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前整地,深翻耕和浅旋耕哪个更好耕层土层耕作层

秋季种植小麦,翻耕土地精细整地是基础。小麦种植地如何耕整土地比较好,这是很多农民存在争议的地方。

有的农民认为小麦种植地浅旋耕碾压地、松土过浅、翻土深度只有15~18厘米,这样把肥料施下去不利于小麦扎根不利于小麦一播全面,而对土地深耕土壤可以翻动30多厘米的深层土壤,把肥料施在15~25厘米土层中会有利于利小麦扎根,更有利小麦达到一播全苗。

那么小麦种植地怎样翻耕土地比较好呢?如何翻耕整地才更有利于小麦一播全面实现高产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关于土耕层结构及小麦根系入土情况

土壤从地面往下可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1、耕作层:是要生产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层大,厚度为20厘米左右。由于人类长期耕作改良的结果,这一层的结构情况,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一般都优于其它各层,是小麦根系集中生长的地方,它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变化,关系最为密切,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层次。

2、梨底层:位于耕作层之下,厚约10厘米左右,是受犁的压力形成的,很紧实。

3、心土层:在犁底层下,厚约20厘米左右,此较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小。

4、底土层:是指剖面中50厘米以下的土层,受外界影响更小,又叫生土或死土层。

上述的耕层构造仅是一般情况,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不同的地区,耕层的构造会有很大的差异。如常说菜园地、海绵地的耕作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而在一些山丘薄地耕作层厚度常常不到15厘米,在耕作层下面往往就是坚硬的母质。由于不同土壤耕作层的厚度和构造状况不同,提供水、肥、气、热的能力差别很大,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有极大的影响。

从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在栽培适宜、耕作层深厚的情况下,小麦的根系也能很发达。一般在冬前,胚根入土深度就能达70~100厘米,节根入土深度达30~60厘米,抽穗前后根系已发展到100~120厘米,开花后入土深度已达150厘米以上,最深的达240厘米。

在土壤耕层较深的情况下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50厘米的上层内,其出0~20厘米土层内占全部根量的70%左右,0~40厘米土层内约占80%,在浅耕粗作的情况下,根系分布多集中在0~15或20厘米的耕层内,不能待到充分的发育,限制了根的吸收能力。

因此,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增厚熟士层,会有利于根系发育,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二、关于旋耕与深耕

1、旋耕:通过旋耕机刀片的高速旋转,达到切削土壤、平整地面的目的。具有耕作深度较浅、碎土性能较强、旱耕时土块细碎、水耕时地表泥烂起浆、耕后地面平整等特点。

由于旋耕1次就可收到翻、耙、平等几种作业的效果,也有利于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和保证作业及时。旋耕的缺点是深度偏浅,碎土过甚,长期应用这种耕作方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通透性变差、渗水困难、犁底层升高、耕层变浅,因而常交替应用铧式犁深翻和旋耕作业,以避免上述缺点。旋耕的深度,12~18厘米,但实际耕深常为10~14厘米。

2、深耕:也叫深松土壤,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耕深一般在30厘米左右,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体地说,土地深耕,一方面能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能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通气,提高耕地质量。另一方面蓄积雨水,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再一方面使残茬、秸杆、杂草翻入地下增加有机质含量,又有利于保墒,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改土壤结构。

最后一方面土地深松后,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三、耕地方式选择

通过以上介绍和对比,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了两种耕地方式的利弊,以及土壤耕层深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如果从降低小麦种植投资成本和有利于小麦高产角度的角度来说,对小麦种植地按年间隔进行深耕与旋耕交替进行比较好,一般土地深耕与旋耕间隔期掌握在1~2年比较合适,也就是土地深翻耕1次后,过1~2年后再进行深耕,不必年年深翻耕。

但大家要注意在深耕土地时,每次深翻耕土地时不要一次加深超过5厘米,否则生土翻上来过多,可能影响当季小麦生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小麦撒播要不要用旋耕机旋:小麦条播、撒播、匀播,哪个好?听听二、立体匀播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小麦立体匀播机由肥料箱、排肥管、施肥系统,带有组合旋刀防缠绕的旋耕器,种子箱、排种孔、匀种板、排种调节器组成的排种匀播系统,镇压滚筒,精细覆土系统,覆土后进行第2 次镇压的镇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集施肥、旋耕、播种、第1 次镇压、覆土、第2 次镇压于一体,6 道工序jvzq<84zwcthgwllk0ipo7hp1ikoimnlk18:4?3jvor
1.春季冻害对小麦生長錐下第一二节間組織构造的影响1姚鹏凌;春季冻害对小麦生長錐下第一、二节間組織构造的影响[J];河南农学院学报;1963年02期 2代立芹;于长文;康西言;姚树然;余卫东;河北省冬小麦春季霜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3段萌;李恩普;陈友权;李茂松;李祥洲;王春艳;赵天宏;冬小麦霜冻害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TOZK6;856329;0jvs
2.小麦穗结构与穗分化(27页)小麦穗结构与穗分化.pptx,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小麦穗结构与穗分化; 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组成。 小穗互生排列于穗轴上,顶端小穗着生在穗轴顶端。 ;;图 小麦小穗的构造 (一)外形:1.下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第一小花 4.第二小花 5.第三小花 6.第四小花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664B4823;3297422634980ujzn
3.基于新型植被指数的冬小麦LAI高光谱反演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构造了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波段组合的5种光谱数据。基于ACRM(a two-layer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模型、2套参数化方案及上述5种光谱数据,对冬小麦LAI进行反演,分析光谱分辨率、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模型参数不确定性3方面因素对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ecgt1uzpygt04973138.4?4386663A8325972?70ujznn
4.3小麦种子与出苗讲稿.ppt种子构成与萌发出苗 种子构成与萌发出苗 种子构造 种子的萌发过程 幼胚生长与出苗 影响萌发出苗的因素 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子房受精后发育的果实 植物学分类上属于颖果 外观 内观 外观 外部结构:麦粒隆起的一面为背面,相对的一面为腹面,腹面有腹沟,背面基部胚,相对的一端有茸毛称作冠毛或端毛 形态:椭圆、卵圆居多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74>4339?92:;20u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