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但杭州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山水之美。人文传说、百姓生活、经济商业都依据湖山而生,诞生出一种独特的矛盾感:新潮事物层出不穷,但绝放不下对山水的眷恋和对传统的秉持。“出世入世一念之间,可山可城一水相连”,才是对这座城市最好写照。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寺庙参拜这一传统旅游项目,不知何时又在社交平台上翻红起来。相比起香火鼎盛的灵隐寺,我更偏爱天竺山上依山而建的三座寺庙,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天竺法喜讲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并称“三天竺”,皆为千年古刹。
法喜讲寺始建于五代吴越王时期,古树上成串的朱红灯笼与明黄院墙互相映衬,展现着江南建筑独有的精致与秀丽。大殿前有一株五百余岁古玉兰,初春盛开时美艳不可方物。
老杭州心心念念的,还有法喜寺五元一位的斋饭。僧人自种的蔬菜,与豆腐小火慢炖,清淡却鲜甜,边吃边能领悟到何为“一蔬一饭皆是修行”。
由于疫情,到现在为止,斋堂已三年未营业。寺庙里的素月饼,相传从北宋初年就开始制作,曾叫“太师饼”,历经千年演化成现在的净素月饼。法喜寺的素月饼倒一如既往大排长队,甚至引来黄牛高价代购。我爱吃玫瑰豆沙,香甜细腻。
静谧的天竺路不乏烟火小店。老牌传奇餐厅“江南驿”十年如一日生意红火,虽主打杭州菜,却大胆地将食材替换或重组。
立春小炒
早春最嫩的香椿芽头,与刚从土里冒头的春笋同下油锅,起名叫作“立春小炒”;气味浓郁的臭豆腐,用台湾的“三杯”调味:黑麻油、酱油、米酒,炖煮得香浓鲜甜。
青蟹煮面
梅干菜扣肉里猪五花换作牛腩,焖面的配角儿是红膏青蟹,吃得酣畅淋漓,谁又说不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呢。
名叫“知竹”的小馆,刚刚成为杭州米其林的必比登推荐。素面做得比任何一间寺庙都美味。面条手擀、鲜切,还会加些蔬菜汁调成彩色。
香椿拌面
煮面用山泉水,面汤以牛肝菌来吊,即便是一碗菌菇素面也叫人吃得津津有味。小店自开业起便供僧,香客可多支付一碗面钱,无论哪家寺庙的师傅到此都能享用。
沿天竺路步行下山便可抵达飞来峰。飞来峰景区内除了灵隐寺,还有几座低调幽静的古刹:永福寺、半山腰韬光寺与北高峰灵顺寺。
早春来赏绿梅,清冷俊秀;初夏来赏绣球,繁花似锦。雨天躲在福泉茶园喝茶最好,雨帘最是静心。
永福寺是杭州第一座开出咖啡馆的寺庙,名为“慈杯咖啡”,饮品名都来自佛谒,美式唤做“涤烦”,抹茶、肉桂拿铁名为“听山语”、“观自在”,若是无法选择,来杯“随缘”吧,反正入我山门内,皆是有缘人。
上天竺法喜讲寺
永福禅寺
江南驿
知竹
慈杯咖啡
西湖龙井,虎跑泉水,并称杭州双绝。但虎跑公园并不出名,成了西湖景区西南角的一处秘境。参天水杉投下幽绿树影,溪水清冽,即便在八月酷暑依然凉爽沁人。
传闻此处的泉水由神虎刨出,千年不涸,故而得名,其实泉水是由大慈山后断层陡壁砂岩、石英砂中渗出的,微量元素多,呈弱酸性,直饮甘洌,尤其适合泡茶,清代曾为乾隆御用。
虎跑泉水
近百年来开放供市民免费取水,每天清晨四五点便能见到许多老杭州提着矿泉水桶在泉眼前排着长队。游客们若是想尝鲜,山顶小卖部有瓶装虎跑泉售卖,5元一瓶。
沿虎跑路前行,转个弯,便能漫步至我最爱的满觉陇路。这是最有名的是秋日盛放的桂花,有“满陇桂雨”之美称,但春夏的清净和新绿中才能感受到采菊东篱般的悠然氛围。
村民们种植龙井茶、制作桂花糖,经营农家乐,杭州初代精品民宿与咖啡店就在这座小村落里诞生。杨家山上的飞鸟咖啡已经迎来第十二个年头,只提供日式手冲咖啡,搭配细腻湿润的红茶戚风,美味全靠天然食材与多年手艺。
桂花米酿冷萃(左)桂花拿铁(右)
山舍咖啡以环境和服务突出重围,落地玻璃窗、全开放露台独享山景。饮杯“桂花拿铁”或“桂花米酿冷萃”,瞬间被拉回满城桂花的秋日记忆里。
桂语山房
