榆林窟 |深度解读

/ 全程有专家级导师讲解 /

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城南约七十公里的南山峡谷中,洞窟和壁画在内容、艺术风格方面与莫高窟一脉相承。榆林窟现存壁画5600余平方米,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在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号特窟 /

榆林窟第2窟,西夏时代建造,窟内主室西壁门南北两侧各绘有一幅《水月观音图》,精美绝伦,是西夏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为榆林窟之镇窟之宝,也是敦煌石窟水月观音画像中最精美的。

/ 3号特窟 /

3号特窟是西夏时期的代表洞窟,是最美的西夏洞窟,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壁画风格独具特色。窟内的《普贤变》充分体现出两宋以来山水画的高度发展,将两宋以来以纸绢为底本的水墨画技法娴熟运用到壁画创作上。不难看出, 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青绿山水及随之蓬勃兴起的水墨山水在西夏兴盛的佛教艺术表现中进行了选择与融合。

▲西夏-榆林窟3窟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侧的《普贤变》| 敦煌研究院供图

/ 25号特窟 /

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最重要的石窟之一,是敦煌唐吐蕃壁画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和精湛技艺。尤其是“弥勒经变”中的农作、扫街、宴会、探亲、写经、剃度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窟细密精致而秀丽的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画的典范。

▲第25窟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之共命鸟和孔雀| 图源旃檀精舍

DAY 4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5D沉浸式体验

/《千年莫高》、《梦幻佛宫》/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开放管理和旅游模式,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国内外最早通过数字化应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之一。整个建筑外观厚重,开窗较少。开窗的形式借鉴莫高窟洞窟的开洞立面构成方式,错落有致。外墙采用水洗石工艺,以质朴的材料和色彩表现敦煌的自然和地域文化特点。

“数字敦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对洞窟图像资料的永久保存。还可以让游客体验丰富的敦煌数字资源,既便利又对文物有保护作用。

漫游视角下的石窟

敦煌博物馆

/ 敦煌文化重要展示窗口 /

敦煌博物馆作为一家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物、鲜明的展陈主题、人性化的设施服务,浓缩了丝绸之路印记、敦煌历史文化精华。敦煌博物馆是弘扬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敦煌学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基地。

▲@环球观筑

▲@墨染流年

鸣沙山月牙泉

/山泉共处、沙水共生/

鸣沙山畔是一汪清泉,泉状如新月,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晨曦中的月牙泉鸣沙山光影反差大,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星空体验

/星空很低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敦煌的夜晚,找个空旷的地方停下车,你会发现漫天的星空不停地眨着眼睛。星星很低很低,伸出手就能摸到似的,银河就这样清晰的出现在眼前,牛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相呼应,北斗七星一眼就能找到。

敦煌山庄

敦煌山庄建立于1995年,在2018年时再装修。其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就在敦煌著名景点鸣沙山下。该处昔日是丝路之路重要的咽喉腹地,也是如今领略丝之路风景名胜的必经之处。

敦煌山庄在设计还是选料上都参考了历史传统及敦煌的实际环境。像山庄的主楼外观设计便是以莫高窟及敦煌民间建筑为基础,在展现西域大漠的古朴、粗犷风格的同时,还突显了西域大漠古堡的历史风情,配上不远处的鸣沙山,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而敦煌山庄的四合院厢院别墅则是以石、泥土建成的封闭式院落外形厚重雄伟,充满了传统敦煌和西北地区特色。

敦煌山庄共有269间客房,包括6个四合院客房。

四合院约450㎡,拥有客厅与宽敞的庭院,按照明朝时的风格精心设计,院内地铺青砖,房间皆是木椽吊顶。房间内则大胆的将古色古香的明朝式家具搭配上充满西域风情的地毯、挂毯,在保留了古老而典雅的同时又不失当地的异域风情。

有人说

“看了敦煌莫高窟,

就等于看过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因为这个只占中国陆地面积的0.3%的一隅之地

却在文化上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之最”

历史上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史上第一幅形象地图《五台山图》

有了它的指引,梁思成、林徽因在山西北部

找到了完整存世的唐代木构建筑——五台山大佛光寺

▲ 五台山图,莫高窟第61窟,。图1摄影/ ;图2摄影/孙志军

此外,还有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敦煌《金刚经》

中国乃至全球现存最古老的星图《全天星图》

目前可见最早的《僧人取经故事》

中国现存最早的佛经——前凉《法句经》

中国最高的泥塑佛像——莫高窟北大佛

.......

▲涅槃大佛,莫高窟第158窟,中唐时期。 摄影/吴健

今日的敦煌,虽然没有昔日“大都会”的辉煌

但她仍在以自己新的方式影响着中国,改变着世界

敦煌的“美”不仅在于过去,更在于当代和未来

和我们一起,走进敦煌

探索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

解锁华夏古文明艺术美学密码

宣传期行程未全部确认,更多项目请参见行程表

行程信息

行程日期:

