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是舟山的地标性美食,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膏黄丰满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是养生滋补的上佳之选。中秋前后的时候海捕梭子蟹最为肥硕,母蟹有黄(卵巢……),公蟹有膏(精巢……),选购的时候需要注意蟹是否鲜活,用手掂量一下是不是压手。区分公母的方法很简单了,那就是:看肚子上那块蟹脐,如果是狭长的三角形那就是公,如果是宽宽的近似椭圆那就是母。记住哦,所有的蟹都是这么区分的。
这几年啊网上老流传着一个说法,说蟹贩子为了多卖钱,用注射剂给梭子蟹注水,因为在蟹摊上常能见到有的蟹壳上有小小的孔。其实啊这个早就辟谣过了,用注射器给蟹注水很困难也打不进去几滴水,而蟹壳上的洞,大多数都是搬运途中被别的蟹的蟹壳戳破的。
远海梭子蟹无论是大小还是口感都和三疣梭子蟹差不多,区别在于外形:首先是壳上有明显的星斑,其次是深浅不一的蓝色底色,最后就是它没有那三个疣突。它们的区别还在分布的区域上,三疣梭子蟹以北方水域居多,远海梭子蟹则分布在更温暖一点的水域,在我国就是浙江往南,以及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沿海。远海梭子蟹做法和三疣梭子蟹一样,推荐清蒸,什么佐料都不需要……
远海梭子蟹自称花蟹,有人是不服的,因为它们认为远海梭子蟹还不够花,那这位挑战者是谁呢?正是远海梭子蟹的同门兄弟——红花蟹。红花蟹不仅花纹花,底色都是淡淡的小粉红,因为脑门上边的花纹图案像背着十字架,又得名十字蟹。这蟹在我国只分布在福建以南海域,尤其以台湾新北市的万里出产的最为出名,又被誉为“万里蟹”。蟳和梭子蟹最大的不同还是形体上的,蟳没有梭子蟹那样位于身体两侧的两根长“刺”,而是整体显得更紧凑方正,壳也更厚更硬,蟹螯相对粗短有力。红花蟹得益于自己独特的颜色和花纹,一般不容易被认错,其他的蟳则需要利用这些不同点和梭子蟹进行区分。
石蟹是许多蟹的统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日本蟳,这种蟹壳前部有锯齿状的狼牙刺,蟹螯粗壮多刺,壳摸上去有粗糙的凹凸感。在我国黄渤海沿岸,又被称为“石甲红”,和“石蟹”一样,石甲红所指的并不是日本蟳这一种,而是多种蟳的统称,我在市场上见过的所谓“石甲红”,就至少包括日本蟳、善泳蟳、尖额蟳、锐齿蟳这几种。这种蟹肉质很紧,但是壳真的很硬,尤其是那对大蟹螯,牙口不好的还是乖乖借助工具吧。
“……大者长尺馀,两螯至强,八月能与虎斗,虎不如。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哇塞,能和老虎斗,老虎还斗不过它!这是哪位英雄?此乃野生大青蟹——蝤蛑是也。青蟹的凶悍,首先体现在巨大的块头上。以咱们国内最常见、养殖最多的拟穴青蟹来说,野生拟穴青蟹大的可以长到2公斤一只!而锯缘青蟹体型更大,蟹壳宽度经常超过20-25公分!再一个,就是青蟹性情凶猛,它们的主食是各种贝类、其他蟹,食物不足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自相残杀。尤其是农历八月繁殖季节,攻击欲更是强烈,所以才会有”能与虎斗,虎不如“的说法。
中国人对河蟹的喜爱,始于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对饮食追求的转变:在崇尚淡雅的食风大环境下,最早受贵族欢迎的梭子蟹因为较为浓重的海腥味而逐渐被文人抛弃,转而是清淡的河蟹备受关注。不过,今天名声赫赫的阳澄湖大闸蟹,在当时还是籍籍无名。当时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还在北方,河蟹的名品自然也出产自北方水域,据文献记载,彼时河北白洋淀的河蟹最为著名。自安史之乱之后,我国的北方就经常陷入动荡,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都逐渐南移。这个时期里,在如今苏南镇江地区的古丹阳大泽出产的花津蟹又成为文人雅集餐桌上的新宠。后来,苏州,成了全国最有逼格的食客汇集的地区,苏州的蟹,自然也就成了最有逼格的蟹。再后来到了元明清,北京变成了帝都,南方的蟹自然又没落,白洋淀的“胜芳蟹”就又振兴起来。而转眼儿到了民国,浙江嘉兴南湖的南湖蟹就成了新宠,我们可以猜想啊,在南湖的那条船上开会的,说不定也是13个爱吃蟹的热血青年……
