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姜**(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基于“UbD”模式的逆向教学设计
——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为例
摘要:美国教育改革专家
Grant
Wiggins(格兰特·威金斯)和
JayMcTighe(杰伊·麦克泰格)于《UnderstandingbyDesign》一书最先提出追求
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byDesign,简称“UbD”模式)。“UbD”模式又称逆向教学模式,即“从终点——预期的结果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评估
证据,依靠评估证据对资料进行收集,进而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模式强调“理解为先”,注重“为理解而教”,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和认知的研究”与“追
求意义理解”二者的结合。本文尝试在解读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高中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为例进行设计。
关键词:“UbD”模式,多元评价,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UbD”模式解读
1.“UbD”模式的提出
980年美国教育界开展的成绩评价运动指出了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之处在1于以成绩得分等定量评价为主,忽视了思维评价。在这场运动中GrantWiggins
和JayMcTighe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学反思,提出了“追求理解的教学[1]
设计”这一观点,并很快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
2000
年出版的《人如何学习:大脑、思想、经验和学校》一书中指出:学习者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被
概括性的原理所指引进行理解性学习时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2]
而强迫性死记硬背下的知识大概率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神经科学心理学领域的神经科医师Judy
1)教学设计“以终为始”(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按照“确定目标—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的顺序进行设计,
教师往往花费更多精力在如何去“教”上。相比之下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首先明确的是预想达到的学习结果,在学习结果的基础之上建立教学评估方
[3]
法,再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这种教学顺序与新教材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不谋而合。
(2)以大概念引领教学
大概念指的是具体知识背后有组织有结构的各种关系条理清晰的核心。大概念能够将各种分散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深入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有
重要意义。具有明确大概念的“UbD”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知识、日常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对
知识点的整体把握。(3)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所呈现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图1所示为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中选择知识点的主次程度。最中
心的区域表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第二层次表示学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最外的区域表示学生需要熟悉的知识。教师注重区分知识
点的主次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常态教学中大量知识点灌输的现象。需要熟悉的知识
需要掌握和完成的主要内容
大概念和核心任务
图1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4]
(4)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阶段性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在“UbD”模式下,评价方式表现为知识性和技能性两种评价方式的综合,注重对地理实践
力的考察。同时这种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课后评价,还可以课前、上课时对学生的表现和知识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的表现情
况进行课堂的调整,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3.“UbD”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模板
UbD”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本节课的预期结果,其次根据“预期结果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设计以实现预期结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三个
步骤。与传统教学中根据教材和以往的经验设计教学不同,“UbD”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是从预期结果中推导出的。以下是“UbD”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可
根据实际需求,对模板进行利用和修改。表1“UbD”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模板[1]
阶段一:预期结果所确定的目标:此设计将达到什么目标(如内容标准、课程或项
目目标、学习结果)?学生将理解……大概念是什么?基本问题:什么样的启发性问
期望他们获得的特定理解是什么?题能够促进探究、理解和学习迁可预见的误解是什么?移?
学生将会知道……作为本单元的学习结果,学生将会获得哪些关键知
学生能够做到……识和技能?习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后
他们最终能够做什么?阶段二:评估证据
其它证据:学生通过哪些其它
证据(如小测验、考试、问答题、观察、作业、日志)证明自己达
到了预期结果?学生如何反馈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表现性任务:学生通过哪些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证明自己达到了预期的
学习木匾?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判断学习成效?
阶段三: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哪些学习体验和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如何设
计?(WHERETO)W=帮助学生知道此单元的方向(Where)和预期结果(What),帮助
教师知道学生从哪里(Where)开始(先前知识、兴趣)。H=调动(Hook)和保持(Hold)学生兴趣。
E=武装(Equip)学生,帮助他们体验(Experience)主要观点和探索(Explore)问题。
R=提供机会去反思(Rethink)和修改(Revise)他们的理解及学习表现。
E=允许学生评价(Evaluate)他们的学习表现及其含义。T=对学生不同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做到量体裁衣(Tailor)和个性
化。0=组织(Organize)教学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持
续参与的热情,最终提升学习效果.二、“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确定预期结果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要求“以某生态区域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课中,首先根据
区域所在位置分析各地理要素特征,其次推导出该区域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并结合实际发展讨论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教师需要在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
确定整体目标,以下是关于“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的
预期学习结果:表
2.1“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预期结果
阶段一:预期结果所确定的目标:
123.结合实例分析森林的作用和世界森林现状
.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其全球环境效应.结合热带雨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分析该区域的优越性和脆
弱性4.结合热带雨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和问题5.结合实例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
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学生将理解:
基本问题: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包括:“地球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有哪些?
