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心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4聊城大学,14西华,15延安大学,18吉林,19青海,20赣南,20石河子大学

答:

(1)含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2)研究对象:学习与教学的交互模式;学习与教学的因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研究任务:描述和测量;理解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心理发展★【名词解释】10首都,11、18扬州,12四川,12、15、18华南,13湖南科技,15华中,18四川,21闽南,21东华理工

答:

(1)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衰落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内容: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3)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每个个体有自身的独特性,包括认知差异、必差异和性别差异。

(5)代表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名词解释】13、15、19闽南

答:

(1)含义:认知是个体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认知发展指个体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2)规律:①认知活动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发展。②认知活动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③认知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④认知活动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整体性等规律。

(3)与教育的关系:①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②教育也能促进人的认知发展。

图式【名词解释】10辽宁,12重庆,14宁波大学,15渤海大学,16中国海洋,20青岛大学,20成都大学,21西北

答:

(1)含义:图式是指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皮亚杰还常用“认知结构”这个词表示“图式”。图式实际上是在个体解决一类相似问题时所概括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动作或思维模式。

(2)意义: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化【名词解释】16东北,17西安外国语,17中央民族大学,18湖南,20广西,20苏州,21湖北师范

答:

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结构中,是一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技能,是一种量变的过程。随着认知发展,同化经历再生、再认、概括三种形式。

顺应【名词解释】15江苏,17湖南大学,20淮北,20河北大学,21中央民族,21吉林,21福建

答:

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该刺激,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发生改变。是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一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是质变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10山东,11天津大学,11、21华东,11首都,11、14北京,12、16陕西,13、16扬州,14、21淮北,14、21湖南科技,14、15四川,10、13、14、16南京,14、21天津,14东北,14、16江苏,12、15湖北大学,15杭州,15、16、17辽宁,16、17贵州,16西北,16苏州,17广西民族,17西安外国语,17、18陕西,17宁夏大学,17宁波大学,18福建,18上海,18合肥师范,18、19中国海洋,13、18安徽,18中南民族,18江汉大学,19宝鸡文理学院,14、15、19聊城大学19、20云南大学,19重庆,19青海,19大理大学,20赣南,20江西,20四川轻化工,20云南,20南京大学,21山有,21吉林外国语,21南京信息工程,21江苏大学,21曲阜,21青岛大学,21信阳师范,21黄冈师范,21华南,21海南,21西藏大学

答:

(1)简介: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根据其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的有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

(2)含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指学生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获得的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应该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教学要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带动发展。一方面,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速度和水平等,使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另一方面,教学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

学习★【名词解释】11、12扬州,12浙江,12中山,12沈阳,13、15陕西,14闽南,15江西,15集美,17、18曲阜,17中国海洋,17宁夏大学,17广西师范,11、19西华,19汕头,21沈阳大学,21江西科技,21南宁答:

(1)含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实质:学习是行为的持久改变,是学习者心理结构质变、重建的过程。

(3)特点:①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②学习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③行为的变化不同于学习的存在。由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这种变化会使行为水平提高。④学习不等同于表现。学习所带来的行为变化往往通过行为表现出来。⑤学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也是动物所具有的。

(4)作用:①学习是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②学习是可以影响成熟的。③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负强化★【名词解释】16上海,18西安外国语,18河北大学,19华中,21山西大学,21吉林

答:

(1)含义:负强化是指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

(2)举例: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时,一旦处罚解除,学生表现好的概率增加,这里解除惩罚就是一种负强化。

观察学习★【名词解释】13浙江,15江苏大学,15鲁东,17天津,17江苏,17安徽,18中国海洋,18内蒙古,19北京,19吉林,19华东,21聊城大学

答:

(1)观察学习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2)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

(3)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发现学习★【名词解释】10西南,11广西,12延安大学,12、16辽宁,14陕西,15聊城大学,15东北,16湖南科技,16山西,16、18苏州,17广西民族,18江西,18江苏,18安徽,18江汉大学,19扬州,19青岛大学,20西北,20海南,20西安外国语,20西华,21江苏大学,21赣南,21临沂大学,21广东技术,21西藏大学

答:

(1)含义: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发现人类现有的知识。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

