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区沙坑文化——改写“南中国无石器”论断青铜器古遗址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提到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然而,在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沙坑古遗址,也记载着一段历史非常悠久、与仰韶文化同时期的华夏民族文明印记。

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作为兼具六千年史前文化史与六百年建城史的“大雅乡”,其地域内存在着这些远近闻名的古遗迹。包含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沙坑北文化”的沙坑北遗址、东坑中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三角尾文化”的三角尾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菝子园文化”的沙坑南遗址、东坑南遗址、牛肚一遗址、牛肚二遗址,青铜器时代“宝楼文化”的东坑北遗址、沙坑中遗址,以及唐宋时期的部分村落遗址。

在沙坑文化发掘之前,国际学界始终坚持“南中国无石器”的论断。直至沙坑遗址群中聚落古遗址古窑址、沙坑北遗址中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的出土,才打破了这一论断,让沙坑文化被公认为与仰韶文化同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际考古组织、外籍汕尾传教士多次到沙坑一带进行考察。1934年,经香港到汕尾的爱尔兰籍考古学家、神父芬戴礼与意大利籍神父麦兆良,发现当地出土的文物陶片,与香港南丫岛出土的相类似,自此二人携手在捷胜展开了一场考古行动,发现颇丰。芬戴礼于1936年去世后,麦兆良便独自进行考古调查,连续十几年锲而不舍致力于包括捷胜在内的粤东史前文化研究工作。

芬戴礼、麦兆良神父对沙坑遗址的考古调查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引路和帮助,图为两位神父与村民的合影。

麦兆良极具语言天赋,在汕尾居住一段时间后便学会讲汕尾话,易于同当地人交流沟通,故他收集的文物极其丰富。这批文物中,有沙坑北遗址的彩绘圈足盘和敞口罐、东坑南遗址出土的流带把壶、沙角尾遗址出土的矮图足陶罐及大量的石器、陶器、陶碎片等。在此期间,麦兆良连续发表考古研究文章,他把沙坑北、沙坑南、东坑南、沙角尾等地的考古发现,以“沙坑文化”这一概念首次见诸于科学论著,至此,沙坑文化遗址概念正式建立。

麦兆良神父常常与助手一起游走在乡村中,他身穿黑色道袍,满腮的黑胡子,头戴一顶黑帽,样子特别显眼。

1942年,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杨承志为抢救汕尾史前文物,来到捷胜沿海进行考古研究。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学家顾颉符也来到捷胜、遮浪考古。据他们的考证,沙坑出土器物的用料、制作方法、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特征,证明这是一个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从而推翻了西方关于“南中国没有新石器文化”的历史定论。同年,杨成志与麦兆良交涉,在文物中挑选了8大箱运送往中山大学去,可惜受战乱影响,大部分在途中丢失,只有一部分成功运抵中山大学。麦兆良则将剩余文物带到香港,如今仍保存在香港历史博物馆。

麦兆良在沙坑北发现的有彩绘及刻划波浪纹、镂孔等装饰的圈足陶盘,他认为,有圈足的供奉盘是祭祀之用具。

在诸多国际学术会议和文章中,麦兆良认为沙坑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新石器时代最早到达汕尾的文化,从这里也可以追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的起源。

2003年,时任广东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的邱立诚教授率团队到捷胜考察,对沙坑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作鉴定,确认沙坑文化可以上溯至5000多年至6000年前。2018年,汕尾市城区文体局、捷胜镇人民政府邀请邱立诚再次来沙坑遗址群考古,提出了保护意见,并组织了部分考古调查工作。

东坑南出土的带把壶,其直径大约是15公分。现藏于香港文化博物馆。

2021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唐际根到沙坑古遗址考察,经梳理出土文物标本之后,唐际根指出,捷胜是最早发现距今 6000-7000 年前华南沿海史前文物的地方,沙坑南遗址或为晚商—西周时期 (距今 3300-2800 年间)我国南部沿海的一处“区域中心聚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另一个重要现象是,沙坑南的文物标本中,折沿绳纹釜数量极大,或反映 3000 年前捷胜一带的本土文化已经受到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古文化“多元一体”具有重要意义。唐际根还指出,捷胜的古遗址还反映出当地“居民点”有由高向低搬移的现象,例如沙坑北地势相对较高,而沙坑南相对较低,这对于研究我国南部沿海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信息。

为了更好地定义和发掘“沙坑文化遗址”,梳理整个岭南地区文化基因图谱,接续南中国史前文明史链条,在城区人民政府和捷胜镇政府的组织下,2022年1月初,唐际根教授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开展沙坑古遗址全域考古调查。

【记者】彭骏

【通讯员】何碧怀

【作者】 彭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以今臆古说玉器这篇日志原是年初岭南行记的第三篇——“玉石之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周玉器精品展”的图影志,本来并不打算详写,可在看了蓝翼老师的相关相册之后,一时技痒,忍不住想选几件商周玉器好好说一说。 早先有一阵常关注先秦玉器,只是近几年失却了兴趣,以前写的《说殷墟玉器》、《说良渚玉器》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4A5593;34
1.探索沙坑古玉的独特特征与鉴别方法鉴别沙坑古玉需要从多个角度实行综合考量。观察玉器表面的包浆和侵蚀痕迹。真正的沙坑古玉由于长期埋藏于沙土之中,表面会形成一层细腻的包浆,且具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这些痕迹可作为判断真伪的必不可少依据之一。检查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沙坑古玉的造型精美,纹饰清晰,符合古代文化的特点。同时要留意观察玉器的线条是不是流畅jvzquC41yy}/ew}fu0ipo87246hbkzn1he}fpqzc13;73B:80jznn
2.汕尾市民网这新石器晚期的玉器,出土于田墘白沙湖海边滩涂地,是墓葬地?是沉船点?还是祭祀地呢?台湾文物专家认为jvzquC41yy}/u€xo0pku1ottwo4qjyDoqfCwkn|vjtkbf/ykf?;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