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公路——死亡与生机间的通途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5日电(记者符晓波)鸟瞰塔里木盆地腹心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海际天、流沙展布。两条黑色沥青公路,嵌于连绵沙峦,像舒展柔美的飘带,公路两侧红柳、梭梭的伴行就像飘带的绿色花边。

“以前没有沙漠公路,从且末到库尔勒要绕着沙漠的东南边缘走,700多公里路班车要走4天4夜,班车也不是每天都有,凑够15个男人才发1辆,因为需要人推车。”

从沙漠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前往沙漠东北部的州府库尔勒市的班车上,阿迪力望向窗外,层叠的沙山、葱郁的灌木擦肩而过,沙漠不再令他恐惧和绝望。

回忆20年前,恍若隔世。他说:“那时候没有路,在家的时候不想出去,出去以后不想回来,路上太煎熬!”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江苏、浙江、安徽3省总面积相当,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中央,动辄风沙肆虐,桀骜难驯,千百年来无情地压迫着它边缘的绿洲,或隔绝、或摧残、或湮没;无数勇者或葬身沙海,或抱憾而归。

茫茫大漠,隔绝的不止是时空。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192亿吨油气资源,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没有路,沙漠石油勘探不得不迂回作战。”塔里木油田塔中作业区职工何凌告诉记者。

“当时每口井近万吨的设备物资要从盆地东北的大本营库尔勒市出发,经南疆五地州24个县市,绕行2000多公里,再转乘特种沙漠车辆才能驶入沙漠腹地,仅一个单程就需要七八天时间,相当于‘在北京指挥、在广东打井’,成本巨大。”

修路,迫在眉睫。1993年,沙漠公路动工兴建,全国16个科研院校700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展开联合科研攻关,逐个击破坚固路基、抵御流沙等技术性难题。两年后,首条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世界公路史的奇迹。

这条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北起西气东输起点轮南,南接和田地区民丰县,全长522公里,打通了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交通命脉。

修筑这条公路中,由中国首创的沙漠筑路技术很快被运用到南疆铁路防沙工程和北非撒哈拉沙漠公路防沙工程之中,也为穿越塔克拉玛干的第二条沙漠公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8年,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建成通车,424公里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从北侧的阿拉尔市至和田地区和田市,将沙漠西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和西南缘和田地区连接起来。

至此,两条平行于沙海之中的公路将塔克拉玛干一分为三,南北疆公路距离缩短500多公里,成为南北疆运输沟通的捷径。

恶劣的自然环境常使公路面临被大风流沙掩埋的风险。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徐新文介绍,为根治风沙危害,科学家在这片年蒸发量近4000毫米、降雨量仅25毫米的沙漠环境里,开展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艰难探索,誓与沙漠化敌为友。

“都说在沙漠里种活1棵树,要比养活1个孩子还难,但我们做到了。”徐新文说。

经过10余年的摸索,科研人员就地取材,采用沙漠地下苦咸水成功种植柽柳、沙拐枣、梭梭等2000多万株防风固沙苗木,实现了沙漠公路全程绿化。

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再寸草不生,公路两旁红柳扎堆、梭梭密集,色彩艳丽的沙拐枣夹在其中,延绵不绝的绿丛将滚动的黄沙死死锁住……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塔克拉玛干,人们在欣赏大漠孤烟直的自然景观时也不忘感叹今人创造的奇观。

象征生命的绿色仍不断扩张。1999年便进入塔里木油田塔中作业区工作的何凌体会颇深。他指着远处的绿色飘带说:“以前这里黄沙一片,你看这些苗木如今长得比人还高。对于常年生活在沙漠里的人,有路就有了安全感,有绿就有了幸福感。”

十几年间,原本“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洲面积逐年扩大到500亩。绿化面积的扩大,改善了沙漠生态环境和气候。

近年来的气象记录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区域10年来平均相对湿度提高了4%,大风天则减少13天。野兔、沙鼠等野生动物和90多种鸟类已在这里安家。