(2)步骤:①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做出假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③检验假设。学生用理论或通过实验数据检验自己的假设。④形成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和结果,亲自发现结论或规律。

有意义学习★【名词解释】10中山,11、21陕西,12广西,12首都,14北京,14华东,15扬州,15天津,15华东,15中国海洋,16海南,16安徽,17新疆,18吉林,18江西,18沈阳,18江苏,20华南,20温州大学,21南宁

答:

(1)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非字面)和非人为(非任意)的联系。①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符号、概念和命题具有实际的、非字面的联系。②非人为的联系指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存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

(2)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①它不仅仅是增长知识,更是要引起整个人的变化,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价值。②它包括个人参与、自我发动、全面发展、自我评价四个特征。③罗杰斯所倡导的学习原则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自由学习。

先行组织者★【名词解释】11华东,11聊城大学,12东北,13福建,14湖北大学,14浙江,15中央民族,16华中,16延安大学,17闽南,18安徽,19山西大学,19鲁东,19曲阜,19苏州,19温州大学,20湖南科技,20山东,21哈尔滨,21南宁,21宁夏大学,21石河子

答: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为此,他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1)含义: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

(3)分类:①陈述性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知识产生上位关系,如学习山脉、高原、平原前先学习“地形”;②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如教师在讲授佛教之前,先比较佛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探究性学习★【名词解释】15江苏大学,18江苏,18广东技术,19陕西,20河北大学,20青岛大学

答:

(1)含义:探究性学习是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应用,指学习者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2)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有效地问题解决和推理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具体模式:项目式学习,其环节为提出驱动性问题——形成具体的探究问题和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过程——形成和交流探究结果——反思评价。

支架式教学【名词解释】18江西,20临沂大学,21渤海大学

答:

(1)含义:支架式教学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应用,指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自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2)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建立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和辅助学习的基础上的。

合作学习【名词解释】12重庆简,13四川,17江苏大学论,18湖北师范简

答:

这是一种教学策略,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共事,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重庆,11、16浙江,12、16、17华南,11、12中南大学,11北航,11、12南京,12山西,10、12闽南,13辽宁,13宁波大学,13北京,11、13、16四川,15鲁东,15扬州,15、21重庆三峡,15淮北,13、15、16聊城大学,14、15、18曲阜,16、18江苏,16、20贵州,17、18苏州,17湖南,12、17江西,17云南,17新疆,12、13、15、16、18西华,18集美,18湖北大学,18江汉大学,18河北大学,19太原,19天津,19内蒙古,19中国海洋,19广东技术,20湖南理工学院,20江苏大学,20陕西,21上海,21广西

答:

(1)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分类:从动力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划分,可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等等。(3)主要理论:①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为代表的强化理论;②人本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③认知理论,包括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德维克的目标定向理论、德西与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4)作用:①引发作用;②定向作用;③维持作用;④调节作用。

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10南京,10扬州,11、12天津,12四川,12、16鲁东,13、15扬州,12中山,14、17福建,14、17浙江,14、15华东,15辽宁,15中国海洋,16湖南大学,15、17东北,16宁波大学,16闽南,16曲阜,16西北,16湖南,16山东,17、19、20重庆,17湖海大学,17沈阳,18中央民族。13、14、15、18山西,18福建,18河北,18新疆,18聊城大学,19华南,15、19内蒙古,19河北大学,20江苏,20西安外国语,20大理大学,20天水师范,21北京联合,21南宁

答:

(1)代表人物:班杜拉。

(2)含义: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主要影响因素:①直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说服;④情绪唤起。

(4)功能:①决定个体对某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②影响个体面对困难的态度;③影响个体新行为的获得和已获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知识★【名词解释】11、13浙江,11、14、15四川,15曲阜,16、17华南,17广西师范,19大理大学,19、20宁夏大学,20佛山科学技术

答:

(1)含义:广义的个体知识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组织。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狭义的个体知识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

(2)分类: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

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12广西,17浙江,19内蒙古,21南宁

答:

(1)简介:根据状态和表述形式的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内涵: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原因,主要指“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述。(3)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和顺应。(4)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

