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纷繁复杂的人类情感与行为谱系中,自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特质,往往被视为自信与自我肯定的正面表现。然而,当这种自我欣赏和崇拜超越了正常界限,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自恋型人格障碍时,它便成为了一种需要深刻理解和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含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自我中心、自我重视和自我吹嘘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表现出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自我吹嘘,他们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有魅力、最成功的人。他们经常需要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否则就会感到不安和不满。他们也可能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缺点,而将责任归咎于别人。此外,他们常常表现出缺乏同情心和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过度投入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对于自己的形象和外貌非常敏感,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可能会拒绝接受批评或反驳,并可能试图控制其他人的行为和想法。此外,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傲慢和自大的行为,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需要注意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与其他人格障碍有所重叠,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外,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支持才能改善其行为和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可能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自恋有几种?

研究人员根据标准的诊断方法《自恋人格量表(NPI)》,通过对56道测试题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其中的陈述,根据得出的分数判断自己是高度自恋者,还是中度自恋者或轻度自恋者。值得注意的是,NPI里得分高的人不一定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对NPD的诊断标准。NPI中的首要因素包括权力、优越感、表现欲、应享权利、虚荣、剥削欲和独立性。

如前所述,《自恋人格量表》仅由临床医生所使用。此测试会经常更新,但其效果尚无压倒性的共识。

心理学家们日益发现,这里面有许多症状可以在普通人群中找到。此外,并不是所有临床上被诊断为自恋的人都表现出这些特点,或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事实上,像其他心理疾病一样,NPD可能表现为几种类型。

Drew Westen和他的同事提出三种不同的类型:

浮夸型自恋——特点:愤怒、操控狂、渴望权力、自视过高。

脆弱型自恋——特点:权利意识强、对生活不满足、焦虑、孤独。

爱表现型自恋——特点:过度自负、口齿伶俐、精力充沛、性格外向。

人格特征

①暴发型病态人格。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而实施暴力行为,而且自己完全不能克制。受害者(通常是伴侣)常被实施精神暴力(言语的辱骂、威胁、恫吓、诽谤、贬低、指责、无视)甚至实施肉体暴力。

②偏执型病态人格。

主要特点是固执、多疑、情绪不稳、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遇到挫折或失败后怨天尤人,责备他人或推诿客观,听不见别人的一点意见,具有歪曲体验的倾向,容易把别人本来中性的甚至是友好的表示看作敌视或蔑视行为。

而且他会把同一个观点不断地重复,就好像你从来没有发表过意见一样,而你表达过的意见和观点也会被完全无视。在和NPD交往中,同一个问题会反反复复出现,例如:为什么他又聊骚了?为什么他又…。?情况就像你们之前没有为这件事吵过一样,你们又要从头开始扯皮,再次陷入僵局,你会觉得这一切简直又疯狂又让你心力交瘁,特别是最后往往都是他决定“我在这件事上吵烦了”。

③强迫型病态人格。

双标,常常对别人要求尽善尽美,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把行为合理化;常常顾虑小事而忽略大事,并常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办事,以至妨碍了别人的自由;遇事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这种男人有时看起来非常“小器”,而显得女性化。

④还有一些病态特征:

没有同理心,无视他人的情感;没有感恩之心,一味的索取他人的情感,无法与之正常沟通,过程非常痛苦;经常酗酒和赌博,破坏家庭的和谐;还有对伴侣伤害最大的就是榨干伴侣的情感之后出轨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这些都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社会、家庭和工作关系等。

和自恋不一样,自恋是一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似乎更关心自己而不是他人的人,更具调侃意义。不是所有具有这些自恋特征的人都有人格障碍,也不意味着自恋的人都会发展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业界普遍认为,和遗传基因、早期成长环境,抚养者之间的互动模式都有关,比如父母过度溺爱,或者受到来自父母精神和肉体的打击等。

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通常是困难重重的。首先,患者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非常完美,会用重重防御去捍卫自己的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形象,很难会去承认自己遇到了困难,也不愿意面对自己脆弱的一面。

