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究竟是什么朝代,为什么这么叫,两者又有什么区别东周分西周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这段朝代顺口溜,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这些朝代中,有西周的“文王拉车八百步”,也有秦,汉两朝在乱世之中统一天下,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创建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

然而这句顺口溜中,还有两个被人熟知,并且在历史上十分独特的朝代,那就是春秋和战国,这期间不仅有战国七雄称霸一方,还有百家争鸣各放异彩,虽然是乱世,但也别具风采。

然而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疑问,为什么东周分开要叫“春秋”和“战国”,“冬夏”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春秋战国”呢,他们各自代表着什么特殊含义?

“春秋”和“战国”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两个历史阶段,但他们同属于一个朝代,那就是东周。

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周幽王,当年他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将各诸侯当猴耍,当时的西周政权本就岌岌可危,周幽王的行为更是加速了诸侯叛变的速度。

周幽王有个儿子,原本是太子,结果却因为他宠幸褒姒,将皇后之位和太子全部废掉,皇后无奈带着儿子回到母国,女儿被欺负了,作为父亲的申侯自然不同意,于是带兵杀回都城,西周就此覆灭。

周幽王死后,各诸侯王在申侯的煽动下,将原本被废除的太子姬宜臼再次推上至高无上的王位,并将都城迁移至洛阳,有了新主自然要立下新的国号,“东周”就此诞生。

改国号这种方式,似乎是周朝为了避免姜子牙的那句“谏言”,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东周虽然建立了,但分裂的局面却是不可避免的。

东周自从建立以后,实际支持他的也只是申侯而已,其他诸侯王已经在物色新的人选推举为王,很快另一位王子姬余臣就被其他几位诸侯拥立为王,一国二君的局面就此出现。

相比于姬余臣,姬宜臼的势力要大得多,公元前750年,周平王姬宜臼再次统一全国。看似没敌人的他,在登上王位后没多久,就被郑庄公给蛊惑,将大权交到他手中,周平王去世以后,郑庄公更是霸占了王权,至此,周朝彻底崩坏。

周朝名不副实之后,各诸侯王开始开发自己的地盘,割据一方不再朝见皇帝,而是开始了一场混战,争夺中原霸主的位置。这场斗争中共出现了五位实力雄厚的诸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

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这其实是周朝灭亡之后,用来区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鲁国史书,这本书还是由孔圣人编纂的,作为鲁国人,孔子将自己了解到的国家发展历史全部记录在册,主要时间线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一直到孔子去世后才停止记录的。

这部书里面不仅有对鲁国的历史记录,更多的是各国的战争,兴衰过程,这本书不仅是历史阶段的命名,更是供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依据。

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那是因为这本书中记载的年份,事件有很多,“春秋”意味着时代的更迭,以及四季的轮回运转,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为了表示一个国家的政权,就如同春夏秋冬轮回一般,是不停的改革和新旧更替的。

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很具体的四季概念,只记得春天要开发土地种下各种种子,等到秋天将长出来的果实收回家,至于夏天和冬天,人们根本就没心思在意,只想着春天种下去种子,什么时候才能到秋天收获呢。

其实这一点也说明,春和秋对于人的概念,就如同人的前因后果,不种下因,哪来的果。如果不是西周王朝腐败,东周又如此无能昏庸,哪里来的春秋五霸战乱不休呢?

“春秋”至少还有孔圣人的记录,而“战国”却并没有很明确的开始时间,有一部分专家认为,当年韩,赵,魏三国联手,企图灭掉其他诸侯王,在这场混乱的斗争之中,几只猛虎斗争,而夹缝中的小兽趁机捞到油水,逐渐强大,战国七雄的局面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为了成为中原霸主,不被其他国家灭掉,各诸侯国使出了浑身力气,不断的寻找方法强大自己,以避免被灭国的命运,这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秦国。

秦国在战国七雄之间的地位,刚开始是十分弱小的,秦孝公继位以后,更加注重变法图强,碰巧遇上个叫商鞅的人,两人一拍即合,秦国变法开始并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中的老大。

而“战国”这个名称的来历,也是因为当年周王朝权力崩塌,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权力不停的打仗,想要多一些领土,由于战争不断,并且持续性极强,因此这个时期也就被后人称之为“战国”。

如果说“春秋”是在暗示一个政权正在从繁荣走向衰败,时代在不停的变幻,那么“战国”则是为了凸显这一时代的残酷性,战争从来都不是百姓们想看到的,百姓们并不关心皇帝是谁,天下的霸主是谁,只要能安稳的过日子,就够了。

而实际上的这一时期,各国战争不断,纷纷夺权,虽然各国的发展政策让国力变得强盛了不少,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打仗,因此“战国”实际上是在表现这一时代的人们生活现状,有多么的残酷,和战争的普遍性。

“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改革和发展,但又残酷的历史时期,它们给百姓带来的不是幸福安宁,而是惶恐不安。

THE END
0.东周简史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过渡。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一、建立与覆灭 建立时间: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史称东周。 jvzquC41yy}/onnrkct/ew479owd6s
1.国学常识之何谓“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常识之何谓“春秋”“战国”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名称以及由来: jvzquC41yy}/{~|gpoo/exr1iwuywn4ejcthuqn157?:97mvon
2.【古今中外】东周是如何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东周如何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一,政治背景 周朝自周武王时期开始进入分封制时代。分封制是指周天子将国土分封给各个亲王和诸侯,以便控制这些领土和势力。但是,分封制最终导致了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而这些斗争在东周时期日趋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2685813:54:;4:a71:9;277910|mvon
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这是朝代歌.所谓“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的意思是:夏,商,西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指秦,西汉,东汉三朝.“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两晋指东晋和西晋.“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指南朝,宋齐梁陈四国.北朝指北魏等国.“隋唐五代传,”指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36:::6768ig8>k8;4;:e>>:hfgg4m90jvsm
4.东周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我来告诉你周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存世最长的王朝,没有之一,前后存世815年之久。众所周知,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部分。因为周朝建立时候就大封诸侯,所以统治期间大大小小的有上百个诸侯国。至于为什么人们把东周称为春秋战国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做出几点原因。 1、历史主角发生转变; jvzq<84nkunjup0eqs0n|4469;10qyon
5.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和百家争鸣或许是历史规律,或许是历史巧合,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思想上产生了孔、孟、墨、法、韩非、老、庄等诸子,出现各家学说的争鸣。此时的欧洲思想文化史上,正好也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西方政治学说巨人。他们同样都被视为不朽的“圣哲”,永不枯竭的政治思想智慧之源,在各自的文化区域内外,产生了深远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oofn}0jvsmAjwvakj>6?87;;835;5;98787?7
6.同样是王室南渡,为什么一个叫东晋,一个叫南宋?司马睿政权为何被称为“东晋” 这些叫法,多是后人为区分一个王朝的两个阶段而起,生活在东周的孔子只会称自己为周人,不会自称“东周人”,生活在西汉的司马迁只会称自己是汉人,也不会自称“西汉人”。所以,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东晋、南宋之后的人要这么称呼这两个朝代。 jvzq<84ucpbo~xgwo4dqv4c1enfpungzwgolrfq146358583753;>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