杭州新鲜出炉的米其林餐厅“桂语山房”在满觉陇隐而不藏,茶座散落在自然山林中,室内空间则栽种着高达三层楼的竹林,用餐环境仿佛身处江南园林中,的确值得一星。
青石板话梅小排
落座茶水为桂花九曲红梅茶,桂花的蜜香与红茶香气千回百转,隐忍入胜。桂语山房有两套菜单,一是素菜,二是江南创意菜。
招牌菜“泉水牛肉”使用上文中提到的虎跑泉水慢炖而成,樱桃鹅肝、青石板话梅小排、榛子酱鹅肝拌葱油等知名菜色虽非原创,但稍加修饰,很是符合江南新派菜肴的精雕细琢。
泉水牛肉面
杭州人爱吃面,桂语山房便在下满觉陇开了自家面馆,就叫“桂语家面”,主打平价,最便宜片儿川只要20元,却皆以鲜切手工面下锅,诚意十足。
泉水牛肉面与桂语山房的招牌菜色完全相同,汤底清鲜,带一丝泡椒微辣点睛。祖母酱汁牛肉面也是来自另一道名菜,以炖了几小时的高汤作底,再加牛肉汤,口味更醇厚。素鸡、上汤豆苗等小菜也做得极好,颇有大道至简的意味。成为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实属意料之中。
满觉陇向上走,可进入民宿群聚的杨梅岭村。沿着乾龙路步行下山,便抵达了“九溪烟树”。深秋时枫叶五彩斑斓,与溪水相照,引来大批游人流连。但盛夏在溪边的水杉林中穿行,溪水清凉,满目无尽绿意,别有风味。
若是不从杨梅岭下山,可步行至翁家山,被誉为“龙井之巅”的狮峰龙井就出产自此。四月初茶忙时,家家户户在门前炒青采茶,空气中浮动着龙井独有的茶香气。落座喝杯当年的龙井,两颊生津,兰花香萦绕在齿间,站在翁家山远眺西湖与城市,真叫将山水饮入肚里。
虎跑公园
飞鸟咖啡
山舍Pillow Books
桂语山房高级餐厅
桂语家面
若想深入领略老杭州的生活,早起不上吴山溜达一圈可不行。吴山位于西湖东南侧,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均高不超过百米。据说这是春秋时吴越象征之地,故名吴山。
从十五奎巷的“晓霞弄”拾级而上,古树隐天蔽日,即便是盛夏也能独享无上清凉。老杭州最爱提着杯龙井茶上吴山晨练,登步道、打太极、在能眺望西湖全貌的江湖汇馆亭练半小时瑜伽,颇有些吸收天地灵气的味道。
吴山深入市井,时间流淌的速度仿佛变慢,老杭州的生活方式被最大程度地延续和保留下来。吴山脚下的十五奎巷,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地处南宋皇城中心,据说曾是酒楼瓦肆的聚集地,历经千年,21世纪的杭州人依然生活在老街古巷与黛瓦白墙中。
大马弄 卖蛐蛐的人
这条巷子四通八达,连接着树影斑驳的中山南路,也通往游客如织的河坊街。但这里最值得逛的巷子,我认为是两条:大马弄与大井巷。
大马弄,杭州为数不多的“马路菜场”,每天清晨四五点钟起,来自本地农家和郊区的时令蔬果和鲜活鱼虾便被运送至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与讨价还价构成生动的市井生活画面。
大马弄 番茄与西瓜
时至六月,乔司的西瓜、塘栖的白沙枇杷、下沙的樱桃慈溪的杨梅次第上市,带籽河虾与六月黄膏肥肉嫩,丝瓜毛豆番茄尤带露珠,粽子鸭蛋宣告着端午将至,冰冰凉的甜酒酿是夏日消暑神器。在大马弄走一趟,便能领略夏日江南的风物诗。
年关将近的大马弄最好逛,家家商铺前晒起酱鸭,鲜香飘满街巷。杭州人年夜饭桌上必备的白切鸡、蛋饺、鱼圆、千张包,甚至春联灯笼,都能在此采买到,时光流转,老味道不散。
夹在河坊街与中山中路的大井巷,闹中取静,别有一番宁静致远的氛围。这里因“钱塘第一井”得名,不知是否“因水而发”,近几年大井巷竟自发演变成了“咖啡一条街”。入选亚洲前50咖啡馆的“铁手咖啡制造总局”便将杭州首店选址在此。
在店内用白桦树搭出景致,屋瓦下摆几把竹椅,夏日坐在屋内听雨打芭蕉,甚是惬意。
杭州本土品牌Ceremorning则将中式老宅加以改造,保留原始结构与横梁,以明亮落地玻璃与浅色原木打造出一楼为咖啡吧台,二楼为艺术品商店的“社区美术馆”,既提供精品咖啡,又展售中日作家器皿。正是咖啡馆的入驻,使得这条老巷子焕发了新活力,来此流连的年轻人也为老杭州的烟火气倾倒。
铁手咖啡制造局 Metal Hands
Ceremorning by Random Play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