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一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地方。这个位于长江口的冲积岛屿,保留着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印记,也见证了这里生生不息的自然奇观。
茶色的江水在此汇入碧蓝的东海,携带而来的滚滚黄沙,在江心积淀成层层沙洲。这些沙洲经过几百年的淤积,最终形成了今日的崇明岛这个江南明珠。
如今的崇明岛已成长为中国第三大岛屿,面积近1200平方公里。上帝似乎偏爱这片土地,赐予它肥沃的黑土,和一派诗画般的自然风光。
岛上绵延开来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偶尔几片树林点缀其间。江心的泥滩上,长着密密的芦苇。牛羊悠闲地啃食青草。白鹭、黄鹂在芦苇丛中穿梭,发出清脆的鸣叫。这是现代化上海市区里保存完好的一片世外桃源。
岛上地势平坦,最高点不过几米。这使崇明的土壤特别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同时,偏远的位置使其免受工业污染侵袭,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
可以说,崇明岛是上海这座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中的一块“绿宝石”,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生态资源。
提起崇明岛,我们往往先想到它完全属于上海市管辖。的确,岛屿绝大部分面积都在上海崇明区。
但实际上,这个岛上还有一小片领土属于江苏省管辖,那就是现在的启隆乡和海永乡。这一特殊的行政区划,反映了崇明岛形成过程中的传奇故事。
20世纪50年代,为支持上海经济发展,江苏省将当时还属于南通管辖的崇明岛主体部分划归上海市。而在崇明岛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块小沙洲属于江苏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来到这两块沙洲开荒种地。艰苦的生活无法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用汗水换来了沙洲上的首次丰收。一部分人后来就在此定居下来,形成了两个乡镇;另一些人则回到了江苏故里。
看似原始质朴的崇明岛,其实一直在不断变迁。长江上游仍在源源不断地注入沙土,崇明岛的面积还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北部地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专家预测,按照当前的积淀趋势,本世纪内,崇明岛就极有可能与江苏的陆地完全相连。两省的边界线将再次被改写。
值得欣慰的是,在崇明岛变迁的过程中,上海市一直致力于保护这里的生态资源,将其打造成生态宜居岛和东方水乡旅游胜地。
具体来说,上海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崇明岛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将崇明岛定位为生态岛,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进入。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积极恢复湿地、草原等自然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崇明岛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也趋于平衡。
与此同时,上海市积极发展崇明岛的生态旅游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岛上建设了主题各异的生态旅游区,如集鸟语花香于一体的东平国家湿地公园,观赏绿树红瓦的明园生态旅游区等。
各景区内均设有环保型的度假酒店、餐厅、游览车等设施。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骑行、垂钓、乘船等多种活动,亲近大自然,感受水乡的静谧美好。
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崇明岛正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岛上原有的自然山水得以保存,乡村田园风光依旧。
同时,又有了一些文化内涵的新风貌。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农家乐接待游客带来新增收入。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生态平衡的崇明岛,一个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崇明岛。
一个环保而又文明的崇明岛。绿色农业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古镇修旧如旧,新区粗放式建设不再出现;节约资源成为共识,绿色出行助力低碳;居民、游客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低碳成为新的时尚。
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崇明岛。百年古镇保留乡村韵味,又有特色民宿民俗体验;古代建筑修旧如旧,里弄醒目设计又配智能设备;农家菜香浓郁,又增加创意元素。传统与创新在这里达成统一。
一个包容而充满活力的崇明岛。不同地区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合作,消除界限感;多元文化互学互鉴,打造开放胸襟;乡土传统与外来文化交汇碰撞,激发无限创意。
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在壮大的同时闪耀生机。让我们携手努力,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怀,共同守护好这片净土,绘就崇明岛美好的蓝图。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