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外形如栗子,底向上,尖向下(前列腺自上而下分成3等分,即底部、体部和尖部。前列腺底部连接于膀胱颈部。),位于膀胱颈部下方,包绕着膀胱口与尿道结合部位,前列腺与输精管、精囊紧密相邻,射精管由上部进入前列腺,并开口于前列腺中间的隐窝之中。前列腺外有被膜包绕,由前列腺韧带和侧韧带固定于耻骨后。前列腺底部横径4cm,纵径3cm,前后径2cm。
1、五叶法:分为前、中、后和两侧叶,尿道位于前中叶之间。
2、两腺法:将前列腺分为前列腺固有腺体和尿道黏膜下腺。
3、三带法:1984年由McNeal提出。将前列腺分为中央带(Central zone)、移行带(Transitional zone)和外周带(Peripheral zone)。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机制解释的现代观。中央带为外尿道、射精管等管性结构处,前列腺增生好发于移行带,而前列腺癌好发于外周带。
一、核对信息
接收标本后,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或门诊号、床位号、标本名称及部位等信息。
二、标本分类
①前列腺粗针穿刺活检标本
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标本
③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同样适用于大切片标本取材)
三、取材规范
①前列腺粗针穿刺活检标本
部位、数量、长度和颜色;
分别包埋、全部取材、固定;
注:若同一包埋盒内的组织条过多或过碎,组织可能无法充分暴露和切片,易遗漏小灶的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容量、范围评估误差。
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标本
送检前列腺组织的总体积,可称重。
根据标本量取材:
a.送检组织≤12 g,全部包埋;
b.送检组织>12 g,应至少取材12 g的标本(6~8个蜡块);
(注:组织碎片较硬或切面呈灰黄或橘黄色的组织碎片取材,若无上述大体改变则以随机取材为原则)
c.后续镜检可疑或确诊为前列腺癌,癌组织占所包埋组织的比例<5%时,剩下的送检组织需全部包埋!!!,以便进一步估算癌组织占所有送检前列腺组织的比例。
③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标本(同样适用于大切片标本取材)
(1)测量前列腺大小(从膀胱颈到前列腺尖端,左-右,前-后)。称重(去除精囊和输精管后),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
(2)参照精囊腺定位前列腺,对标本的外表面用墨汁进行涂墨,推荐≥2种颜色以区分前列腺左、右叶,如果仅用1种颜色,取材时必须注明具体部位。
(4)前列腺尖部切缘及膀胱颈切缘(前列腺底部)进行矢状切面取材:将前列腺尖部及底部在4~5 mm处垂直于尿道切下来,然后沿与尿道平行的方向间隔2~3 mm依次切开。注:全部取材,并标记为左/右尖端切缘,左/右膀胱颈(前列腺底部底部)切缘。
(5)将剩余的前列腺(体部)每间隔3~4 mm切片,全部取材,记录大体可识别的所有前列腺癌的大小和范围。每一个切面沿前列腺尿道部作十字切开,将其一分为4个组织块,全部取材并标注(如左侧+前部、左侧+后部、右侧+前部、右侧+后部等)。注:2021版共识推荐将整个前列腺进行全部取材
(6)精囊腺不需要全部取材,但应取材毗邻前列腺的精囊组织(精囊腺基底部➕部分前列腺组织),分别标注为左精囊腺+前列腺基底部和右精囊腺+前列腺基底部)放入包埋盒内。对输精管切缘无需进行强制性的取材。
(7)对所有送检的淋巴结进行计数、测量大小并全部取材。
(8)其他组织:根据情况。
参考:
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2021版)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50(9):99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