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到米!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锁边了,为啥还要二次扩边胡杨红柳民丰县

然而,面对这片占中国沙漠总面积四分之一的流动沙海,仅仅110米宽的防护带显然还不够。

2025年,一场更大规模的二次锁边工程正式启动,防护带宽度从110米直接拓展到7500米,要给这个"死亡之海"套上一条真正厚实的绿围脖。

为什么首道锁边不够,还要搞二次扩边?

塔克拉玛干沙漠70%以上都是流动沙漠,300米高的沙丘在8级大风推动下说走就走,一夜之间能移动几十米。110米宽的防护带在某些风口区域就像薄薄的纸片,根本挡不住沙海的猛烈冲击。

并且,早期使用的草方格沙障寿命只有3到5年,过了这个时间就得重新扎设。民丰县后河坝阻击区的实践证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距离县城仅8公里的地方,流沙依然能够突破防线威胁县城安全。

当地干部回忆说,每次大风过后,新栽的树木几乎都被流沙埋没,需要人工挖沙抢救,一片林地往往要种3次以上才能成活。

从技术层面看,单一的防护模式也存在明显短板。光伏治沙虽然效果不错,但成本高昂,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且,沙漠边缘的风向、风力、沙量在不同区域差异巨大,需要针对"风线、风口、风沙路径"这些关键区域进行精准加固,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考量,二次锁边工程应运而生。这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要在首道防线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阻沙网络,真正做到"锁得住、守得稳"。

7500米宽度背后的技术革命

二次锁边工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规模的跨越式提升,防护带宽度从110米扩展到7500米。在麦盖提、于田等重点县市,当地根据主害风方向和风力大小,合理拓宽防风阻沙林草固沙带,形成多层次阻沙网络。

更重要的是技术模式的全面升级。沙雅县探索出"光伏+苦咸水淡化+造林"模式,通过光伏发电解决抽水用电问题,将地下苦咸水淡化后用于植物灌溉,实现了光、水、电、绿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沙区缺水问题,还大大降低了治沙成本。

民丰县的创新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他们试验出"脚踩式芦苇方格+生物治沙"模式,用工量和建设成本都显著下降。工人们用脚直接将芦苇踩进沙土15到20厘米,露出20厘米形成方格状沙障,这种"土办法"简单高效,固沙效果却一点不差。

尉犁县则走出了一条"工程+生物+沙产业"的综合治理路子。在构建防护林带的同时,大力发展罗布麻、肉苁蓉等沙生经济作物,让防护带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效益。当地2024年栽种的罗布麻幼苗长势喜人,3000亩示范区为沙漠增添了无限绿意。

这些因地制宜的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治沙模式,形成了系统性、科学性的治沙体系。

政策红利激发全民治沙热情

二次锁边工程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撑。新疆专门出台"沙九条"政策,从资金、用地、用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近11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重点治沙区域。更关键的是"先干后补"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治沙的积极性。

在和田地区,76万亩沙化土地已经确权到户,5万多农户从中获得了稳定收益。43岁的麦麦提·麦提赛伊迪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主动申请承包了700亩沙地,种植红柳和大芸。

"红柳能把沙子压住,大芸能卖钱,用水量都不大。"他算了笔账,去年收获800公斤鲜大芸,纯收入接近1万元,新包下的700亩地四五年后就能大规模收获。

这种"治沙有收益、护林有动力"的良性循环,让治沙从政府行为变成了全民自觉。在生态林中种植的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产生的收益,通过分红机制流向护林员,形成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且末县的变化正好体现了政策的成效,到2025年初,当地的沙尘天数降到了近五年来的最低值,特别是在2024年10月到12月,仅出现了一次沙尘天气,这在过去可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科学治沙理念的深刻转变

二次锁边工程体现的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治沙理念的重大转变。过去我们总想着"征服沙漠",现在更多考虑的是"与沙共存"。这次扩边的目的并非要消灭塔克拉玛干沙漠,而是通过织密"绿围脖",遏制沙化扩张,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从历史角度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与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密切相关,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南亚水汽被阻挡,原本的湖泊逐渐干涸成为沙漠。唐代以前,西北地区确实是"塞上江南",水草丰美。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地区的水汽条件有所改善,抓住时机植树造林正当其时。

新疆本地的抗旱沙漠植物资源丰富,红柳、白柳、沙枣树、胡杨等乔灌木,以及芦苇、骆驼刺等草本植物,都是天然的固沙能手。光伏板下的植被恢复、生态输水滋养的胡杨林、人工湖泊形成的微环境,让沙海边缘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过渡带。

