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法论

在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或者想要从事一项新的职业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总会有一些人上手很快、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可以做这件事儿,而另外的一些人他上手很慢,学习能力看起来比较弱,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也不能够去做这件事。

有的人认为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在于,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到位,造成两者之间结果的巨大差异,有的人则认为是个人的学习水平有差异,才造成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也承认学习水平之间的差异,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包括应用能力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学习能力(理解+记忆+应用)不是短期就能够有所改善的,我们如何能够跨越一般的学习能力,让自己能够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或者是说从业一个新的职业时,能够更快速的去切入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你是否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做这件事情全部的方法论。

往往我们一提到咨询公司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的高大上,首先门槛很高,真正的成为一名企业咨询师,帮助企业来做一个整体的战略分析,发现企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以及怎么样去进行调整,比如说销售业绩不行,现金流不好,或者是说市场的份额始终上不去,或者是说产品不够竞争力,等等一系列的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进行分析,实际上如果一个掌握了这个方面的方法论的咨询顾问去做这件事情,那么对他来说就是非常轻松的,他可以快速的进行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并给出了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如果一个没有任何方法论的咨询顾问来做这件事,那他可能就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够想出一个周全的解决方案,并且他的这个方案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在于方法论。

比如说一个人他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那他就一定要知道做好一名心理咨询师常见的方法论有哪些?比如说某某干预技术,某某疗愈技术,或者是说某某分析理论等等。

比如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他就要知道做职业规划常见的一些方法论有哪些?那再比如有人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游泳教练,他也要知道我要成为一名游泳教练,我常见的方法论有哪些?娴熟运用这些方法论去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品牌营销方面的从业人员、新媒体运营人员,除了行业的基础知识,其实都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方法论,平均来说一个新的职业当中,一项新的技能当中的方法论有50个左右。如果你能够快速的清晰的列出50个方法论的清单,并且一个一个的去攻克的话,那我相信你一定会更短的时间去掌握这项技能。

我在上大一的时候,刚开始接触高等数学的时候,老是觉得自己学不好,还特别担心自己期末考试不及格,于是平时就要多上自习,像班级里边学习好的同学请教。我们班级的学习委员是一个女生,数学成绩特别好,平时期中考试都能考到满分,所以我向她去请教,当我在跟她交流的时候,向她求教解题思路的时候,我发现她总是能够信手拈来讲出这道题需要某某公式,在这里边可以使用某种原理,这道题要先用一下这个函数……

“泰勒级数、高斯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级数”等等一系列的这些我们高等数学课本里面常常出现的公式、定理(方法论),你去数一数,基本上是50个上下。

一个真正的高数的高手,他是不是把这些东西掌握了,而且娴熟的运用了呢?并且对这些方法论的根源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呢?我相信一定是的,而一个高数考试担心不及格的我,为什么会做起高数题来那么难,因为有一些题目,它就是用两三个方法能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很好的去解决,而如果你连其中的一个方法论都没有掌握的话,那你去解这道题真的就是特别的难。

在我创业后的这几年,我时刻就要去面对一些新问题的解决,一些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比如说

如何最高效的获取付费用户

如何快速的去做传播

如何在1对1的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让对方很信服我说的观点

怎么样去讲好一堂关于公众演讲的课程?

所有的这些背后其实都是有一些原则和技巧的,而一些前辈将一些原则和技巧,综合运用,结合到一起所提炼出来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模型理论,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方法论,你运用这套方法论,你就可以更高效的、更准确的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你不去运用的话,你会发现解决起问题来效率就会比较低,所以方法论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知识点、一系列的技巧的总和所形成的一套理论模型,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也并不是一个碎片化的知识,当你掌握方法论的时候,你并不是拿到了一把“丝线”,而是你拿到了“一张网”,你的这张网是将一把丝线结成了一个一个的网点,所以它能够去网到鱼,这就是方法论和碎片化知识最大的区别。

所以有很多人拼命的去学习碎片化的知识,他们通过了考试,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就烟消云散,还给老师了,再也记不住了,因为它没有形成一张网,所以它不能解决系统的问题,有人读了一个MBA,其实就相当于是他在商业思维和商业技能方面学习了50个方法论,有人学了一个VMP定位导师,那他也相当于在个人定位和职业咨询的领域学习了50个方法论,而如果你要想成为一个CEO,那怎么样去管理团队?怎么样去激发团队的士气,设立目标,拿到结果,最终实现公司良好的现金流?那你也需要掌握50个方法论,来让你承载得了CEO这样的角色。

