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学习心理学常见考点之一深度知觉,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深度知觉通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大多为识记类题目。
根据被人们所感知到的物体存在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以及物体的运动特征进行区分,知觉可以被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这是我们考试常见的分类方法。其中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空间知觉并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将许多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如视觉信息、触觉信息、动觉信息综合分析以后产生的。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其中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还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等。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这类线索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这时如果将两眼网膜重叠起来,它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吉布森和沃克对深度知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视崖实验给出一个精确的数据:9个月前的婴儿深度知觉阈限为26cm。但是实验的被试是6-14个月的婴儿,因而不能判定深度知觉是先天具有的,有可能是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活动中,通过不断尝试和错误学会的。
学过了深度知觉小知识点,下面考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学会呢。我们来看两道练习题:
1.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
1.【答案】B。解析: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2.在深度知觉中,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有( )。
A.双眼视差
B.视野中的高度
C.线性透视
D.眼肌的调节与辐合
E.阴影
2.【答案】ABCE。解析: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其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1)单眼视觉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2)双眼线索,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两种。(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题干为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所以(2)中的线索不符合要求即D选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