THE END
0.苦咸水淡化,沙漠有望种上经济林苦咸水淡化,沙漠有望种上经济林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吃太饱撑的,硬要被别人揍一顿! 作家刘小海2.5万次播放 结婚一年多 媳妇没下过厨,回娘家备菜时被丈夫发现 刀工了得! 不得鸟1.6万次播放 大批轰6K贴近台湾岛 赖清德当局“内心恐惧 措手不及” 南宁晚报19.2万次播放 海南儋州某美业开会,这是有多少位总裁啊?劳斯jvzquC41xkjfq7xkpc4dp8kkpctdg872473186661fkucrq/kpk{{ƒmx44;15?70f0nuou
1.共襄科技与发展盛会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喻院士您好!您今天带来的项目,对阿克苏地区发展有怎样的实际指导意义? 喻景权:新疆地大物博,非耕地比较多,如何利用好非耕地是亟须考虑的问题。要用好这些土地,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南疆降水量不足,地下水资源非常珍贵,有些地方地下水盐碱化严重,就是常说的“苦咸水”。农用水高效淡化MiST多离子靶向筛除技术可jvzquC41yy}/ctxzy0ipo8x{1tjyy8fmu1814<591v814<5944e26A:;6;6/j}rn
2.战场生存手册我国沙漠地区找到的通常是含矿物质较多的盐碱水。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一种当地的干地椒草与盐碱水同煮。经过这样处理的水,虽不能脱去苦碱味,但可以防止饮用后发生腹泻、腹痛、腹胀。 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为获取可饮用的淡水,可挖一个直径1.5m、深1m的沙坑,上面覆一层透 明洁净的塑料薄膜,四周用石块或沙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25873h75:4?:4:<0jvsm
3.中国“最后的沙漠部落”:百年隐居人搬进现代村三个月前,她家还居住在离这里110公里的沙漠里,住的是用红柳枝或芦苇简单扎起、涂有薄泥墙面的“笆子房”,喝的是含氟量较高的苦咸水,点的是煤油灯,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她老公在养羊合作社上班,家里的150只羊也托养在合作社里。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商店,夫妻俩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人民币,下同)。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49423/861B58;4=60|mvon
4.苦咸水淡化的三种技术方法一般来说,蒸馏法处理苦咸水的成本高于膜法,但它在处理高浓度苦咸水方面有一定优势。例如:采用多级闪蒸方法处理塔里木沙漠油气田的地下苦咸水,该原水浓度为12 ×104 ppm,处理装置为八级卧室结构,所有设备均置于一个活动房中,处理后的淡水浓度保持为20 ppm。累计产淡水600 t后,设备拆卸检查发现,加热器和冷凝器管束jvzquC41yy}/fx|cvgx/exr1lkyiw8722;32365;13;:3B3jvor
5.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中国人用40多年的时间,给33.76万平方公里(1)治沙过程中用到了红柳.红柳天然防沙耐旱,只消用地底苦咸水滴灌,任由漠风吹,不怕烈日晒,一日日长得茁壮繁茂。“一日日长得茁壮繁茂”体现了红柳作为生物的哪一个特征?___(2)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称为___。(3)“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jvzquC41o|{kwjs0zm}/exr148w38>>45;>/j}rn
6.【格致论道讲坛】给撒哈拉沙漠镶一条绿边?在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那作为我们团队来讲,是怎么走进非洲呢?事实上,沙漠研究、荒漠化防治等工作,一直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的一个重点,几十年来已经有几代人跟沙漠打交道了。 比方讲我们形成的绿洲外围沙漠治理和植被修复的模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地用苦咸水灌溉造林的技术,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活化沙地无灌溉造林、jvzq<84yyy4ylk3ecu4dp8ldzyju1pgeoup04977245u49772482a@:537630qyon
7.科技改变世界——国内外专家齐聚郑赛地球空间生态修护国际论坛王福州强调:经过多年的试验之后,我们对沙漠及盐碱地的改良充满信心。依托郑赛技术,许多四荒地有望转变为良田。除了沙漠,郑赛技术经过优化之后,同样适用于岩漠化地区和石漠化地区,为更广泛的土地改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观摩会期间还与郑赛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苦咸水+重度盐碱地协同治理创新示范科研基地jvzquC41yy}/ujnpwqmsq~u0ep5bt}nengy0msldul4ivvq
8.亿利王文彪:从逃离沙漠到走进沙漠王文彪:目前,我们在国内已建、在建生态项目数十个,包括内蒙古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河北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河北张家口山体修复及冬奥光伏迎宾廊道、天津亿利国际生态岛、青藏高寒地区生态修复及西藏那曲科技植树、新疆塔克拉玛干苦咸水治理等。 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亿利具备了生态环境建设多业务领域综合化的工程建设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xnsv1huvpmnpi960496;/2?.494fqe3jklj|wg{82::5:2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