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是指自我崇拜并过分关心自己的完美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自尊和情绪的核心,影响一个人对世界、自己感知和其人际关系。

健康的自恋包括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自尊以及自我接纳,包括对自己成就感到骄傲并享受它。 它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以及个体对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是否真心感兴趣、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承诺、移情。

健康的自恋使得人们能够处理挑战性的问题——接受批评和失败,并且包容自己因此感受到羞愧、嫉妒、挫折和内疚。

自恋使人们对理想和抱负产生动力。在获得成功前或多或少一定会经历阻碍,而“自恋”的人能够相信自己,并容忍、理解和接受自己对于挫折的失望和愤怒,而不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另外,健康的自恋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生存的权利和自我领土的捍卫。只有坚守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感,才能在保持一个完整而平衡的自我认同下建立亲密关系。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不仅是接受对方好的一面,也能接受对方与自己分歧的一面,同时在关系中仍能“做自己”。

听起来,自恋像是个超人——富有魅力、越挫越勇、良好的健康关系,但不健康——夸张的自恋却并不是如此,虽然个体可能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但身边的人一定深受困扰,而他人的提醒这时已经无法被他们听到。

夸张的自恋以自我推销、好胜、对他人持批评或居高临下的态度、社交权谋为主,在当今社会的某些年龄群体或亚文化中更为明显。 尽管夸张的自恋会使个体导致在社会环境中遭到一定的阻碍——但它通常并不能表明其存在人格障碍。

病态自恋不同于健康或夸张的自恋,主要差别在于情绪的波动和失调的自尊。

自恋中人们浮夸的表现通常是因为高估自己积极、正面的品质,但浮夸并不是坚硬的钢铁,而是不堪一击的鸡蛋壳。最近研究显示,自恋中的浮夸和脆弱经常共存。自恋不一定是能力超级差的人的伪装色,它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自己幻想出来的怪物。

过度自我否定,我是失败的、糟糕的、坏的、不值得拥有这一切的人,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尽管客观事实上并非如此。为了防止自己设想的自己成真,他们不惜脱下自己的衣服,借着恶魔的犄角为生。

因为自我否定,他们特别害怕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批评,低自尊、不安全感、自我怀疑、自我剥夺是支撑起犄角的养料。像个受惊的小猫为了显得自己强大,即使已经全身颤抖,也要弓起背来吓唬外人——可能那只是向他们伸出善意的双手。因此,病态的自恋者的表现经常是愤怒、羞耻、嫉妒。

病态性的自恋可能是暂时的,而当这种行为、思想模式持续时间长、缺乏弹性,并且已危害个体的生活,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与大众理解的自恋不同,NPD并不自爱,他们爱上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浮夸的自我形象。他们喜欢这种膨胀的自我形象,正是因为这让他们的不安全感。为了支撑他们夸大的妄想,需要他们的行为模式开始出现偏差。

NPD可以是隐形,也可以是显性的:可以是无人知晓,也可以是引人注目的。NPD中的脆弱和浮夸经常是随着个体情绪波动和外界环境反馈反复相互切换的。

NPD患者个体在不同的社会或人际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验。在特定场合,同一个人可能会感到自信、有能力和强势。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们可能又会感到羞愧或不安全,容易受到羞辱,并与失控、嫉妒或怨恨的情绪作斗争。

某些经历可以唤起或加剧NPD特征,以应对他人的反馈,这可能会引发人际挑衅、批评和攻击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伤害。

而有些经历会对NPD患者造成创伤——这种场合大多与使个体发展成NPD的早期经历相关。面对相似的经历时,他们更害怕,认为自尊、归属感、凝聚力、稳定性和幸福感受到威胁。

因此,环境对NPD的严重程度起很大的作用,患者的态度是随着外界的反应随时变化的。

若环境允许,NPD患者维持特定的人际关系或参与社区活动等“明显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活动”能够很有效地减轻他们的症状,因为“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能够抵消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也能弥补他们因苦难而缺乏与他人密切互动的机会。在接受治疗(认知自己的行为)前,最重要的是让NPD患者认同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让他们担任“组长”等有社会期望的职位。

一些人选择将NPD作为身份,特意明显表现得:“我是一个自恋者”,尤其是个体在被告知患有NPD时。这种自我描述反而起到可能使患者感到更舒服,因为他们就不必再特意维持自己是“完美”的这个身份,减少自我贬低的脆弱感。