程序性知识★【名词解释】10湖北大学,12聊城大学,13华中,17安徽,17宁波大学,17河北大学,18中央民族,18华东,18青海,19广州,20闽南,20西北,21北华大学,21佳木斯大学,21广州大学

答:

(1)简介:根据状态和表述形式的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内涵: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因此也称作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3)建构机制:产生式,即“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4)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

知识迁移(即学习迁移)★【名词解释】10宁波大学,11中山大学。11鲁东,11湖南,14内蒙古,15南航,16西华,16中国海洋,16、20新疆,17江西,17聊城大学,17延安大学,18宁夏大学,18云南,18扬州,19汕头,19西北,19河北大学,19西安外国语,20湖南科技,20成都大学,21东华理工,21南宁

答:

(1)含义: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意义: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主观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学习的心理定势、定势作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已有经验的概况水平等。

技能★【名词解释】11、12华中,13天津,14闽南,15曲阜,17湖南大学,20石河子大学,21湖北师范

答:

(1)含义:技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2)特点:①技能是由练习导致的;②技能表现为身体动作或认知动作;③合乎规则(3)类型: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4)作用:①技能作为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②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③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有关知识的掌握。④技能的形成有利于智力、能力的发展。

心智技能★【名词解释】11中南大学,11广西,13苏州,16北京,17新疆,17聊城大学,18合肥师范,19天津,21长江大学,21华南,21西北,12中山简

答:

(1)含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①动作对象的观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潜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3)举例:默读、心算、写作等。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11陕西,11重庆,11首都,12聊城大学,12安徽,12、20辽宁,12福建,12苏州,12、15、18天津,12浙江,12、14、17、20鲁东大学,12西南,13华南,10、11、13、20闽南,11、13、14、15、18曲草,13山西大学,14西北,14东北,15北京,15郑州大学,15四川,17河北大学,17贵州,18华中,18华东,11、13山西18海南,19山东,19湖南科技,19、20北华大学,12、19江西,15、16、19吉林,19青岛大学,19大理大学,19上海,20云南大学,20宁波大学,21吉林外国语,21淮北,21黄冈师范,21延安大学

答:

(1)含义: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

(2)内容: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3)特征: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元认知策略★【名词解释】11北京,11天津大学,13辽宁,13天津,15重庆三峡,15浙江,16安徽,17内蒙古,18淮北,19贵州,19中国海洋,20湖州师范,21鲁东>

答:

(1)含义: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是指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2)具体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察策略和调节策略。

①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②监察策略:监察策略是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主要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力。③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贝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名词解释】10、21山东,17山西,16东北,16集美大学,19安徽,19曲阜,20江西科技,20重庆三峡学院,21中国海洋,21重庆

答:

(1)含义: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意义的策略。一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得越多,能回忆出该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提取的线索也就越多。

(2)具体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包括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和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其中,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琴栓——单词法等;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意义识记、主动应用、利用背景知识等。

元认知★【名词解释】10、20苏州,10、14华中,12、16扬州,13、20江西,13、17曲阜,15、18西北,15、16聊城大学,15中央民族,16鲁东,16、21江苏,17湖南,17四川,19、20海南,20太原,20上海,21天津,21山西,21闽南,21江西科技,21石河子

答:

(1)含义: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2)成分:①元认知知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包括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有关任务的知识;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知识。②元认知控制: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包括计划、监察、调节三个方面。

(3)作用:①元认知可以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②元认知的发展可以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③元认知的发展有助于个体发挥主体性。

多元智能理论★【名词解释】10江苏,11华南,13四川,13江西,14上海,17中央民族,18天津,18海南,19江苏大学,20湖南科技,21云南大学

答:

(1)内涵: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人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2)评价:①加德纳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能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②他的理论具有说服力,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③教育要以学生的智能为基础学生的特长智能。多元智能还指导教师从多种智能途径增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问题解决★【名词解释】11南京,11、15重庆,15闽南,16四川,16延安大学,17、20中国海洋,18浙江,18贵州,18信阳师范,20沈阳,21成都大学

答:

(1)含义: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2)特点:所解决的是新的问题,即初次遇到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个体要把所掌握的规则重新组合形成高级规则,以适用于当前问题;问题一旦解决,个体的能力或倾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如能力会得到增长。(3)过程: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寻求解答、确定认知操作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解答阶段;评价阶段。(4)影响因素:有关的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和动机;问题情境和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创造性★【名词解释】10扬州,13山西大学,14西北,14、16吉林,15浙江,18天津,18集美,18深圳大学,19沈阳,19河北,19华南,20宁波大学

答:

(1)含义:创造性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流畅性;②灵活性;③独创性。(3)基本结构:①创造性认知品质;②创造性人格品质;③创造性适应品质。

思维定势★【名词解释】16、17杭州,17西北,17集美大学,19广州,20中央民族,20青海,20温州大学,21太原,21南京辨

答:

(1)含义:定势也称心向,由先前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即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性倾向。

(2)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则有消极作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它限制了人的思维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功能固着【名词解释】15、18湖南,18渤海大学,19广州,20安庆,20山西,21赣南

答:

(1)含义:是指一种特殊类型的消极定势,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惯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而且最初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2)影响:它往往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难以发现事物功能的新异之处,因此会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社会规范学习★【名词解释】12浙江,13山西,14华南,15重庆,20江苏,21中国海洋

答:

(1)含义:社会规范学习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2)特点:①感性;②约束性;③延迟性。(3)过程:①社会规范的遵从,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②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及道德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③社会规范的内化,是一种高水平的接受和遵从态度。

品德不良★【名词解释】14扬州,15集美,15、18华南,19山东,21江苏

答:

(1)内涵:品德不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

(2)类型:①作弊行为;②诚信及文明礼仪缺失;③责任意识淡薄。(3)品德不良学生的转换过程:①醒悟阶段;②转变阶段;③自新阶段。(4)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方法:①营造充满信任和关爱的环境;②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道德情感的培养要适应个别差异,在集体活动中灵活进行;④加强道德意志训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⑤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⑥学校、家庭、社会全方面配合。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13北京,13天津大学,13、14华南,16重庆三峡,17广西民族,18浙江,19大理大学,21东华理工

答:

(1)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2)判断方式:①统计常模;②社会常模;③生活适应;④心理成熟;⑤主观感受

(3)评价标准:①充分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②适应良好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③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

THE END
0.教育性教学的名词解释(全文)教育学教学法名词解释2 1.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2.观察:是一种特殊形成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3.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里形式 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5.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jvzquC41yy}/;B}wgunv0lto1y5mnƒj4hi<2oAx0jvsm
1.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总结重点《教师招聘名词解释总结重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jvzquC41yy}/qq6220ipo8fjutyu1j4423=1687888:4a<3jvor
2.超职教育归纳总结:65个心理学专业名词解释事物思维记忆37.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38. 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新问题产生的影响。 39. 正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40. 负迁移: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744=8:=:a3c:6;<=7726229zz|:4ivvq
3.2009年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训模拟+答案(3)教育理论历年真题二、名词解释 1、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总是有间歇地加强或减弱,因此,注意也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注意起伏。 2、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创造想象。 3、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jvzquC41yy}/cqygcenft7hqo1€igwyk1lobq‚znkn{o1;535/69/;>134?10qyon
4.贵州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044普通心理学大纲(复试)1、名词解释题 人格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概念理解和掌握。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jvzquC41yy}/{wuzt|4dqv4p49=28=h5;0gtr
5.浙江省2013年4月自考00471认知心理试题A.正迁移 B.功能固着 C.负迁移 D.定势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语言就是言语 B.语言是交际过程 C.言语是交际的工具 D.语言和言语不可分 20.下列哪个言语获得理论主要研究“词是如何代替具体实物信号而获得‘信号的信号’功能,并在词与词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言语系统” jvzquC41yy}/|skmcu/q{l1|jkovr4423:02A72169167mvon
6.2021年湖南11530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自考考试大纲以下属于礼仪的基本功能的有 A.促进交流B.提升气质C.塑造形象 D.教育示范E.帮助沟通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护士人文修养的基本内容是。 护士站姿时,两脚呈“V”字型,脚尖距离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jvzquC41yy}/|rpcqu}/ew4pgyy0:>8:8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