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期超干货,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常用的构图,特别适用于只有文字编排的情况。
○上下构图
首先确定主体的位置,放置在版面的上方或下方,然后再跟其他重要信息构建从上往下的阅读视线,形成上下构图。
例如以下案例:
通过放大文字,作为画面的主体,形成上下构图。
或者创造视觉图形,作为主体来填充画面。
○左右构图
依然要确定主体元素位置,假设把图作为主体,放置在版面的左方或右方,占版面的2/3,然后就可以确定主体的平衡点,把其他信息放在这个平衡点上,建立从左往右的阅读视线。
例如以下案例:
依然通过放大文字,作为画面的主体,形成左右构图。
创造视觉图形,作为主体来填充画面。
○四周构图
其实四边不一定要铺满元素才叫四周构图,至少有两边是放置元素的,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种,主画面放置在中心,信息在左右两侧,形成左中右的中心构图。又或者图片放在两侧,中间放文字也可以的。依然以“放大文字”或“创造图形”,作为主体来填充画面。
又或者信息放在上下部分,把主画面放置在版面中央,形成上中下结构。这个构图适合较多的文字信息,看上去会比较规范整齐,只要控制好元素的大小对比,也能打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其次还可以在四个角落调整主画面的位置,所以单是两边结构的版式,就已经有6种。
三边的话,就是三边都放置信息,而中间是主画面的部分,这种构图比前面更难了,更考验元素之间的对比性,还有留白处理。
四边放满元素,然后中间部分依然是主画面,这种构图的话,比较适合较为个性的主题设计,无论是2边还是3边的结构,都要注意视觉三元素的使用。
○方块构图
根据情况将版面划分为多个等比例的方格,目的是让版面变得更加灵活,信息元素能更加合理地进行排列,至于划分多少个格子,应该由版面主题和信息量来决定。
使用方格构图来布局元素,能很好地保证视觉的对齐和规划,将不同的视觉层级区分开。
光靠构图还不够,需要结合视觉的表现形式来提升版面的张力和设计感。
○重复
重复构成是将基本形进行有规律的反复排列组合,创作出一个全新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空间。
重复可以归为四种常用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大小型重复、切割型重复、近似型重复、层叠型重复,在实际运用中,如果遇到版面空洞的问题,就可以使用重复的技法来解决,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都行。
对于重复,我也经常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放大再放大
除了重复,当然要将主信息放大再放大,来填补画面空洞的问题,通过强烈的大小对比来加强画面的张力,如下图的案例:
放大看起来很容易,但是也很考验元素间的层级关系。
○巧用肌理
尝试将不同的肌理或艺术效果应用在平面设计上,例如斑驳处理、彩色半调、撕纸艺术、拼贴艺术等,这些效果会缓解少信息编排的单一性,提高画面的丰富性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