另外,NPD患者极其抗拒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但改变意味着他们要向世人承认自己的不足,因此他们倾向于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迄今为止,NPD还没有与精神病学或显著的公共卫生疾病相关联。 尽管如此,NPD仍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紧急而杂的精神疾病,因为NPD在现今的生活越发越常见,并且它影响的范围广法——亲密关系、婚姻、家庭、工作、社会。

与其他人格障碍相似,大多数人仍然难以理解NPD患者的痛苦。NPD可能会选择以挑衅、与他人起冲突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这让他人更不愿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当然,即使痛苦,我们仍不能否认某些NPD患者忽视法律或道德的行为——操纵、欺骗、剥削也经常出现在NPD患者身上。

浮夸是NPD的典型特征。NPD患者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或特殊的,只有其他特殊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只想和其他地位高的人交往。他们自己比其他任何人都优秀,并期望得到这样的认可——即使他们可能并没那么“特别”。

他们经常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或者避而不谈。当他们谈论他们的生活中,仿佛他们就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其他人充其量只是个小角色。他们生活在幻想中,但现实从来不会如他们所期——大部分人不会向他们的自恋妥协。但他们的幻想将保护着他们免受内心空虚和羞耻,忽略与他们相矛盾的事实和观点,或将他们合理化。他们活在自己的泡泡里,任何有可能打破幻想泡沫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极端愤怒,并极力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如前文所说,自我膨胀的浮夸和自我贬低的脆弱之间的共存也体现在NDP的身上。脆弱的典型表现包括自卑和不安全感、对他人的攻击性反应和持续的自我否定。 矛盾的是,自我贬低一面使他们的心变得脆弱,一方面又持续抨击他们的心——在NPD患者中经常发现的其他特征是完美主义和高标准,伴随着对达不到标准的恐惧和焦虑。长期的嫉妒、愤怒、厌倦和空虚可能就是NPD患者在自我贬低中衍生出来的防御机制。

在获得他人认可的标准上设定目标,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将个人目标设得太高。由于他们做事的目的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常常意识不到自己自身的动机。

NPD患者容易被配偶、亲戚、朋友或同事注意到。他们对待感情可能是回避型的疏远模式,因为他们缺乏亲密关系的动机。他们仅对热切的关注感兴趣。他们维持亲密关系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寻求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

有些人在关系中可能表现得傲慢、具有侵略性的或竞争性。他们一旦觉得自己得到稍微的关注就会变得格外专注和投入,而有些人通常会在观众以居高者的姿态表现出批评、轻视或贬低的态度。

NPD患者对竞争时刻保持警惕,为了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他们可能会“扮演”受害者——他们指责自己的失误是由于队友无法达到自己的标准、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对于NPD患者来说,获取、识别、容忍和表达情感是困难的。这种缺陷影响他们维持亲密的相互关系的能力。榨取、回避或孤立他人的倾向是他们维持优越感的一种方式,但这种远离他人的行为也可能是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所驱动的。

高功能的NPD患者无论在成功、挑战还是挫折的时候,他们的工作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于患者来说,工作环境中的突然变化、中断可能会造成导致过度的自我怀疑、自我批评和职业身份的丧失。若NPD患者的工作既包括团队协作,他们会反复感觉受到威胁、被解雇或被他人轻视。

NPD患者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们把生活中的人视为物品——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这种行为会带来伤害,但陷入于对NPD患者魅力的人们不会意识到。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当NPD患者在他人身上看见自己不具备的能力,他们会感受到威胁。但他们并不会奋发图强,他们的防御模式是蔑视——防止自己被否定的唯一方法就是打倒那些人。他们可能以一种居高临下或不屑一顾的态度来面对这些人,好像要证明对方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或者他们会用侮辱、辱骂、恐吓和威胁的方式来迫使对方回到自己的阵营。

当NPD患者寻求治疗时,他们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有些人在治疗一开始就展现出NPD的特质:自我推销和挑衅。有些人则有效地隐藏了他们的自恋特征,最初可能很友好,很投入治疗,但逐渐变得疏远和冷漠。而另一些人特意表现反社会的特征,以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为荣。有些人自负、武断、傲慢;还有一些人可能在治疗中以自己的失败作为诉求,为自己不断被无法实现的宏伟目标所驱使而感到困扰。

一些学者批评DSM-5中对NPD的诊断是片面的,主要依赖于外部社会和人际间那些引人注目和挑衅的特征,而没有抓住NPD病理学的全部,特别是那些严重的自我批评、不安全感、困惑、羞耻、孤独和恐惧为特征的内在脆弱性和不安全感。 相反,诊断强调与自吹自擂有关的外部特征和那些明显不利的人际交往功能。患者内心痛苦的事实以及自尊、情绪调节障碍的痛苦经历尚未包括在内。 情绪问题、人际关系脆弱、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的控制欲、回避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和建议、恐惧和焦虑都是NPD患者遭遇的困难。

