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科目年修订版与版对照一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5年修订版正式发布。相较于2020年版,新版本在坚持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对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联性内容进行了强化,并更加关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立足国情、胸怀世界的时空视野与地理实践力。自主选拔在线团队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科目2025年修订版与2020版对照相关分析内容,以便考生参考。

为方便考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版本内容,文末下方可下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17年版2025年修订)pdf版!

课程性质

2020 版强调地理的 “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是 “认识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的科学”。2025 版继承核心表述,新增 “地理是保障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学科”,突出 “数字化时代的地理探究能力”(如 GIS 技术应用、遥感影像分析、大数据地理建模),明确 “地理与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全球环境治理的深度关联”。

课程理念

2020 版提出 “以核心素养为宗旨”“重视区域认知” 等理念。2025 版细化为:“学生发展为本” 新增 “聚焦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协同培育”;“优化课程结构” 新增 “以‘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发展’‘地理技术应用’四大主线统领模块内容”;“把握地理本质” 新增 “强化人地关系与区域协调的核心逻辑,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地理探究”;“重视过程评价” 新增 “建立‘素养导向、区域为基、实践为重’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2020 版围绕四大核心素养展开。2025 版更具体:人地协调观新增 “能分析双碳目标下的人地关系优化路径(如能源结构调整、生态保护修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思维新增 “能运用多要素综合分析复杂地理问题(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区域认知新增 “能运用 GIS 技术分析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为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地理实践力新增 “能运用数字化地理工具开展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课程结构

两版均为 “必修 6 学分 + 选择性必修 6 学分 + 选修 6 学分”。2025 版调整:必修新增 “地理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1 学分,含 GIS、RS、GPS 基本应用),整合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基础内容为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模块;选择性必修新增跨学科模块 “双碳目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化学、生物跨学科),将 “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基础” 按 “基础 — 应用 — 安全” 逻辑优化衔接;选修细化为 “学术拓展类”(如 “气候学基础”“水文地理学”)、“应用实践类”(如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区域规划入门”)、“兴趣拓展类”(如 “旅游地理”“探险地理”),明确各模块学分(如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2.5 学分)。

课程内容

2025 版全面细化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必修模块 “自然地理环境” 新增 “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与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与防御”,教学提示 “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形、植被变化”;“人文地理环境” 新增 “数字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地理路径”,学业要求 “能分析人口、产业、交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选择性必修模块 “区域发展” 新增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教学提示 “运用 GIS 技术制作区域发展专题地图”;“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新增 “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的地理保障”,学业要求 “能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地理技术新增 “GIS 基础操作”(如数据录入、地图制作、空间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如土地利用类型识别),明确 “每个模块至少完成 2 个数字化地理实践活动”;跨学科内容 “双碳目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模块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的碳排放原理、生物学科的碳汇机制,开展 “本地碳排放现状调查与减排方案设计”;“双碳目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模块需联合化学、生物学科开展 “碳源碳汇调查”,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如工业、农业、交通)分析碳排放来源,运用生物碳汇(森林、湿地)知识设计减排方案,最终形成跨学科调研报告。

学业质量

2020 版为三级水平。2025 版细化为 4 级水平,每级配套案例(如 “地理实践力” 素养水平 3 要求 “能运用 GIS 技术设计区域调研方案,实地采集地理数据(如气温、降水、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数据分析绘制专题地图,为区域生态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新增 “学业质量与考试衔接”,明确水平 1 为合格考依据,水平 2 为高考基础要求,水平 3 为高考选拔要求,水平 4 为地理类、环境类专业或拔尖创新人才参考;新增 “地理实践活动评价量表”,从 “方案设计、工具运用、数据处理、成果应用” 四个维度评分;新增 “跨学科实践评价细则”,要求结合地理数据处理、化学碳排放分析、生物碳汇原理应用等维度综合评分;补充水平 4 案例:“能运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气候学、生态学知识,为某区域制定‘碳中和’中长期规划,包含能源结构调整、生态保护修复、产业转型等多维度方案,并论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实施建议

2025 版新增:教学建议提出 “利用 GIS 软件、虚拟地理实验室开展教学”(如模拟锋面移动、区域产业布局),“推行‘实地调研 — 数据建模 — 方案设计’的教学模式”;评价建议 “将数字化地理工具运用能力纳入评价”,“采用‘纸笔测试 + 实践报告 + GIS 作品’的多元方式”;教材建议要求 “精选国家重大战略、全球环境治理相关案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全球气候治理),“配套数字化地理资源包”(如 GIS 教学软件、遥感影像素材、区域发展大数据),“增加‘地理与生活’专题”(如城市内涝防治、垃圾分类的地理逻辑),“设计分层实践任务”(基础层:数字化地图读取;提高层:GIS 简单建模;拓展层:跨学科项目设计);资源建议推荐 “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等权威资源”,“鼓励与环保部门、规划设计院合作,建立地理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地勘测与方案设计实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17年版2025年修订)

收藏

上一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科目2025年修订版与2020版对照分析

THE END
0.《地理》课程教学标准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够形成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jvzquC41h|4ycof0gf{/ew4kphu0395615:5:7mvo
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3:388a>=:5:?3293jvor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稿).pptx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25修订稿).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稿);目录;01;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02;模块划分;学分与课时;课程实施建议;03;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科学思维;04;课程内容概述;课程实施原则;教学方法与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5771A5232<42@52296557xjvo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pdfjvzquC41jn~z0€}e0gjv0ls1av:21;5451732;4e9267c:=249>0rjlg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