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简单说就是共顶点等腰旋转。

模型1. 如下图三种情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AB=AC,AD=AE,∠BAC=∠DAE=α。

结论:△BAD≌△CAE。

证明:

∵△ABC、△ADE是等腰三角形

∴AB=AC, AD=AE.

又∵∠BAC=∠DAE,

∴△BAD≌△CAE(SAS)。

模型2. 同上模型的条件,CE与BD交于O, 联结AO,

结论:(1)△BAD≌△CAE;

(2)∠BOC=∠BAC;

(3)AO平分∠BOE;

证明:

(1)同上。

(2)∵△BAD≌△CAE

∴∠ABD=∠ACE.

又∵∠AFB=∠CFO,

∴∠BOC=∠BAC。

(3)作BD高线AM, CN高线AN,

容易证明△BAM≌△CAN(AAS),

∴AM=AN,   AO=AO,

∴△AMO≌△ANO(斜边直角边)

∴∠ANO=∠ANO,

∴AO平分∠BOE。

例子1. 如图,△ADC与△EDC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AG、CB,相交于点H,问:

(1)AG与CB是否相等?

(2)AG与CB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证明:

(1)运用“手拉手”模型

△ADG≌△CDB

∴AG=CB.

(2)∵△ADG≌△CDB,

∴∠DAO=∠DCB,

又∵∠DAO+∠AOD=90°,

∠AOD=∠COH(对顶角相等),

∴∠DCB+∠COH=90°,

∴∠CHO=90°,

∴AG⊥CB。

或者运用模型2的结论直接得到。

思考1:如图,直线AB的同一侧作△ABD和△BCE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CD,二者交点为H。求证:

(1)△ABE≌△DBC;

(2)AE=DC;

(3)∠DHA=60°;

(4)△AGB≌△DFB;

(5)△EGB≌△CFB;

(6)连接GF,GF∥AC;

(7)连接HB,HB平分∠AHC。

思考2:如图,△ABD与△BCE都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与CD,延长AE交CD于点H.证明:

THE END
0.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我们的几何教学中,给学生建立几何模型也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之后,特意给学生们安排了一节专题课—手拉手模型。 专题:手拉手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 【专题说明】 两个具有公共顶点的相似多边形,在绕着公共顶点旋转的过程中,产生伴随的全等或相似三角形,这样的图形称作共点旋转模型;为了更加直观jvzq<84yyy4ycniw{wt/ew4u48se1jhqoouocyu1euoug8fdnqm0ekqqi1scnxlDtq}tg7iqAdrpiri?4e?1:::h:329::362h22n6e
1.正三角形中的手拉手模型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问题的背景是正三角形,然后又会出现一个正三角形绕着原正三角旋转,这时往往会出现全等三角形,从而出现等角或等线段。我们形象地将这两个等边三角形称为“手拉手三角形”。 如上图所示,手拉手三角形不仅仅存在与共顶点等边三角形中,只要两个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2285819<3::652a?:6A;966?/uqyon
2.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之——手拉手模型知识精讲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之——手拉手模型知识精讲 1、等边三角形类 2、等腰直角三角形类 同学们记住常见结论,掌握原理,难度不大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73;87415<18?56a3618=;93:;/uqyon
3.手拉手模型手拉手模型是初中几何经典模型,在校内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甚至在中考考试中一直都是考察的热点和重点。 手拉手模型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当我们在题目当中看到两个等腰三角形,共用一个顶点,顶角相等,这就会出现手拉手模型,出现两个旋转形的全等三角形。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3:;649Ad;:2739>>8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