此外,最近的研究证明NPD患者的共情功能受损,他们具有识别和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受损的是关注和参与他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换句话说,NPD患者并不是缺乏同理心,而是他们选择克制或者不想共情他人。

据估计,NP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6%,在临床人群中高达17%,在门诊私人诊所中为8.5-20%。一些研究发现,NPD在男性中更常见,而有些研究认为,NPD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样普遍。

然而,NPD的特征可能会因女性和男性而存在差异。对于女性来说,如何平衡作为妻子、母亲和职业人士的认同感和自尊是一项挑战。同样,对于男性来说,平衡经济责任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会导致自我怀疑,并加剧早期发展经历。

NPD还可能与其他精神疾病并存,这些精神疾病可能会加剧NPD的症状,或者隐藏显著的NPD特征,如双相情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或重度抑郁障碍。

NPD经常与BPD同时出现,这两种疾病的共同主要特征是情绪失调,不稳定的关系。其他相似之处包括对批评的敏感性。BPD患者因为害怕遭遇分离或遗弃,而挣扎于孤独、冲动行为等。另一方面,NPD患者则不能容忍对自尊的威胁,并对此做出强烈反应。

BPD的发病机制与不安全的依恋、父母分离和虐待经历相关。NPD也面临的类似的经验——包括回避型、轻视型依恋和对父母的投射、期望、心理创伤、满足感(溺爱、理想化)。NPD特征可以在BPD同时出现,并影响BPD的行为特征。

NPD可以与ASPD及精神变态同时出现。与ASPD患者相反,NPD患者通常不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他们偶尔会在愤怒或竞争的状态下犯罪。他们的动机可能是自我提升以达到潜在的利益或者是避免预期中失败。而ASPD患者则表现出更持久和反复出现的不诚实、无视道德和伦理的行为、漠视和强烈的控制欲。ASPD患者中的剥削行为可能是更与物质性利益相关,而NPD患者倾向于无意地利用他人,以提升自我认同感。共情能力受损在这两种疾病中都存在。

当NPD与ASPD同时出现时,追寻认同感和道德、伦理的沦丧可能反映在药物和酒精滥用、长期不稳定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和冲动。一些精神变态的NPD患者可能冷酷无情、麻木不仁、迷人、狡猾或具有剥削性、操纵行为。

NPD的高度自尊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轻躁期看似相似——高估自己能力,但它们有明显不同的动机。在NPD中,这样的现象是一种长期普遍的性格模式,伴随着对自尊受到威胁时的强烈反应。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是在轻躁期时自尊暂时地膨胀。

处于轻度躁狂和急性躁狂阶段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表现出NPD的一些核心特征,即自恋、以自我中心、傲慢。值得注意的是,NPD患者更积极地追求赞赏和关注,并表现出对他人的轻蔑和批评、报复性的愤怒和否认。

当双向情感障碍和NPD共同出现时,可能是渐进的过程,NPD的功能问题影响患者的情绪波动,使双向情感障碍更加严重。

抑郁症状在NPD患者中相对常见。最常见的现象是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享受以及持续的消极心态。羞耻感、绝望感、空虚感通常也是抑郁障碍的迹象。NPD患者的抑郁通常伴随着由失败或自尊的丧失。持续的自我否定、自我批评加上深深的失败感会导致抑郁症状。

幼儿时期,儿童和照顾着三种不健康的相处方式都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时患有NPD——过度保护、放纵、高估、忽视,任何一种都可能是致命的。

盲目地称赞孩子使他们缺乏对客观事实的批判能力。

照顾者将自己的能力和期望过度强加在儿童身上,造成儿童对自我认知的能力薄弱,或当儿童无法达到照顾着的要求时无法很好地消化挫折的心情。

(笔者认为人经常会有个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人也同样拥有——想象你如何给要到你家摆放的客人指路,通常是含糊的,因为我们潜意识已经对这一知识很熟悉了,因此会忽略一些重要却不明显的特点。照顾者也是将自己的经验错误加在儿童身上。)

在成长期中没有获得安全感使儿童对自我价值没有明确的定位。可能他们做的已经很好了,但却没有得到任何肯定,导致他们认为自己一直不够好,而疯狂踩油门——最终车子失控。东方社会中存在一种习惯——做得好时没有奖励,但稍有差错就会得到排山倒海的指责。在这样环境下容易导致儿童自尊、自我和情绪调节以及认同感出现问题。