是在叫我吗?我是角眼沙蟹,承蒙江湖上兄弟抬爱,叫我一声“蟹老板”:你们问我为什么要长这个角,我可以回答,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了,那怎么办?好吧,我在这里大胆猜测一下,这个角呢,只有成年雄性才有,所以应该和孔雀的尾巴、狮子的鬃毛一样,是用来展示力量,求偶用的。
并不是所有的沙蟹都能和蟹老板一样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生一个鲸鱼女儿……大多数沙蟹只能是籍籍无名的在沙滩上奔波,穷的吃土啊……
上面这张图里的小沙球球,相信去过沙滩的朋友们都见过。这是什么呢?其实这是生活在沙滩上的小沙蟹的餐后垃圾。小沙蟹直接以沙子上附着的水藻等为食,为了摄取这些水藻,沙蟹一捧一捧的把海沙直接送入嘴中,过滤掉水藻后,再把剩下的沙子吐出来。这些沙子混着沙蟹的口水,就形成了这些小球,也就是所谓的“拟粪”。这些小沙蟹个头不大,胃口可不小,一只小沙蟹半天功夫就能制造几百个“拟粪”小球,铺的满海滩到处都是。而在涨潮的时候,沙蟹就躲到沙滩下自己挖的小洞里,直到下一次退潮,海水带来的水藻再一次附着在沙滩的沙粒上,沙蟹就赶紧又出来大快朵颐。
我们知道螃蟹走路是横着走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腿部关节结构所限制,横着走要比直着走快一些。不过也偶尔有一些蟹是不遵循这个原则的,和尚蟹就是其中之一,它就是直着走的。自然,直着走的速度没有横着走的兄弟们那么快,这也是可怜的和尚蟹被沙蟹妹妹一网打尽的原因……
椰子蟹以吃椰子而得名。为了获取椰子,椰子蟹练了一手爬树的绝技,从树上摘到椰子后,它就用强壮的蟹螯扒开椰壳外边的皮,然后从椰子最脆弱的地方——椰子的发芽孔——猛烈敲击,敲出缝隙之后就生生撕开大快朵颐。其实,椰子在它们的菜单上占得比重并不是很大,为了喂饱这么伟岸的身躯,椰子蟹几乎什么都吃,水果、坚果、腐尸,还有刚孵化的小海龟、海鸟的蛋什么的。在靠近人类聚居地的地方,它们还跑到农田里吃地瓜和花生。
椰子蟹的寿命非常长,预计可以达到60岁。和大多数蟹一样,椰子蟹也需要在水中繁殖,幼年椰子蟹经过幼虫期之后,就会和普通寄居蟹一样找一个海螺壳保护自己尚稚嫩的腹部,后来随着蟹壳不断硬化,它们就不再“寄居”。不过,成年蟹在每年换壳的时候还会显得很脆弱,所以在换壳之前它们会先挖一个深洞,躲在里边直到新壳变硬。
椰子蟹的寿命非常长,预计可以达到60岁。和大多数蟹一样,椰子蟹也需要在水中繁殖,幼年椰子蟹经过幼虫期之后,就会和普通寄居蟹一样找一个海螺壳保护自己尚稚嫩的腹部,后来随着蟹壳不断硬化,它们就不再“寄居”。不过,成年蟹在每年换壳的时候还会显得很脆弱,所以在换壳之前它们会先挖一个深洞,躲在里边直到新壳变硬。
椰子蟹的分布很广泛,最北到日本的伊豆群岛,最南到澳大利亚,东到波利尼西亚群岛,西到非洲东海岸都有被发现。受到人类对它们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商业捕捉,许多族群的数量都在下降,在一些可以商业捕捉椰子蟹的国家,都对捕捉数量做了限制。许多媒体宣传它为“濒危”,其实是不准确的,现在的IUCN分类是“脆弱的”。
既然说到椰子蟹了,那就把寄居蟹单独说一说吧。寄居蟹就是异尾下目下的寄居蟹总科的统称,这个总科里又分了3个科,分别是:活额寄居蟹科,寄居蟹科和陆寄居蟹科。它们的区别是:活额寄居蟹的左螯比右螯大,寄居蟹的右螯比左螯大,陆寄居蟹可以离开水生活。寄居蟹有不对称卷曲且柔软的腹部,这就是所谓“异尾”之名的缘由。为了保护这个软肋,寄居蟹就必须要把腹部藏在海螺的壳里,当然也有个别寄居蟹——比如椰子蟹——已经进化出了坚硬的腹甲,于是就可以不要背负这种负担。随着身体的不断的增长,寄居蟹还要不断更换更大的螺壳,可是合适大小的海螺壳哪里那么好找呢?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壳怎么办呢?别担心,寄居蟹虽然看着蠢萌,小智慧呢,也是有一点的。比如:寄居蟹小明原来住在1码的壳里,它想找一个2码的壳怎么找也找不到,却意外的找到了一只5码的壳。5码的壳对小明来说太大了,怎么办呢?它会耐心的等待其他寄居蟹过来,然后大家召开一次“二手房交易大会”。