之肺”、“巨大储水库”、生物基因宝库、你是怎么理解这些环境效应的?2.为什么雨林生态系统是脆弱
人类医学的宝库。34.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
.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3.雨林被毁的原因有哪些?
4.如何正确开发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学生将会知道:学生将能够做到:12345.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1.能够根据热带雨林分布图总结
.热带雨林分布及成因出分布规律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能够根据养分循环示意图分析.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解释雨林的脆弱性
.保护性开发的措施3.能够结合实例指出保护热带雨
林的具体措施。预期结果往往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思考的
概念和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围绕
这些基本问题来设计探究活动,注重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设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使课堂更加连贯。
阶段二:确定评估证据提前确定评估证据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
情况。用于评价的证据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设计有相应评估标准的表现性任务,也可以通过随堂测试、单元测试、课堂问答、课中观察、非正式交谈、自我评价
等途径来了解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表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评估证据
阶段二:评估证据表现性任务:
其它证据:1.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森林破坏导致1.课堂问答、观察——说出森林
的影响。的作用和全球森林现状;读懂世
2.通过分析世界雨林分布图总结出界雨林分布图、雨林生态系统养
分布规律。分循环示意图;总结出人类正确
3.通过分析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开发雨林的策略等。
示意图总结出雨林脆弱性的表现。2.小测验、单元测试.在探究具体案例时,结合实例总3.个别交流——对知识点的理
4结人类正确开发雨林的措施。解、运用和迁移;目标的达成情
况、疑惑点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设计教学体验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学习对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在“UbD”理论中,课堂所传授的
知识点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利用好教材作为有限的教学资源,根据需求对内容进行整合和顺序调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下表为“森林的
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的关键教学环节。表2.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关键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引发学生的探
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究兴趣,引导学生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思
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性,帮助学生树立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有道理吗?的意识。情境设计
围绕世界雨林分布图分根据学生回答析出雨林分布的一般性规律推测学生的掌握情
和特殊性规律,并尝试结合况。如学生掌握不活动探究
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分析雨林
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巩固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帮助学生形
成综合思维。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包结合实例,锻
括“地球之肺”、“巨大储水库”、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渗透观念
生物基因宝库、人类医学的宝和对信息的处理提库。请说出自己的理解。炼的能力。
围绕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在教学过程中循环示意图总结出雨林脆弱锻炼学生的读图能
性的表现,并对比亚寒带针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帮
助学生养成观察图示的能力和积累知
活动探究2识的意识,突出对
比学习的重要性。叶林养分循环示意图,总结
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图2.1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示意图分析亚马孙地区的开发让学生能够结
过程案例,尝试评价不同时合实例认识保护森期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利弊,林的重要性;养成
并结合实际思考人类正确开客观评价的习惯;发雨林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环境观。探究活动3
思考我国西双版纳热带促进学生对知雨林地区应该如何正确开识点的理解、运用
发?和迁移,教师能够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小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课后表现性任务
验、基础知识填空与问答。况
训学生绘制单元思维导练。
图、撰写单元反思,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解答。
三、总结与反思在美国的高中教育背景、方式下产生的的“UbD”模式要想在我国得到推广
和普及,就必须要将其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相融合,适当调整评价方式,有选择性地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确立评估依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分
解课程标准的能力,在遵循课表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评价依据,再根据所学习的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理解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相比灌输式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目标性更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更加灵活,注重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譬如:如何确定本节知识点的“大概念”“核心任务”和“关键问题”呢?如何做好不同探究活动之间的
衔接?如何将表现性评价设置合理的量化规则?笔者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尽最大努力将此次理论研究应用于课堂,并在不断地探索、思考和交流中努力解决
这些问题。参考文献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