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孤屿志 孤屿志 昨天
一片沙洲,如诗如画,江心屿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打卡,留下近千首诗篇,瓯江山水诗让这座荒芜的小岛多了几分浪漫柔情。
而追随着南宋末年二王的脚步来到江心屿的文天祥,却为孤屿凭添了豪迈而悲壮的英雄气息。
300多年后的一个晚上,沮丧郁闷的抗清英雄钱肃乐来到温州,夜游孤屿,凭吊文天祥,留下“登高极目倚栏杆,落日秋风江上寒”,又为孤屿多了一丝悲凉。
从此,这片清灵空明的诗岛,便有了悲壮奇宕的气质。本期孤屿志为你讲讲江心屿英雄人物的故事。
江心屿
文天祥在江心屿住了1个月
文天祥20岁就中了状元,拥有多少文人都羡慕不来的才华。然而这位状元郎并没有在官场平步青云,经历多次辞官、罢免、又被召回任用,可谓是几经沉浮。
文天祥像
元军侵宋,宋朝危矣。在赣州当知州的文天祥接到朝廷的两道诏书,要求他起兵勤王。“国有大灾大患,不能不出身捍御”。
德祐二年(1276),他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代表南宋王朝廷赴元军大营谈判被扣。在押解途中脱险而逃,历经千辛来到永嘉,想要追随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共举复兴大业。不巧的是,二王早在一个月前就离开前往福州。文天祥只好在江心屿稍作整顿。
宋文信国公祠
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清·阮元
独向江心挽倒流,
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
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
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
曾抵杭州与汴州。
张宗祥书 文天祥《江心寺》石碑
文天祥在江心屿住了一个月,他召集勤王军旧部和台州、处州以及当地的豪杰之士,等待朝廷的召唤,收复破碎山河。他来到中川寺,看着宋高宗的御书,回想起过去的雄心壮志以及在敌营中九死一生的经历,心中愤懑,在《北归宿中川寺》一诗中写道:
万里风霜鬓已丝,
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
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
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
暗度中兴第二碑。
一个月后,他被召至福安,担任右丞相,都督诸路军马。祥兴元年(1278),他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三年。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文天祥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宋文信国公祠中的文天祥塑像
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被赐死刑。临刑前,他神情自若,向旁人询问哪里是南方?随后向南方拜了拜,慷慨就义。
天荒地老英雄散,
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灵忠烈气,
碧空长共暮云愁。
国已不存,但一片磁心犹指南方;英雄虽死,而一腔正气将于天地同在。
夜游江心屿凭吊文天祥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被世人传颂,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70年后,有着与文天祥有同样命运的明末抗清英雄钱肃乐也曾来到了江心屿。
钱肃乐像
钱肃乐从小好学,爱读书,在31岁成为进士,担任过太仓知州,后来调到京城任刑部员外郎,又因母丧回到原籍宁波鄞县居住。
顺治二年(1645),清军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南下,攻占杭州,宁波危在旦夕!此时,钱肃乐正在东钱湖畔养病,眼看江山易主、山河色变,忧心如焚。宁波城里的义士组织义兵抵抗,想要邀请他出山领导抗清。
于是,钱肃乐效仿晋襄公的故事,穿着黑色丧服,誓师起兵,开启了他一生中最为悲壮的事业。
他与张煌言等人拥护鲁王朱以海,将残余势力集结起来,在绍兴建立新的南明王朝,守护钱塘江东岸抵抗清兵。
钱肃乐起兵图
然而,他却被诬陷背叛鲁王,处处受排挤,兵饷也没有着落。无可奈何之下,他解散了所统率的义兵,不顾鲁王的挽留,离开宁波来到温州。在一个月明之夜,他来到江心屿凭吊文天祥,遥想文天祥与自己相似的遭遇,一口气写下《月夜游江心寺寄吊文信国》三首。
梵塔巍巍江上游,
月明今夜度扁舟。
祠前星斗灵光灿,
地下山河鬼语愁。
墨浪千层锓画壁,
心旌一片射潮流。
登楼重忆芦花句,
槛外风声阵阵秋。
看着宋文信国公祠中慷慨激昂的诗词,回想过去的经历,钱肃乐心中的激动犹如汹涌的怒潮,一时难以平复。
登高极目倚栏杆,
落日秋风江上寒。
金铁纵横古边徼,
荆榛凄断旧长安。
绘图须戟丝丝战,
浣濯心苗寸寸丹。
梦楫先生谈往事,
疏星零落照汍澜。
秋天瑟瑟,落日显得格外的悲凉,这也正是钱肃乐的心境。他在梦中于文天祥相见,诉说过去救国之事,不禁泪流满面。
正气歌词读未残,
愁云惨月到江干。
秦庭泣雨难存楚,
博浪椎车未报韩。
青草可能消碧血,
腥尘何处到黄冠。
只今惟有涛声壮,
夜也飞悬古殿寒。
纵使山河破碎,他仍以历史上的忠臣烈士为榜样,中兴明朝的志向不会改变。
钱肃乐故居
1647年,他再次与鲁王在琅江相见。鲁王任命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让他管理内政,筹办军饷,整顿军队。钱肃乐尽心尽力,与郑成功联络共同抗清,又说服唐王旧部来归,鲁王政权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好景不长,由于建国公郑彩独揽大权,鲁王无法压制,钱肃乐又遭陷害。"国势日蹙,藩领骄悍,忧愤成疾。"
1648年,当福建连江失守的消息传来时,钱肃乐悲愤欲绝,他知道大势已去,明朝中兴无望。他一心求死,身患重疾却不肯吃药,后来病逝于琅江船上。
不只是钱肃乐,声名显赫的钱氏一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其中以身殉国的还有钱肃乐三个弟弟钱肃范、钱肃遴、钱肃典,史称"钱氏四忠"。
纵使明白这是一场必然失败的抗争,他们也愿意用生命守护国家。家国纷乱,江心屿成为他们的栖身之地。孤屿承载着他们对国家的真挚愿景,他们留下的爱国诗和英雄故事,给小岛的孤独中植入了倔强,柔情中有了傲骨。
后记
1956年,江心屿上建起了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9年纪念馆扩建完成,由瞻仰广场、纪念碑、陈列馆三个部分组成。红十三军《风起云涌》和挺进师《胜利转移》的革命英雄形象刻画在同一个纪念碑碑座上。陈列馆展厅内展出了谢文锦、刘英、金贯真等120名浙南革命烈士的事迹、史料、遗物等。
革命烈士纪念碑
不管是文天祥祠,还是革命烈士纪念馆,都向世人传达着忠贞不渝、舍生取义的精神,在诗情画意的江心屿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编辑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参考文献: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郭晓晔著
《文天祥祠诗词楹联碑记》 温州文天祥纪念馆编印
《鹿城人文景观》 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 温州市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温州江心屿·千载迹犹存》 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 编 黄瑞庚 主编
宁波档案馆官网 甬上人物:钱肃乐
鄞视报道 明代钱氏家族:一门多俊杰 忠孝传家远 作者:戴松岳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