从3046公里的首次合龙,到防护带宽度扩展至7500米的二次锁边,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正从"围堵"走向"共生"。这场跨越几代人的生态工程,不仅守护了南疆绿洲的安全,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风沙渐息、绿意蔓延,这片古老沙漠正以全新面貌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如果左宗棠能够看到今天的新疆,他一定会为当年拼死守护的这片土地感到无比骄傲。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苦咸水淡化,沙漠有望种上经济林苦咸水淡化,沙漠有望种上经济林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吃太饱撑的,硬要被别人揍一顿! 作家刘小海2.5万次播放 结婚一年多 媳妇没下过厨,回娘家备菜时被丈夫发现 刀工了得! 不得鸟1.6万次播放 大批轰6K贴近台湾岛 赖清德当局“内心恐惧 措手不及” 南宁晚报19.2万次播放 海南儋州某美业开会,这是有多少位总裁啊?劳斯jvzquC41xkjfq7xkpc4dp8kkpctdg872473186661fkucrq/kpk{{ƒmx44;15?70f0nuou
1.共襄科技与发展盛会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喻院士您好!您今天带来的项目,对阿克苏地区发展有怎样的实际指导意义? 喻景权:新疆地大物博,非耕地比较多,如何利用好非耕地是亟须考虑的问题。要用好这些土地,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南疆降水量不足,地下水资源非常珍贵,有些地方地下水盐碱化严重,就是常说的“苦咸水”。农用水高效淡化MiST多离子靶向筛除技术可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fmu1814<591v814<5944e26A:;6;6/j}rn
2.战场生存手册我国沙漠地区找到的通常是含矿物质较多的盐碱水。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一种当地的干地椒草与盐碱水同煮。经过这样处理的水,虽不能脱去苦碱味,但可以防止饮用后发生腹泻、腹痛、腹胀。 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为获取可饮用的淡水,可挖一个直径1.5m、深1m的沙坑,上面覆一层透 明洁净的塑料薄膜,四周用石块或沙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25873h75:4?:4:<0jvsm
3.中国“最后的沙漠部落”:百年隐居人搬进现代村三个月前,她家还居住在离这里110公里的沙漠里,住的是用红柳枝或芦苇简单扎起、涂有薄泥墙面的“笆子房”,喝的是含氟量较高的苦咸水,点的是煤油灯,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她老公在养羊合作社上班,家里的150只羊也托养在合作社里。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商店,夫妻俩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人民币,下同)。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49423/861B58;4=60|mvon
4.苦咸水淡化的三种技术方法一般来说,蒸馏法处理苦咸水的成本高于膜法,但它在处理高浓度苦咸水方面有一定优势。例如:采用多级闪蒸方法处理塔里木沙漠油气田的地下苦咸水,该原水浓度为12 ×104 ppm,处理装置为八级卧室结构,所有设备均置于一个活动房中,处理后的淡水浓度保持为20 ppm。累计产淡水600 t后,设备拆卸检查发现,加热器和冷凝器管束jvzquC41yy}/fx|cvgx/exr1lkyiw8722;32365;13;:3B3jvor
5.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中国人用40多年的时间,给33.76万平方公里(1)治沙过程中用到了红柳.红柳天然防沙耐旱,只消用地底苦咸水滴灌,任由漠风吹,不怕烈日晒,一日日长得茁壮繁茂。“一日日长得茁壮繁茂”体现了红柳作为生物的哪一个特征?___(2)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称为___。(3)“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jvzquC41o|{kwjs0zm}/exr148w38>>45;>/j}rn
6.【格致论道讲坛】给撒哈拉沙漠镶一条绿边?在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那作为我们团队来讲,是怎么走进非洲呢?事实上,沙漠研究、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一直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的一个重点,几十年来已经有几代人跟沙漠打交道了。 比方讲我们形成的绿洲外围沙漠治理和植被修复的模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地用苦咸水灌溉造林的技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活化沙地无灌溉造林、jvzq<84yyy4ylk3ecu4dp8ldzyju1pgeoup04977245u49772482a@:537630qyon
7.科技改变世界——国内外专家齐聚郑赛地球空间生态修护国际论坛王福州强调:经过多年的试验之后,我们对沙漠及盐碱地的改良充满信心。依托郑赛技术,许多四荒地有望转变为良田。除了沙漠,郑赛技术经过优化之后,同样适用于岩漠化地区和石漠化地区,为更广泛的土地改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观摩会期间还与郑赛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苦咸水+重度盐碱地协同治理创新示范科研基地jvzquC41yy}/ujnpwqmsq~u0ep5bt}nengy0msldul4ivvq
8.亿利王文彪:从逃离沙漠到走进沙漠王文彪:目前,我们在国内已建、在建生态项目数十个,包括内蒙古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河北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河北张家口山体修复及冬奥光伏迎宾廊道、天津亿利国际生态岛、青藏高寒地区生态修复及西藏那曲科技植树、新疆塔克拉玛干苦咸水治理等。 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亿利具备了生态环境建设多业务领域综合化的工程建设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xnsv1huvpmnpi960496;/2?.494fqe3jklj|wg{82::5:2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