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时代,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虽无法预知未来,但能够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具备适应未来的能力,在诸多能力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能力。
而阅读就是开启孩子思辨之门的“金钥匙”。如何通过阅读让孩子爱动脑筋、独立思考?阅读中,如何有效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自主表达,建立思辨思维?
1月11日(周四)12点,在愈见爱丽丝阅读的直播间,来跟大家聊聊深度阅读这件事,赶紧预约起来吧!
01
深度阅读的关键在于思考的深度
我们都知道,真正会阅读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并且针对读过的内容提出问题。
近年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强化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这也就要求他们要有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什么才是深读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包括吸收知识,内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才能通过旧知识发现新知识,并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即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只是跟着故事情节“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联系自我的个人生活经验,那么他只能在故事的浅层内容停留,更不必谈通过理性思考和独立思考,对身边现象和事物提出问题,批判性思维也无从谈起。
很多家长困惑的三四年级现象就是因为,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的记忆、理解层次,忽略了更高阶的分析、运用、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想让孩子们走得远、最后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必须要勤修“思维”这个内功。
思维能力里有一个最重要的批判性思维,它有清晰、精确、准确、相关、深度等9个不同的标准,这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是需要刻意练习的。需要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去主动发现孩子思考各个层面的优势、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关于思辨教育的研究,不同于国外,我们依然停留在初阶阶段,一方面我们传统的课堂,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层面。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隐形的。这就导致我们的孩子普遍都缺少一项最核心的的素质——良好的思维能力。
拿一本书来比喻的话就是, 一本好书,最大价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其次值得学习的才是文章思维表达的流畅清晰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最后才是该文章用了什么特别“优美精彩”的文字词句。
可我们往往看见的却只是词句,所以当我们只会围绕”摘抄好词好句"来阅读写作的时候,就是缺乏思想价值和思维训练的表现。这并不是真正合格的"深度性阅读"训练,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标准答案”的思维,破坏他们正常的质疑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知道,一旦习惯了思维定式后,孩子们往往无法、也不愿意再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结果就是造成思维的简单化、肤浅化。
在这个喧嚣情绪化的媒体环境和压力倍增的日常环境中,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是每个父母最应该做的早期教育。
02
表达是最有效的习得途径
阅读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输入途径。阅读转为深度并不难,想要引发孩子深度思考也不难,只需要从阅读中来再回到阅读中去。从事实和认知的层面去引导孩子,通过科学、有效的带读为孩子建立深度思维打下基础。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事情并非如此,阅读的人千千万万,有多少人会写?想单单靠阅读来促进写作,促进思考,其实就像镜中月,水中花。
在我看来,读书破万卷,关键不在超过万卷,而在“破”这个字。
破,首先要带着问题去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阅读之后讨论,讨论之后,产生新的问题,又去读新的作品。
这样的讨论,一方面,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另一方面,讨论的过程,也是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R•舒尔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说到:
通过对话、阅读、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借助思维导图来深度阅读,无疑也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
当思维导图展现出来时,问题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历历在目,同时作发散性思维,找到多种解决方式,从而权衡每个解决方式的利弊,孩子轻轻松松便可以选出最佳方法。
那这些思维导图到底该怎么用?它对于阅读又有怎样的帮助?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简单的小方法:
梳理线索,总结观点
气泡图是非常基础的思维导图之一,它有一个中心主题,然后用线段发散出很多气泡,每条线段是一个维度,每个气泡是一个创意,都和中心点有关联。
这种图非常的简单和方便总结,孩子在读到自己喜欢的故事时,就可以用气泡图把自己理解的情节、线索画下来,这个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她理顺自己的思路,从而更好地了解故事本身及其含义的过程。
抽丝剥茧,把书读“薄”
如果孩子在读一些主线明了,但有大量小情节、小细节需要整理的书时,就可以使用下面能够展现故事因果关系的流程图来作为模板——中间是“事件”,左侧是“原因”,右侧是“结果”。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的好的工具,通过思维导图绘制练习,孩子逐渐发现随机应变,能够更快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这实际在同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现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种阅读课堂中。
但是对于老师们来说,如何把思维导图和绘本做深度运用,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怎样给不同的绘本匹配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的使用有进阶吗?怎样引导不同年龄的孩子完成思维导图?课堂中怎样的提问方式是有趣又有用的?我们还可以做哪些类似的表达训练?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爱丽丝结合线下教学的实践经验,研发了适合广大绘本馆的探洞式整书思辨课,通过8种思维导图工具,100多种拓展训练,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和阅读特征,在确保学习趣味性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完成读、写、画、表达4个阶段阅读能力的进阶。
我要咨询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小老师
为什么选择 爱丽丝绘本研究院
选择爱丽丝,您将收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