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年的六七月份,德令哈的空中就会纷纷扬扬地飘飞着满目的杨树花,看上去就像是天空洋洋洒洒地下着一场“六月雪”,让每个身临其中的人,都会激情涌动,禁不住伸手去空中抓一把柔情。
我和顾锁英女士就是在这样一个浪漫的季节里认识的。那是1995年,我刚到《瀚海潮》编辑部任职。当时,编辑部需要一个美术编辑,经人推荐,还处在风华正茂年华的顾女士从大漠戈壁的深处走出来应聘。那次,她虽然没能如愿以偿,但我们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相互之间以姐弟相称,直到现在,算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我们先是以书信的形式互通信息,互报平安;后来手机普及了,便常有电话和短信互致问候。
顾姐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她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除了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据说她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来都是在同年级平行班中名列第一。她业余爱好也非常广泛,美术、摄影、写作等都是她的强项。戈壁沙漠本是男人们的世界,顾姐却能够在业余时间里足迹遍布在瀚海之间,摄影、作画,并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对脚下柴达木这片土地的热爱,作为一个女人,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印象中的顾姐,始终像是一峰不释重负的骆驼。她总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对工作的狂热已到了极致。不身处柴达木,不生活在大漠戈壁的腹地,你不会理解一个柴达木人的“疯狂”,更读不懂柴达木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博大深邃的精神。记得十几年前我去西部采风,顺便去看望了一下顾姐。班车像一头伏枥的老骥,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无怨无悔地行进在一条像搓板一样的石子路上。这条路从茫崖延伸出去,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沙漠之中,伸向遥远而又遥远的地方。一车乘客被汽车颠簸得早已经筋疲力尽,一个个东倒西歪地靠在座椅上打起了瞌睡,而我的心中惦记着朋友,看着一路恶劣的环境,想象着朋友的生活境况,心中不免有一些酸楚。路况不好,车况更糟。一路上汽车不停地出现小故障,司机一边发牢骚一边将车修好,继续颠簸着赶路。就这样,汽车坏了修,修了走,走走停停,停停修修,修修走走……路,不知道有多长;车,不知道行走了多长的时间。终于,在遥远的路的尽头,在一个光秃秃的山窝窝里,依稀看到了一片灰茫茫的房屋。那,就是朋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那,就是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后更名为国家建材局的茫崖石棉矿!
见到了朋友,见到了常年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群。他们每个人,无论是男人或者是女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路途中,我在心中为朋友生出的那点儿酸楚感,就像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小丑儿,不知什么时候逃遁了。这里虽然四下里荒无人烟,但茫崖石棉矿生活区却像是一片世外桃源。我惊奇于人的力量,世界上,只要哪里有了人,哪里就会产生奇迹。在柴达木,在戈壁沙漠的深处,柴达木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顾姐带我去看了昆仑山下隆起的一堆堆圆锥形的土坡,如雅丹地貌般,在这个荒凉的山窝里,显得雄奇而又悲壮!我是平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些为了建设祖国的大西北、为了开发柴达木深处矿山的无数先辈们的忠骨长眠于这苍茫雄浑的昆仑山下,有些是一家三代全部长眠于此……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柴达木人那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精神令人敬畏!这里真应该作为一处红色教育的“旅游景观”,让所有来到柴达木的人,来到茫崖的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这些奉献者的一腔热血!用身心来体会一番柴达木人的人生价值。我仿佛一下子读懂了朋友以及和她一起生活的那个人群的脸上的笑容,这也许就是顾姐带我来此的良苦用意吧。
为了追梦,顾姐办了长假,本该可以回到内地好好休息调整一下。可是这峰从大漠戈壁里走出来,仍不释重负的骆驼,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她端着照相机,扛着摄像机,投笔到了电视台记者队伍的行列。几年后,她又跻身于大学校园,用手中的画笔和青年学生们交流。如今,她又创办了文学、影视工作室……她是一位不知疲倦,永远停不下脚步的人。直至今日,她仍活跃、穿梭在公益活动现场,用手中的镜头和笔,拍摄、报道、讴歌、弘扬社会的真善美。她像柴达木的一峰双峰驼,驮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人生的沙漠之上,不断地前行着,前行着。所到之处,都会留下辉煌的足迹;所经之处,都会响起美丽动听的驼铃声。这就如同著名湖湘作家、高级编辑、有“铁血记者”之称,曾在青海冷湖石油局报社、冷湖电视台工作过的,青海师大地理学学院客座教授甘建华先生在编撰的柴达木大型文史巨著《盆地风雅》中收入的一段词条说的那样:“如果要说‘柴达木才女’,不能不提顾锁英,尽管我并不认识她,但她确实当得起这五个字。她曾任茫棉中学语文教师,网上图片端的是英姿飒爽。首先她是一个摄影家: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江苏两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高级摄影师。许多作品荣获省部级摄影奖,《青海资源系列折页》荣获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七个一工程’二等奖。其次她是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文入辑多个选本,并荣获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等。散文片段被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戈壁魂》用作解说词,这个我也看过。再则她还擅长油画、国画、水粉画,并在全国获得过创作年会二等奖。” 文化学者、青海德令哈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甘建华先生给予了朋友高度的肯定和广泛的揄扬。
又是一年一度德令哈白杨飘絮的季节。顾姐电话中说,她准备将自己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的作品结集出版,并邀请我为她的集子做个序,我欣然接受了。我本是个不愿为人作序的人,因为时下的社会,了解一个人太不容易。虽然“文如其人”,可以通过阅读作品集子来间接了解“其人”,可是自己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研究一本厚厚的书,也许正因如此,会让一些朋友心怀怨气。可是,顾姐不同,多年的挚友和她坦坦荡荡做人的品行,整个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光明磊落得就像在我面前摊开的一张洁白的纸,或者说是晒在戈壁滩上的一枚圆圆的砾石,更或者说是晾在沙滩上的一个美丽的贝壳,无需要我去绞尽脑汁地做一番研究,遂写就如上的一些文字,权作为序。
(说明:此小序写于十多年前,朋友由于这十几年生活处于动荡、迁徙,耽搁了此书迟迟不能出版。因而,我的小序在保留十多年前原有的文字语境中,极个别地方稍作补充。)
子夜(青海省海西州文联原副主席)
作 者 简 介 子夜,河南人。曾先后任职杂志总编、青海省海西州文联原副主席。出版小说、散文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