帝王蟹其实是寄居蟹的一个近亲,在很长的时间里,帝王蟹所属的石蟹科都是寄居蟹总科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它曾经被视为第四类寄居蟹,知道最近,才单独列了一个石蟹总科。帝王蟹仅生活在寒冷海域,熟悉海产品的朋友们都明白,越是冷水区域,海鲜生长周期约长,肉质越好,帝王蟹就是冷水海鲜的典型代表,它可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几条腿里的肉,不仅肉质鲜美,量也足:成年的帝王蟹个头大的臂展能有1.5米左右,6条长腿和2只螯里的肉就够凑一桌了。因为生长周期长,产卵率低,分布区域环境恶劣,帝王蟹的产量一直不是很高,但近几年,帝王蟹族群有蔓延的趋势。比如最为著名的阿拉斯加帝王蟹,曾经仅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苏联时期,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北冰洋投放了一些阿拉斯加帝王蟹蟹苗,这种蟹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开始向北大西洋迁徙,目前在挪威沿海已经能捕捞到帝王蟹。
说完了帝王蟹,再来说一下很容易和它混淆的蜘蛛蟹。这二者共同的特征都是小小的身子,长长的腿,但是很明显就能看出,帝王蟹显著可见的腿共8条(一对螯加3对腿),蜘蛛蟹显著可见的腿共10条(一对螯加4对腿)。帝王蟹为什么少两条腿上边已经说了不再赘言。这种蟹里的日本蜘蛛蟹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蟹之一,根据记载,在上世纪初期,日本渔民曾经捕捞到一只臂展长达5.6米的巨大蜘蛛蟹,而在现在的商业捕捞中,也经常能捞到4米左右臂展的蟹。和帝王蟹一样,它们小而坚硬的身子没有太多食用的价值,能吃的部位主要是腿,一条腿有一米多长……
刚才说了帝王蟹,现在这一位皇帝蟹,这两者都是国内高级海鲜餐厅的常客,俗名很雷同,样子却差得非常大:皇帝蟹的身子很大,蟹螯更大,尤其是雄性,有一只巨大的螯,几乎和身子一样大,雌蟹则是没有这只大螯的。和招潮蟹一样,雄性的大螯有可能也会掉落,下次换壳的时候重新长出,但是会发生左右互换——原来的那只小螯变成大螯,原来是大螯的那边长出一只小螯。我们刚刚说过,日本蜘蛛蟹是最大的蟹之一,说的是它惊人的臂展;现在我要说皇帝蟹也是最大的蟹之一,这是指它惊人的体重:生长在澳大利亚本土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水域的这种大蟹,成年体重经常超过20公斤,最高纪录甚至有36公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蟹属于扇蟹总科-哲蟹科。某度百科所住的扇蟹科是不对的。扇蟹科绝大多数都有毒(比如下文会提到的正直爱洁蟹),哲蟹科的则可以放心食用。
黄道蟹在我们国内是越来越火,餐桌上常见的黄道蟹有普通黄道蟹、北黄道蟹、斑纹黄道蟹和首长黄道蟹这几种,我不太想分开凑数,一块说了得了。最近几年呢,网上流传一个趣闻:说的是德国的河流里不知道怎么的就出现了中国的大闸蟹,德国人不吃这玩意,当地本土的生物链里呢又没有大闸蟹的天敌,这可让大闸蟹在德国成了灾,有些逗逼旅行社干脆打出来去德国吃正宗野生大闸蟹的宣传语。
这个趣闻让许多人错误的以为西方人是不吃蟹的,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其实,欧美许多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吃蟹的传统,尤其是英伦三岛、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这些对海鲜消耗量比较大的国家,他们只是吃河蟹吃的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宗教传统的影响,认为河蟹是不洁的,而对海蟹就没有这么多避讳,黄道蟹就是他们最为青睐的蟹类品种。黄道蟹个头大,肉又足,而且——产卵量大,能达到几十万枚卵,我们之前说过了,蟹膏和蟹黄其实就是蟹的精巢和卵巢,产卵量大,自然嘛,卵巢也就是蟹黄也就格外的多,其他答案里也说过了,光蟹黄就能挖小半碗呐!