自恋型人格八个表现

1. 自我中心

自恋型人格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他们很难意识到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会经常谈论自己的成就和经历,而不关心别人的话题。

2. 自我夸耀

自恋型人格的人总是自我夸耀,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们可能会夸耀自己的智商、外貌、财富、社会地位等等。他们会把自己看作是别人的典范,而不考虑别人的想法。

3. 自我迷信

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相信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他们认为自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影响别人和环境。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而别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4. 自我意识

5. 自我中断

7. 自我优越

自恋型人格的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自我夸耀、自我迷信和自我中心的特征,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他们会经常评价别人的行为和行为,而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

8. 自我保护

自恋型人格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自我保护的特征,以保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他们可能会避免批评和负面评价,而只接受正面评价。他们也可能会避免和那些可能威胁到他们形象和利益的人交往。

某种程度上和养育有关

大多数情况下,NPD的成因一直困扰着心理学家。在缺乏神经数据的前提下,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学(psychodynamic)来解释,尤其是从“归咎于你父母”的角度。而事实上,似乎真有一些实证依据支持这种说法。

但很明显,用脑科学来解释比这些都来的靠谱。

自恋根植于深层的恐惧

仅凭精神分析的解释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这个时候神经科学可以弥补它不足的地方。心理学教授Elsa Ronningstam和Arielle Baskin-Sommers指出NPD与恐惧相关。事实上,恐惧被认为是NPD病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自恋型人格的激发因素。

这两位教授说恐惧黑暗与消极自我体验,会引发防御性的自我夸大,甚至由极度的绝望诱发自杀行为。而且,某些事件还会触发与早期“自恋创伤”相关的恐惧。当孩童受到伤害或经历某种创伤时,他会寻找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于是自恋就应运而生。

因此有理由相信NPD是回避恐惧的一种方式。这种自我调节策略(self-regulatory strategy)受某些特定动机的影响,其中包括成就、竞争力、良好表现、完美主义。

从神经学上来看,科学家指出杏仁核(大脑中负责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部分),及其他区域如:伏隔核、海马体和前额叶区域,形成了一个参与感知威胁、畏惧学习和恐惧表现的神经网络。所有这些区域相互作用制造了一个完整的恐惧反应(fear response)。

自恋与精神变态有关

所有这些看起来和另一种人格障碍有些相似——精神变态。毫无疑问,NPD诊断列表上很多项与精神变态的特征高度一致,如浮夸、缺乏同情心、麻木冷漠。事实上,有些心理学家相信自恋是精神变态的核心。由于恐惧的作用涉及到抑制解除(disinhibition),这正是它们重叠的地方。

Ronningstam和Baskin-Sommers解释道:

NPD和精神变态相似的地方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野心、竞争、愿望、甚至冒险。有些病态的自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让无知的恐惧充当一种恐惧的调节器,然后自恋者的个人意识会远离潜在触发的恐惧感,来获取更多安全感与自我提升的体验。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界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障碍。这类个体往往过度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能力、成就和魅力,对赞美和崇拜有着无法满足的渴求,同时缺乏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同理心。他们倾向于将他人视为工具或竞争对手,而非独立的个体,且常常在人际关系中展现出操纵和剥削的行为。

主要特征

自我中心: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视自己为宇宙的中心,认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比任何人都重要,且应当被优先考虑。

夸大自我:他们常常夸大自己的成就、能力和外貌,即使这些夸大并不符合现实。

需要赞美:对赞美和崇拜有着强烈的渴望,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缺乏同理心:难以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对他人的痛苦和困扰往往无动于衷。

人际关系中的操纵与剥削: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来操纵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自大与脆弱的并存:尽管表面上显得自信满满,但内心深处却常常感到自卑和不安,害怕自己的不足被揭露。

成因与影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遗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例如,早年经历中的过度赞美或忽视、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等都可能成为其形成的温床。而这种人格障碍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困扰,如影响社交功能、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亲密关系、引发冲突和矛盾等。