一些孩子觉得他们永远无法达到或战胜理想化的照顾者,而另一些孩子觉得他们无法摆脱被他们评判和忽视的经历。

另一种模式在一些儿童身上发现,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照顾者的缺席、无知或功能障碍做出反应,而自给自足。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长大成人,成为家庭的支柱,或者成为一个不合格的照顾者的传声筒。

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是孩子也是父母,他们可能已经承担起对兄弟姐妹的责任。对于少部分的儿童来说,他们自己的过度优异、早熟的发展可能被视为对其照顾者的威胁,一个不成熟的照顾者会选择忽视甚至抨击他们的看法。

因此,缺乏照顾者合适的关注和互动会影响儿童对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和体验自己的情绪波动。这影响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和认知,更具体地说,是影响了对他人的期望。

通常NPD患者主动寻求治疗是因为在职业或家庭中经历失败、或是在其他情况(雇主、法院)强制要求其接受治疗、或者是NPD患者自发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无意义。另一种可能性是NPD患者因其他疾病(抑郁障碍、双向情感障碍)寻求帮助。

他们不会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而求医,(一开始)他们求医的动机不是为了改善自己对他人的行为模式。

由于NPD患者通常对自己接触的人很挑剔、或者他们会刻意回避谈及自己的情感,因此建立一个治疗联盟是心理治疗师的挑战。另外,治疗师在怀疑来访者是NPD时往往会要求见见他们的亲友——因为NPD患者口中的那个人并不是真正的他们。

其实NPD患者的症状很容易被发现,因此本来应该可以尽早接受治疗的。但是NPD患者自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身边的人若没有“心理健康”的意识,只是觉得面前的人讨人厌,很有可能使治疗的难度增加。

对于NPD患者来说,让他们接受自己是NPD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必须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另外,对于NPD的错误资讯或偏见,患者很可能无法接受,引发羞耻和绝望。

他们可能表现得非常有吸引力和魅力。他们非常善于创造一个讨人喜欢的自我形象。如果我们被他们吸引——我们的自尊将会称为喂食他们的养料,变得越来越脆弱。这时,我们就很容易陷入他们编织的网中——他会制造我们对他非常重要、他有多依赖我们的假象。记住,这只是幻觉,而且代价高昂。

随着关系的深入,你会发现你的需求不会被满足(甚至不会被认可)。他们在寻找的并不是生命中的伴侣,而是崇拜他们的崇拜者。对NPD患者来说,你唯一的价值就是时时提醒他们的伟大、价值,来支撑他们贪得无厌的自我。

如果你不相信,看看他们对待那些不称赞他们的人的方式。如果他们撒谎、操纵、伤害和不尊重那些人,那这最终也会成为他对待你的方式。

你需要做的是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而不是顺从他们的意见来成为他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内心,不要幻想你能改变他——现实是,NPD患者非常抗拒改变,所以你必须问自己的是,你能不能无限期地这样生活下去?

不要迷失自己,将目光放在自己想要的东西上。拒绝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想你自己。

健康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关心的基础上,但是NPD患者的关系中没有真正的互惠。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不能,他们真的不能。他们看不见你、他们听不到你、他们不承认你是存在于他们自身需求之外的人。正因为如此,NPD患者会不自觉地侵犯他人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感觉什么不妥的。

NPD患者认为不需要你的允许,他们也可以翻你的东西、借你的东西、偷看你的邮件和私人信件、偷听你和他人的谈话、未经邀请就闯进你的屋里、给你不想要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甚至会告诉你该想些什么、感受些什么。认清这些是你的权利,就算他们“允许”你这么做也不是他们的恩赐——这本来就是你对你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如果你长期以来一直让别人侵犯你的界限,那么这个过程你一定会很辛苦。

如果你和NPD患者的关系对你很重要,在改变时你必须采用比较温和的方式。不要直接指正他们的思想行为,他们会认为你正在破坏他们完美的自我形象。试着平静、尊重、温柔地传递你的想法,向他们解释他们的行为给你的感觉,而不是猜测他们的动机和意图。如果他们以愤怒和防卫的方式来回应,试着保持冷静、走开、稍后再谈。