招潮蟹雄性那只大螯真是太抢镜头了,这只大螯挥舞的时候,就像在呼唤潮水,又想是拉小提琴,西方俗称的提琴蟹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我们知道这个大螯真正的作用是为了决斗争夺领地和吸引异性,所以某种程度来说,蟹螯越大,越性福……
为了性福,这些雄蟹也真是拼了。以台湾招潮蟹这个种为例,雄蟹的螯占到了体重的一半,长度比蟹身子还要长,挥舞的时候得多费劲啊。这还不算晚,雄蟹互相决斗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还会把蟹螯拗断掉下来,不过别慌张,蟹的螯还会再长出来,但是,大螯和小螯的位置就会变化一次。比如原来大螯在右边,决斗的时候掉了,那么下次换壳的时候,右边空缺的位置会长出一个新的小螯,原来左边的小螯则会慢慢长大,变成一条新的大螯。所以我们看招潮蟹有的左螯大有的右螯大,就是这样造成的。
和其他沙蟹一样,招潮蟹也是半陆生蟹,主要生活在潮间区的沙滩上,以沙粒上附着的藻类为食,海水涨潮之前,招潮蟹会用泥巴小心的封好洞口,而在它们的洞穴里,还有一个气室,在海水漫上来之后,招潮蟹就依靠气室里的空气维持呼吸。
经常吃海鲜的人应该会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打开一只牡蛎、海红(贻贝)或者扇贝,里边居然有一只黄豆大小的小蟹,身体是半透明的,壳是软软的,眼睛是针尖那么大的一丁点,还有一对可爱的小蟹螯。这个体长不超过1CM的小家伙,就是寄生在贝类体内的豆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蟹了。豆蟹的母蟹出生之后就开始寻找寄主,当她找到一只合适的贝壳,就趁贝壳开口的时候钻进去,然后终生在里边寄居。她虽然不吃贝壳肉,但是你想啊,她10只小爪子走来走去,娇嫩的贝壳哪能受得了,而且小家伙还跟贝壳抢吃的,所以被她寄生的贝壳,一般都生活的很不幸福。公豆蟹就要自由的多了,平常他在外边自由的溜达,交配季节来了,他就一个贝壳一个贝壳的串门,找到有母蟹的贝壳,就云雨温存一番,然后扬长而去再找下家,母蟹就在贝壳里抚育后代,小蟹孵化后,就又是一个轮回。
这种蟹叫做相手蟹,在分类上和大闸蟹有很亲近的关系,不过相手蟹一般不会太深入内陆湖泊,而是在“汽水区”活动,因为汽水区水流量大,食物丰富,水体中含氧量多,能相手蟹这样行动迅捷、体力消耗大的蟹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氧气。相手蟹也可以吃……加一点豆瓣酱油炸一下,连皮一起嚼着吃。另外,因为相手蟹皮实耐养,这几年成了宠物市场上的新宠,养的时候要注意这么几点:第一,是不要把水没过它太多,静态的水中的溶氧并不能满足它的需求,最好是有一块斜坡或者石头让它能爬出水面呼吸;第二,相手蟹在纯淡水和纯海水中也能活,但在淡水中不能繁殖,如果需要人工繁殖的话,就尽量用海水养殖。
前边我们说了,并不是所有的蟹都会游泳,梭子蟹适应了游泳生活,最后一对儿腿已经进化成了浆。如果说梭子蟹是蟹类里的游泳好手,那现在我们要说的是这种红线黎明蟹,简直就是蟹类里的菲尔普斯了。这种红线黎明蟹,以及它的其他黎明蟹兄弟们,已经进化出了4对浆,在水中可以上下翻飞,好不惬意,简直甩了大闸蟹这些只会爬的同胞们八条长安街……红线黎明蟹在我国近海常有分布,因为身上紫红色的线条花纹而得名。它还有个兄弟叫红点黎明蟹,当然就是因为身上的花纹是红色斑点咯。虽然常见,但大家吃的不多,因为肉实在是太少了,我见过有人拿它做蟹酱,单独拿出来做菜的情况就很少见。
