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有朋友打卡说,“确实没见过类似如此全面概括的学习任务单,既有学习目标,又有评价,还有挑战性任务,自评与同学互评放在一块的。我想任务单提供给学生有很大作用,学生借助这个学习任务单更加清晰自己每一步骤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类似预学单的话他更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我是课堂只有公开课时才能用上,我的任务单是处于一些练习而用,并非如此细致。我也看过别的老师的任务单,大都类似千篇一律,没有让人吸引或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作用。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觉得还有没有必要注意一下层次,比如班里40多名学生当中有名后进生的话这些学生我们要不要给他们设计不一样的预习单或学习任务单。”
这里做一个详细的回应: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有层次的学习任务单,是极其必要且非常有价值的。这不仅是为了“照顾”后进生,更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困生、中等生还是优等生——都能在自己最适合的“学习区”里进行挑战,从而获得最大学习效益和成就感。我们可以依据SOLO分类理论从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水平,来设计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习任务。先回顾一下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层次:前结构:学生抓不住要点,回答不着边际,或者干脆放弃。单点结构:学生能抓住一个相关要点,进行简单的、孤立的描述。多点结构:学生能抓住多个相关要点,但要点之间是孤立、并列的,缺乏联系。关联结构:学生能将多个要点联系起来,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学生能超越当前给定的信息,将知识结构进行概括、抽象,并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以小学语文课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核心任务是,理解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鼓励与严要求),并感悟这两种爱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分类任务设计可以是这样的:第一层级,单点结构:面向基础较弱的学生,目标是掌握最基本的事实信息,能够从文中找到一个独立的、具体的信息。【基础识记任务】1. 朗读课文,圈出含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句子。2. 填写表格:谁说了“精彩极了”?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谁说了“糟糕透了”?第二层级,多点结构: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目标是梳理和整合文中的多个信息点)能够罗列出文中多个相关的事实或观点,但尚未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信息梳理任务】1. 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笔画出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在不同时期对“我”的言行。2. 梳理“我”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分别是如何评价我的?请至少列出两件事。事件一:写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事件二:我长大后母亲的提醒:父亲的提醒:第三层级,关联结构:这是大部分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目标是理解文章主旨)能够将文中的多个信息点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对比等关系,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关联探究任务】1. 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的“糟糕透了”和母亲的“精彩极了”同样重要?请结合文中内容或你自己的理解,说明理由。2. 思考并讨论:作者在结尾说“这两种爱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任何一种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3. 句式仿写与理解:“我越来越体会到,我童年时候的这两种感觉:一种是______,一种是______。这两种感觉,在我的生活中,常常交替出现,……”第四层级,拓展抽象结构: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目标是迁移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超越文本本身,将所学到的道理进行抽象概括,并应用到新的、更广泛的情境中去。【拓展迁移任务(挑战性任务)】1. 观点辩论: 正方:“鼓励式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反方:“批评式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请选择一方,准备你的论点和论据。情景应用:如果你的好朋友在一次绘画比赛中没有获奖,心情很低落。你会如何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爱”的方式去安慰和鼓励他/她?请写一段你想对他说的话。3. 创作续写:多年以后,作者也成为了父亲或母亲。想象一下,当他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第一份“作品”给他看时,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将“单点结构”和“多点结构”的任务作为全班同学都需要完成的基础部分。然后将“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的任务作为“挑战任务”或“自选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可以根据预习情况或课堂表现进行临时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完成相应层次的任务。例如,让几位达到“关联结构”水平的学生一起探讨“拓展抽象结构”的任务,能激发更高层次的思维碰撞。当基础较弱的学生停留在“单点结构”时,教师需要通过追问(比如:“那妈妈和爸爸的说法有什么不一样呢?”)来引导他们向“多点结构”思考。当学生完成了“多点结构”的罗列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比如:“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为什么作者都觉得是爱呢?”),帮助他们搭建通往“关联结构”的桥梁。分类设计的任务单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为他们“搭台阶”。核心价值在于:尊重尊重差异,承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步调都不同;保障基础,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最核心的知识;激励挑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飞翔的空间,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深度;促进成长促进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的目标是引导所有学生尽可能地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