集合地点:敦煌

BundGirl

15601754903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何以敦煌》观展记碑主李义,字克让,武周时任左玉钤卫效谷府校尉,即《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及《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主之先祖。碑文记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始建洞窟,继者有法良、东阳王、建平公等,武周圣历时已建龛千余。莫高窟第156窟《莫高窟记》叙乐僔、法良造窟事即依据此碑。 6、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jvzquC41yy}/onnrkct/ew47;dw:szm
1.敦煌艺术经典|女供养人:莫高窟第329窟东壁初唐莫高窟第329窟东壁 初唐 赵声良 这身女供养人像绘于初唐第329窟东壁南侧说法图的下部,表明是这一铺说法图的供养者,而非全窟的供养者。这身供养人神情恬静,手持莲花,面向说法图中的佛像,跪在一个方毯上。线描劲健,用色简练,表现出一个虔诚向佛、端庄的年青妇女形象。而她的服装也颇有特色:上半身着窄衫小袖,外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657<238
2.莲花飞天藻井图案莫高窟第329窟初唐莲花飞天藻井图案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发布日期:2023-04-25 浏览次数:3282 —— 分享 ——此窟覆斗形顶,莲花飞天井心。中心画莲花,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联珠纹样及垂角幔帷,以深、浅红色为主,配以白、赭石、黄丹、色彩热烈,变化丰富。是初唐藻井的jvzquC41nkh/v|npij{b0niw0et0c{yu1ktgq86256532:=0jvs
3.莫高窟第329窟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时开凿,此窟的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顶,四面斜披内收至中心形成一个方形倒斗,故称覆斗顶。西壁开一敞口龛。龛内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这些塑像经清代重修,已非唐代塑像原貌。 西壁佛龛龛顶及窟顶藻井 西壁龛内佛光两侧绘佛弟子、飞天,下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龛顶画佛传故事jvzquC41yy}/fqf0ce4dp8nphq526;:157=80qyo
4.莫高窟第329窟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时开凿,此窟的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形顶,四面斜披内收至中心形成一个方形倒斗,故称覆斗顶。西壁开一敞口龛。龛内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这些塑像经清代重修,已非唐代塑像原貌。 西壁佛龛龛顶及窟顶藻井 西壁龛内佛光两侧绘佛弟子、飞天,下画婆薮仙和鹿头梵志。龛顶画佛传故事jvzq<84yyy4ewwmwcpmdcju0qxh1rshq1754>4579=/j}r
5.甘肃酒泉——敦煌莫高窟(3)第331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洞窟,洞窟主室为覆斗形顶的方形窟,西壁开一斜顶敞口佛龛,龛内初唐塑一趺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清代修),二菩萨(清代塑)。 第331窟佛龛 龛顶画趺坐佛九身、飞天二十三身。龛壁塑佛光,两侧各画四弟子、四菩萨,龛沿用团花边作为装饰。 jvzquC41yy}/onnrkct/ew47ceo8u?g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北系列之八敦煌莫高窟(11)第7窟、北魏时期。是西千佛洞现存最早的洞窟,洞窟平面呈方形,形制与莫高窟北魏中心塔柱窟相仿,前部人字披顶已塌毁,后部有直达窟顶的中心塔柱,塔柱四周形成供佛教信徒右旋礼的通道,上方为平棋顶,中心塔柱四面各开一佛龛,龛内外的塑像多为清代重修,只有正面龛内的倚坐像,虽已残毁,却是唯一保存的北魏原作塑像,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71386314;47>7:a374::>6798/uqyon
7.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2)中心塔柱窟:因为窟中心有方形柱而得名,洞窟前半部是人字披顶,后半部是方柱撑顶柱地,方柱四面开龛,主要用于佛教徒修习禅行、绕窟巡礼和坐禅观像,如莫高窟第254、248、428窟等。 禅窟:在主窟左右两壁各开凿仅供坐禅用的几个小型洞窟,以供禅僧习禅修行、礼佛观像,如北凉第267-271组窟、西魏第285窟。 jvzquC41yy}/onnrkct/ew47:{€p4uj
8.敦煌莫高窟,真实与虚拟的旅游(叶平)进入到西魏第249窟,北周第296窟,隋代第420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窟等洞窟。 这些洞窟皆为“覆斗顶形窟”,窟形平面呈方形。这种形制受汉墓形式的影响,窟内多在西壁开凿一个佛龛,也有少数洞窟是南、西、北三壁各开凿一个佛龛或没有佛龛。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4287413<1;=67a3618?6446?/uqyon
9.数字敦煌+− © 数字敦煌 jvzquC41yy}/g6iwpj{bpp3eqo5tjx|owtgm1:502262195231612:4254?0295412616853
10.【莫高窟记】42.莫高窟第45窟主佛右侧阿难像 43.莫高窟第45窟西龛内右胁侍菩萨像 44.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主佛左侧南方增长天王像 45.这是经过修茸后的洞窟 46.彩塑和壁画都焕然一新 47.洞窟的顶部全都出新了 48.洞窟内景 49.莫高窟220窟,西壁彩塑 50.莫高窟249窟,西壁龛内彩塑 jvzquC41yy}/onnrkct/ew479u=q7jm
11.莫高窟(二)第五类忍冬缠枝莲花藻井 第六类多瓣莲花藻井 第七类八瓣大莲花藻井 257窟最有名的,当属画在西壁上的“九色鹿本生故事”。 葡萄石榴藻井是由葡萄纹、石榴纹及叶形纹组合而成的全新藻井,此类藻井数量不多,却是莫高窟初唐前期的代表藻井,展现了初唐全新的外来风貌。 jvzquC41yy}/onnrkct/ew47g3ud7qh
12.大千世界原壁画《夜半逾城》绘于敦煌莫高窟第329窟,画面繁杂,色彩丰富华丽。画中悉达多太子头戴宝冠,骑马握缰,天神为他托住马蹄,奔腾于空中。马前有骑虎的仙人开道,身后有天女、力士保护。伎乐飞天奏乐散花,流云飘动,天花飞旋。 此图与壁画有较大差别,仅截取悉达多太子与白马为画面主要内容。悉达多太子骑白马背上,左手执缰jvzquC41yy}/onnrkct/ew473|v8v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