馒头蟹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遇敌的时候它的腿都会蜷缩到身体两侧,整只蟹变成了一个圆润的……馒头,当然了,这个馒头,那可有点硬,一般的掠食者是不会挑这样的食物下手的。但是馒头蟹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蟹螯一直缩在身前,就像害羞捂着脸。但你可别被它羞涩的外表蒙骗了,这家伙捕食的时候别提多生猛了,那对大鳌,专门挑选肥大的海螺下手,像钳子一样咔咔就把螺壳家随,生啖之。有的朋友会把逍遥馒头蟹带回家里的水族箱中当作观赏蟹养着,那可千万注意不要和螺混养,免得它分分钟清场。
和逍遥馒头蟹并驾齐驱的卖萌二宝……又正直又爱洁,您这是双重洁癖啊。要特别说明的是:这蟹有毒,这蟹有毒,这蟹有毒!正直爱洁蟹日常捕食的食物里,有一些轻微的毒素,这些毒素在蟹体内富集,蟹肉也就带了一定的毒性。有的时候会和面包蟹混淆,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挑出来。
圣诞岛红蟹这几年名气也大了,主要是得益于BBC的几部纪录片。这是一种典型的陆蟹,至于是从潮间带的蟹演化而来,还是从淡水蟹演化而来,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已经高度适应了陆地生活,已经不再依赖水域。不过,你成年蟹可以在森林里生活,娇嫩的娃娃们能行吗?一开头的时候我讲了,蟹的一生,要经历水蚤幼虫、溞状幼体、大眼幼虫等几个阶段,而这些阶段都需要在水中生活。这可咋办呢?再苦不能苦孩子,咱夫妻双双去海边吧!于是,每年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的这几个小岛上,红地蟹的迁徙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发啦。几亿只红扑扑的小螃蟹成群结队,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不对,串词了。
在迁徙过程中,蟹群难免要经过人类铺设的道路,有的司机会停下躲避,还有的司机一不注意,就噼里啪啦……
虎头蟹因为壳上有两个大圆斑,神似我们民间的布老虎而得名,在北方某些地区,也因为圆鼓鼓的身形而被称为馒头蟹。虎头蟹壳很硬,可是费劲巴拉打开之后,一定会觉得超值啊,蟹肉虽然没有梭子蟹那么多,但是紧致Q弹,蟹膏饱满丰盈,鲜美异常。尤其是大连、丹东一带的虎头蟹,因为水温低,蟹生长缓慢,品质是最好的。价格当然也是最好的……
这种蟹因为长得像蹲着的青蛙又得名蛙蟹,在台湾又被叫做旭蟹。这个蟹有一个独门绝技——倒着走!你木有看错,它不仅不横着爬,也不直着走,而是倒着走,所以又被叫做倒秃噜。这蟹在深水区活动,一般在市场上可见的都是深海拖网带上来的,据说蟹黄香味很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蛙蟹都可以吃,有一些蛙蟹,比如下图的中型仿蛙蟹,东方小蛙蟹这几种,就没什么食用的价值。
中型仿蛙蟹
我们知道,蝉虾属于无螯下目龙虾总科,体型大小更接近龙虾,外观形态更像上边的九齿扇虾,而绝不像这种海知了这样小且蜷曲。从各种角度来看,我都不认为它是蝉虾。它的真实身份———蝉蟹总科的“解放眉足蟹”!搞了半天,原来你是一种蟹啊?其实它连蟹都不完全是,异尾下目里除了它之外都是寄居蟹,也就是说,它和寄居蟹的亲缘关系很近!煮熟之后的样子,大小和一元钱硬币差不多,连皮一块吃。
近期,霸占美食纪录片热度榜首的《风味人间2》,又一次让吃货们欢欣鼓舞。其中,第二集《螃蟹横行记》,被网友们戏称为《螃蟹的一百种死法》,青蟹、黄油蟹、大闸蟹、蓝蟹等等各类品种的蟹,在不同厨师手中,做出不一样的美味。
(大闸蟹,来源于腾讯视频截屏)
在我们感慨螃蟹的美味时,不禁会好奇,这种身披锐甲,霸道横行,内里却软玉温香的物种,在地球上究竟存在了多久?