因为他没有自我认知的方法论,关于自我认知,最基础的理论就是冰山模型,我们要想更深刻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那我们就一定要借助冰山模型理论。

那所谓的冰山模型理论就是说一个人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我们要想了解自己,我们就要了解自己的冰山上边,也要了解自己的冰山下边。

我们冰山下边是一些隐性的、不容易被暴露出来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价值观、动机、心智模式、性格偏好,以及我们的一些情绪模式,这些都在我们冰山模型的下面,它是不容易被察觉出来的,而冰山模型上边是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些是容易被外界所察觉出来的,或者是或者说被社会所衡量和认定的,显性的东西。

所以你要想深刻去了解你自己,你有没有运用冰山模型这个方法论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了解呢?在我看来如果你没有运用冰山模型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了解,你只是知道自己学历是本科,我的性格是有点外向,我有点情绪化,你这种了解是非常片面的是不成体系的。

所以就相当于是我给了你一地零件,并不能把它变成一辆车,车不能跑起来,所以即便是这些零件花了1,000万,但是他产生的价值就微乎其微,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把这套零件变成一整部车,只有这样,整个车才能够真正的跑起来,也就是说这些零散的知识它变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真正的去运用。

所以我在做定位咨询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咨询者,包括一些同业的从业人员会问我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VMP定位理论?其实一句话:VMP定位理论就是一套关于在个人如何做定位的方法论,通过VMP定位理论帮助一个人确立个人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自己职业满足感和幸福感,实现人生目标。

VMP定位理论是一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提炼出来是基于冰山模型理论,只不过冰山模型理论更多的是应用在自我认知的领域、心理学的领域。我将冰山模型迁移到个人定位领域,是一个创新,冰山模型上边和冰山模型下边分别对应的是一个人的赛道定位和角色定位,通过冰山模型上下不同的参数解析的组合,来去帮助一个人确立个人发展方向,这就是VMP定位理论。

在给大学生讲解目标规划课程很多年之后,我也发现,其实你讲着讲着,当你非常熟练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的成语叫做俗能生巧,也就是说你不断重复的事物它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做起来会轻而易举,这种情况你就更愿意主动的去做这件事情,这个事情他就容易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于是一个更高效的理论模型就会出现,那我们把这个模型也可以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总结,最终我将目标规划和如何为一个人做目标咨询的整个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提炼,总结出了RDL目标规划理论。

有很多人在探索自己目标的时候就已经老大难,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探索目标,其实在RDL目标咨询理论当中,只需要运用反转法,你的深层次的目标就全部都一一被探索出来了,那怎么样去为你的目标涉及到实际的路径呢?其实你只要RDL理论当中的动力分析法和阻力分析法,你就可以为你的目标达成设计一套路径出来,所以你会很清晰的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应该多做哪些应该少做,就会一目了然,它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个人战略,以及我们的行动力力提升,对于我们的时间管理,提升效率都是非常有重大作用的。

像我们所经常阅读的一些书,比如说高绩效教练里边就会有一个教练工作的模型GROW模型,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些人设立目标会有一个原则叫做smart法则,还有的一些人在做个人介绍和企业介绍的时候,有一个叫做SWOT分析的模型,以及我们会说在市场营销理论当中,为了激发用户和消费者的某种行为,就会有一种理论工具:福格模型(B=mat),还有我们说的像4A广告公司,以及4P营销理论,在公司做业务分析的时候所运用到的波士顿矩阵,在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框架进行分析的“商业模式画布”理论,在对个人的性格进行编号分析和诊断的MBTI工具,九型人格工具,大五人格理论,荣格八维理论、PDI人格指数工具。这些毫无例外都是将一些知识点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和步骤有机的组合起来的,能够高效的解决某种问题。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是方法论的提出者,有的人是方法论的应用者,有的是应用了前辈们提出的某几个方法论,提出了新的方法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牛顿提出了惯性定律。其实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所总结的这些方法论的基础上,再经过不断的迭代,把解决问题的触角放大到新的场景上,你就会出现方法论的升级和迭代,于是就会出现新的方法了。

现在再回到我们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学习一下新的技能,有的人会比较快,有的人会比较慢?这回你能够感受到方法论的威力了吗?你要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你要想进入什么样的领域呢?除了基本的知识以外,最核心的那些方法论,你掌握了吗?