当NPD患者认为你试图掌控他们的生活时,他们会感到威胁和不安。因为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为了补偿自己的自尊,他们可能会在其他方面提高对你的要求、疏远你来惩罚你、或者试图操纵、诱惑你放弃对他们的“控制”。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自卑感和羞耻感,NPD患者永远否认他们的缺点和错误。通常,他们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对于不是你的错误,你不需要接受指责或者被描述成你不具备的负面特征。尽管这可能很难,但尽量不要往心里去,这真的与你无关。

NPD患者并不活在现实中,包括他们对其他人的看法。不要让他们的羞辱和责备破坏你的自尊。拒绝接受那些不是你的责任、责备或批评。

当你受到攻击时,人的本能是捍卫自己,你可能着急想证明NPD患者是错的。但是无论你多么理性或你的论点多么合理,他们都不太可能听到你的话。争论大多数可能会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这次的讨论。简单地告诉NPD患者你不同意他们的评价,然后继续做你该做的事。

如果你要和一个NPD患者保持关系,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在这段关系中自己能期待什么,不能期待什么。NPD患者不会变成真正重视你的人,所以你可能需要从其他方面来寻找情感支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THE END
0.自恋型人格障碍该如何识别呢!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具有极端的自我价值感. 这个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叫做纳西塞斯。他在水池里看到自己的倒影,就爱上了它。 自恋人格障碍有特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人格障碍到底都有什么表现? 1、自恋型人格障碍当别人批评时会感到异常的愤怒,或是感到羞愧和耻辱,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病症有加重的情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58661369;@76487`39=;94:38:3ujvsm
1.远离NPD人格障碍的人15、人情世故方面很差,人际交往不良。没什么朋友来往。工作中不被大家所信任和接受,总是装作受害者和不被理解或遭妒忌的托辞,遇到关键事情总喜欢背后诋毁人,善于编造谎言,乱扣帽子,具有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和逃避型、分裂性特点,特别是遇到与原生家庭和过往感情伤害后,性格特点更加明显。 jvzquC41yy}/onnrkct/ew46{whqgzl
2.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 「自恋」一词作为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起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使用自恋这个概念来描述心理动力过程,并指出它的特点是自我爱慕和以自我为中心。 最终,自体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在自恋上的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并向世人科普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术语。jvzquC41ygoykw3;33<10lto1j;0ynhqpvkov8iqevusc{ykenk0fnyckn4ivvqAkfC67=977
3.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中最最最可怕的一类,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识别他B站上有一个视频,讲述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一个很特别的特点。 一种可怕的NPD特点 当你跟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在眼神交流时,你会看到他睁大着眼睛在看你,仿佛在认真倾听你说的每个字。 而当你眼神移开,可能是稍微侧过头去思考或者回忆一些事时,也可能是转过头去看向别处,你通过你的眼神侧光可以去观察一下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198691975;B657a722?;665=90|mvon
4.理解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内心,并与NPD保持距离健康自恋是自己爱自己,有内在资源去满足自恋。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内在满足自恋的资源严重不足,无法爱自己,对自己的爱不够而形成自恋黑洞,需要不断去吸食外界的赞扬、欣赏和尊重来获取优越感,这往往会导致NPD周围的人有被剥削、被利用、被贬低的感觉。 围绕这个核心特点,我们分析一下NPD。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198691975;B657a722?;665=:0|mvon
5.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9大症状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症状表现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可能会不断幻想拥有无限的力量、智慧、漂亮、权利或被爱。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应该得到它。 三 特殊感和独特性 患有NPD的人可能需要强调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有多么特别和独特。 这也使他们相信他们只能被其他特殊和独特的人和群体理解或与之联系。 如果有人没有“留下他们”,那是因为不是伯乐,未能识别和留住人才jvzquC41yy}/jjtfh0ipo8sgktuoi8|gp|nbpp4;5;969=<430nuou
6.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简介NPD,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又叫“水仙花少年”,来自古希腊神话迷恋上自己水中倒影的美少年喀索斯。 顾名思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就像喀索斯一样,终日沉浸于自己“美丽”的倒影,自爱成疾,他们会扭曲正常的价值观、道德观来完成他心中的“完美形象”的匹配,会扭曲已经发生的事实,来掩盖他jvzquC41yy}/eqzp{wjuqjpi0ipo8ue1vuqkl44787:594
7.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间歇性的正常甚至温情表现,会让NPD的伴侣生出虚假的希望-这是不是才是TA真正的样子?这次以后是不是TA就正常了?上次TA对我的伤害会不会就是最后一次了? 然而这些都是假的。在那所有的表皮之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温度,只有无尽的计算,苛刻和冷酷,以及我想给你就给你,我不想给你就随时可以撤回的上帝般的高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56:<`3:7449>65?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