螃蟹(Crab),属于短尾下目(学名:Brachyura),是十足目中的一个类,由于节肢动物门中的分类还有争议,因此有时它也被看做一个亚目。
(博物馆中的螃蟹标本)
短尾类的动物在汉语中一般通俗地被称为蟹或螃蟹,在中国古书中又写作𧒻或蟹。这个类中的大多数动物生活在海中,但也有不少生活在淡水中或陆地上。
(生活在中美洲地区的陆地蟹)
螃蟹的第一对足变成了一对往往很大的螯(有的种类的螯不对称,如招潮)
(剪刀手摆拍的招潮,螯不对称)
许多其他具有相似名称的动物-例如寄居蟹、帝王蟹、瓷蟹、马蹄蟹和蟹虱不是真正的蟹。
(帝王蟹)
(寄居蟹)
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靠吃海藻为生,但有时也会吃微生物、虫类、自己脱的壳等等,视乎种类而定。假如碰巧有更具营养价值的食物出现,螃蟹将会争先恐后的抢食。例如死鱼、死虾、腐肉、钓客的鱼饵、甚至人类丢弃的食物垃圾等等。
蟹一般都有甲壳素为主要构成物质的外骨骼,同时有一对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蟹为豆蟹,体长只有几毫米,而最大的甘氏巨螯蟹(又称日本蜘蛛蟹),算上腿部展开可达4米。
(豆蟹,体型微小)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甘氏巨螯蟹标本,腿展开长3.8米)
雄蟹和雌蟹有着较为明显的体表特征差异。雄性有更大的螯,这一特征在招潮身上尤其明显,招潮的这种巨大的螯在吸引伴侣方面有极大作用。另一明显的区别是其腹部,大多数雄蟹的腹部呈窄三角形,而雌蟹的腹部则更大更圆,主要原因之一是雌蟹的腹部有储藏卵的功能。
(雄蟹与雌蟹的差别)
(正在产卵的雌蟹)
螃蟹演化史
现存最古老的蟹化石发现于侏罗纪。
(发现于阿根廷的侏罗纪时代的蟹化石)
也有学者提出,石炭纪的生物Imocaris也可能是一种原始蟹类,但由于只发现了其甲壳而不能确定。
(Imocaris甲壳化石,石炭纪,发表于1984年)
螃蟹在白垩纪开始向世界各地辐射,这可能和大陆漂移有关,发展至现在,螃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由于腿关节构造的缘故,螃蟹横着走比较迅速,因此,“横行霸道”成为绝大多数螃蟹的特征。
但也有一些蟹,如蛙蟹科的一些生物会直行,或者倒退行进。黎明蟹科、梭子蟹科和其他一些蟹还会游泳。
(远海梭子蟹,最后一对足已经进化成扁平的桨状来协助游泳)
螃蟹习性—好勇斗狠不怕疼
蟹是一种性格活泼的生物,其习性也比较复杂。据研究,螃蟹的交流方式多通过发出声音或挥动大螯。另一方面,蟹类一般都有侵略性,尤其是雄性时常通过打斗来争夺配偶与食物。
(争斗的螃蟹)
当螃蟹向同类发起挑战时,它会走到对方面前并高举双螯以示威吓。面对这种挑衅,体型较小的螃蟹会马上怂下来,主动投降撤退,而不信邪的螃蟹则直接大打出手。
某种意义上讲,螃蟹是天生的斗士,它们有着极富进攻性的大鳌,却没有痛觉。哪怕鳌钳断了,还能再生长出来。
螃蟹与人类——美食
尽管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在前驱之后,螃蟹慢慢成为全球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捕获、养殖并消费的甲壳动物中有20%为螃蟹,总量达150万吨。
(苏格兰捕获的天鹅绒梭子蟹)
螃蟹富含优质蛋白质,蟹肉较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术后、病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维生素A、E和B族较高。
(蟹腿上的肉)
而中国人与螃蟹的缘分更是绵远悠长。东汉郑玄注《周礼·天官·庖人》:“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吕忱在《字林》中解释说:“胥,蟹酱也。”隋炀帝以蟹为食品第一,宋元时期流行吃“洗手蟹”,系以盐、酒、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明代的漕书为了吃蟹,用锤、刀、钳等三件来对付蟹之硬壳。在晚清,苏州人制作专门用以吃蟹的工具“蟹八件”,“蟹八件”一度成了苏州人嫁女的嫁妆。
(蟹八件)
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也有以蟹为美食者。
(日本的蟹肉料理)
世界上最大的蟹类进口国和地区是日本、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和葡萄牙,它们因此也是蟹类消费大国。
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对待这个昔日曾与恐龙共处地球,现代人类餐桌上的美味物种,人类也需要合理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