THE END
0.冰山素质模型恋爱层次模型大一统架构冰山模型理论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理论或研究可能对心理分层模型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背景选择适合的模型或理论框架。 1.3 冰山模型讲的什么?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模型。这个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jvzquC41dnuh0lxfp0tfv8MkYcthYnsDkpm0c{ykenk0fnyckny03<<645787
1.安全生产管理之马斯洛需求层次、冰山理论以及海因里希法则|赛为安全安全管理控制基本原理对生产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行的控制的过程。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一定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基础。本文带你了解3个最新安全管理理论模型。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jvzquC41yy}/ujkgycdjrsc0eun1Jwvkerf1jsswcttjnsiejgoi~fp34>/j}rn
2.冰山模型启发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2022年第02期冰山模型在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应用分析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迷茫,根本原因主要有:第一,缺少要素信息;第二,缺少方法指引。 以下列出冰山模型各个要素与学生个体所对应的根本信息(图2),高校毕业生可以对照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通过冰山模型找出一套适合自己求职、工作的方法。 jvzq<84yyy4tzs~dm0ipo87244515981627657mvon
3.基于冰山理论的大学生安全素质三角形模型【摘要】:为研究大学生安全潜在素质与外显素质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暴露的安全问题,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基于大安全观和冰山模型(IM)建立大学生安全素质三角形模型(SQTM)。以SQTM为基础,构建以潜在素质为核心,以生存安全、生活安全和职业安全素质为重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BST7236712990jvs
4.萨提亚冰山理论|一个人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冰山理论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81886;148:2=>:a366;;5;797/uqyon
5.冰山理论:探索深层动机与应用解析,2 模型 冰山理论 2.1 什么是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是一个隐喻,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各自领域里提出的。1895年jvzquC41dnuh0lxfp0tfv8{xkeid1jwvkerf1mjvckrt1:8753<42@
6.能力素质模型——冰山模型.ppt能力素质模型——冰山模型.ppt,能力素质模型——冰山模型(完整版)【★精品★】三、招聘程序 招聘申请招聘计划 招募甄选 录用通知 试用考察 转正上岗 总结评估 业务发展 新企业或项目 内部调动或晋升 员工离职 入职手续 职前培训 职位空缺 职位分析 甄选流程 甄选流程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6132621@6522873?62266257xjvo
7.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构建基于动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型,推动护理高质量护理的核心本质是“保障患者安全,实施优质护理”,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护理管理系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以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准则为指导,实施差异化人才发展战略,基于冰山模型,运用职业援助计划发掘护理人员的动力和潜力,以洋葱模型实现岗位胜任力赋能,推动护理团队高速发展。 jvzq<84jgcruj7ugqrrf0lto0et0p:4424603;6;1e:46B:8/57:9;82;0nuou
8.冰山模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description> <content:encoded> <![CDATA[ <blockquote>编辑导读:冰山模型将一个人的素质表现分为可见的冰山以上的部分和隐藏的冰山以下的部分,很多人对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冰山之上,冰山之下的部分难以发现和挖掘。本文作者围绕产品经理的冰山能力模jvzquC41yy}/yxxjkrs/exr1vcm0'N:':8+C2.J7'D7&D:*G8'G9'J6'G7+:G.=D1hkff
9.详解冰山模型,如何挖掘人冰山下的隐性特征泰普洛领导力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把人的内在属性比拟为一座冰山。 我们观察一个人,一般只能看见冰山以上的部分,即外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容易了解和测量的,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下的部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52=777mvon
10.[转]职场中必备的认知模型摘录9.冰山模型 适用场景:个人素质分析 理论来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麦克利兰 冰山模型就是根据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测量的,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的部分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外界影响难以jvzquC41dnuh0lxfp0tfv8j{nkks1jwvkerf1mjvckrt1:88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