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GCT的主要标本类型是根治性睾丸切除标本,包括睾丸、附睾以及精索,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包括阴囊壁;少数是保留睾丸功能的部分睾丸切除标本,包括完整切除的肿瘤及部分周围的正常睾丸实质,主要针对的是直径<2 cm的肿瘤。
后腹膜淋巴结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RPLND)主要用于对进展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NSGCT)化疗后是否存在残留病变进行评估;偶尔,对某些高危性睾丸GCT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的同时进行RPLND。
附:睾丸解剖学图谱
标本应及时切开并充分固定,固定液推荐使用3.7%的中性甲醛液,固定液的量要充分,至少需要10倍标本体积的固定液,充分固定至少24 h。
对于根治性睾丸切除标本,临床医师在手术后马上切开标本放入固定液中可助于标本的充分固定。
从睾丸的鞘膜面朝向睾丸门部和附睾,沿着睾丸长轴进行对剖,以充分暴露肿瘤与睾丸邻近结构的关系。
根治性睾丸切除标本无需强制性的常规对切缘进行墨汁标记,但对肉眼观可疑存在精索切缘受累者,需要对精索切缘进行墨汁标记。
对于部分睾丸切除标本,标本的切开最好由病理医师来进行并需要对环周切缘进行墨汁标记,如果临床随意的切开后固定可能导致标本结构扭曲从而无法准确地识别和涂抹切缘。
对RPLND标本,所有较大的淋巴结或肿瘤结节均应切开以充分固定。
对根治性睾丸切除标本,测量并记录睾丸、附睾的三维大小,精索的长度和直径;
对部分睾丸切除标本,测量并记录标本的三维大小,测量并记录肿瘤距离最近切缘的距离。
对RPLND标本,测量并记录标本的三维大小,记录淋巴结或肿瘤结节的数量及其最大径,尤其需要注意与第8版AJCC分期中N分期相关的淋巴结最大径的几个临界值,如2 cm和5 cm(表1)。
测量并记录肿瘤的三维大小,尤其需要注意AJCC分期中与精原细胞瘤pT1亚分期相关的临界值3 cm(pT1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如肿瘤最大径<3 cm亚分期为pT1a期,≥3 cm则亚分期为pT1b期)。
对于NSGCT,肿瘤最大径对pT分期目前尚无影响。
对于多灶性肿瘤,需要分别予以记录。如为pT1期精原细胞瘤,根据最大肿瘤的最大径进行pT1亚分期。
为了准确地诊断各种睾丸GCT组织学类型以及识别潜在的预后不良的病理参数,需要对标本进行广泛的取材。
(1)对肿瘤取材
对最大径<2 cm的肿瘤应全部取材,≥2 cm的肿瘤取10个蜡块或者至少每1 cm取1~2个蜡块。
对大体上表现出不同颜色、质地和纹理的区域(如实性区、囊性区、黏液样变性区、纤维化区域等)均应单独描述并取材,尤其应注意对出血、坏死区进行广泛的取材。
如果切面为瘢痕样组织,需要对瘢痕样区域全部取材并附带周围的睾丸实质,以评估可能的消退性GCT或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形成(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GCNIS)。
对RPLND标本,所有淋巴结均应广泛取材,至少每1 cm取1个蜡块,对坏死区需要广泛取材并在镜下评估是否存在存活的G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