应对与治疗

面对自恋型人格障碍,首先需要进行的是深入的心理评估和诊断。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心理疗法为主,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其扭曲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同时,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缓解伴随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然而,由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顽固性,治疗过程往往漫长且充满挑战,需要患者、家属和治疗师共同努力和配合。

THE END
0.自恋型人格障碍该如何识别呢!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具有极端的自我价值感. 这个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叫做纳西塞斯。他在水池里看到自己的倒影,就爱上了它。 自恋人格障碍有特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人格障碍到底都有什么表现? 1、自恋型人格障碍当别人批评时会感到异常的愤怒,或是感到羞愧和耻辱,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病症有加重的情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58661369;@76487`39=;94:38:3ujvsm
1.远离NPD人格障碍的人15、人情世故方面很差,人际交往不良。没什么朋友来往。工作中不被大家所信任和接受,总是装作受害者和不被理解或遭妒忌的托辞,遇到关键事情总喜欢背后诋毁人,善于编造谎言,乱扣帽子,具有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和逃避型、分裂性特点,特别是遇到与原生家庭和过往感情伤害后,性格特点更加明显。 jvzquC41yy}/onnrkct/ew46{whqgzl
2.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 「自恋」一词作为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起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使用自恋这个概念来描述心理动力过程,并指出它的特点是自我爱慕和以自我为中心。 最终,自体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在自恋上的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并向世人科普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个术语。jvzquC41ygoykw3;33<10lto1j;0ynhqpvkov8iqevusc{ykenk0fnyckn4ivvqAkfC67=977
3.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中最最最可怕的一类,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识别他B站上有一个视频,讲述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一个很特别的特点。 一种可怕的NPD特点 当你跟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在眼神交流时,你会看到他睁大着眼睛在看你,仿佛在认真倾听你说的每个字。 而当你眼神移开,可能是稍微侧过头去思考或者回忆一些事时,也可能是转过头去看向别处,你通过你的眼神侧光可以去观察一下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198691975;B657a722?;665=90|mvon
4.理解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内心,并与NPD保持距离健康自恋是自己爱自己,有内在资源去满足自恋。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内在满足自恋的资源严重不足,无法爱自己,对自己的爱不够而形成自恋黑洞,需要不断去吸食外界的赞扬、欣赏和尊重来获取优越感,这往往会导致NPD周围的人有被剥削、被利用、被贬低的感觉。 围绕这个核心特点,我们分析一下NPD。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8198691975;B657a722?;665=:0|mvon
5.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9大症状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症状表现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可能会不断幻想拥有无限的力量、智慧、漂亮、权利或被爱。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应该得到它。 三 特殊感和独特性 患有NPD的人可能需要强调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有多么特别和独特。 这也使他们相信他们只能被其他特殊和独特的人和群体理解或与之联系。 如果有人没有“留下他们”,那是因为不是伯乐,未能识别和留住人才jvzquC41yy}/jjtfh0ipo8sgktuoi8|gp|nbpp4;5;969=<430nuou
6.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简介NPD,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又叫“水仙花少年”,来自古希腊神话迷恋上自己水中倒影的美少年喀索斯。 顾名思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就像喀索斯一样,终日沉浸于自己“美丽”的倒影,自爱成疾,他们会扭曲正常的价值观、道德观来完成他心中的“完美形象”的匹配,会扭曲已经发生的事实,来掩盖他jvzquC41yy}/eqzp{wjuqjpi0ipo8ue1vuqkl44787:594
7.NPD(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些间歇性的正常甚至温情表现,会让NPD的伴侣生出虚假的希望-这是不是才是TA真正的样子?这次以后是不是TA就正常了?上次TA对我的伤害会不会就是最后一次了? 然而这些都是假的。在那所有的表皮之下,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温度,只有无尽的计算,苛刻和冷酷,以及我想给你就给你,我不想给你就随时可以撤回的上帝般的高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56:<`3:7449>65?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