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炳华:跳龙门农村劳动

七六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北风呼啸,寒风刺骨、风吹到人的脸上像刀刮一样的痛。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光秃秃的小树苗可怜巴巴的立在村边,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变得枯黄了。北风吹来,小树苗在寒风中挣扎着,小草扑倒在地上,好像是被冻的瑟瑟发抖。村南槐河里的水早早的结了冰,无声无息缓缓的流淌着。只有村北卧龙岗上的青松,还在寒冷的冬天里迎风而立、浓郁苍翠。

临近腊月,我高中毕业了。这年我只有十五岁,身高一米五,体重不足八十斤。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在农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们总是背着我偷偷的抹眼泪,炳华这孩子长得这么小,如果下地劳动,恐怕连十个工分都挣不了,以后可怎么养活自己啊。当时,都是一个村子一个大集体,在生产队劳动,大家统一出工,统一收工,男劳力干一天挣十个工分,女劳力干一天挣八个工分。我家姊妹八个,四个姐姐已经出嫁,三个哥哥看着我也是唉声叹气,都对我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当时,我的心情也跌落到了谷底。

在农村,高中毕业就意味着要下地劳动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辛辛苦苦干一天,到年底生产队分红,十个工分才能挣三毛多钱,刨去口粮钱,一个男劳力一年也挣不了四五十块钱。养家糊口,谈何容易啊。当时我真不知该向何处去,周围的人也出不了啥主意,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迷茫、痛苦、失望、无助伴随着我迎来了春节。像我这个年岁,正是天天盼过年的时候,平时一年吃不上一顿肉,过年可以吃上肉,一年吃不了几次白面馒头,过年可以天天吃。可我不知道那个年是怎么过来的,吃肉肉不香,手里拿着白面馒头也咽不下去。当时农村的环境非常艰苦,好多家都是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像我家男孩子多,大人更是一分钱一分钱的攒着,准备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用,真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只有到了过年才舍得买上几斤肉,在大年初一包顿饺子吃。再加上当时文革还没结束,极左思潮非常严重,整个村子都被禁锢着。社员群众没有自由,村干部不同意就不能出村,如果有哪个社员说一句怪话,就会被村干部抓起来批斗游街,开地头批判会进行批判。家里成分高的社员更是靠边站,在生产队里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村里一开大会,就把他们拉到会场批斗一通。家里的大人小孩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男孩子长大了都找不到对象。我不住的问自己,难道自己就在这样的农村呆一辈子吗?天天吃不饱穿不暖,还没有自由,不敢乱说话更不敢乱走动。稍微有点血性的青年,就会向这样的环境抗争,我在心里呐喊着,我一定要离开这样的农村,走出大山。

转机

七七年的春天来得挺早的,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光秃秃的小树长出了嫩芽,枯黄的小草也泛出了绿色,槐河里平静的河水也从冬天的肃静中苏醒过来,唱着欢快的歌声。

这年刚过了正月十五,突然听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赞皇中学(当时叫五七大学)要在全县应届高中生中招收两个班。一个是数学班,一个是通讯班,主要是为农村培养民办教师,当时的校长是我们村的一位叫杨静敏的老先生。县里就给了我们村两个报名指标,当时我和我的同学国文听到这个消息真是高兴的都蹦起来了,因为我们两个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我还当过班干部。我们两家出身都是贫下中农,成分也没问题,这两个指标按学习成绩排肯定是我俩的。我们俩高高兴兴的去找村干部打问情况,可结果就像是在寒冬被泼了一盆凉水一样,唰的一下从头到脚浇的透心凉。村干部说,已经开了村委会,两个指标已经分给了别人,我俩就和村干部理论了一番,也没起作用。就气呼呼的跑到学校,找我们的校长班主任蔺合俊。我们俩噙着泪水把情况跟老师诉说了一遍,想让他帮我们说句公道话,老师思考了很长时间才说,你们俩在学校都是好学生,按学习成绩来说指标应该是分给你俩,但是村干部已经定了,我也没办法。你们俩不要和村干部闹顶了,将来还要回村劳动,村干部整天管着你们,如果给你们小鞋穿就不好办了。我们俩含着泪水,低着头走出学校一口气跑到了槐河边,一边奔跑一边呐喊,老天爷,救救我们吧,老天爷给我们一个出路吧。喊累了,我俩就看着河水发呆。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俩在河边呆着还是不想回家,一会儿听到了父母的呼唤声,我们俩才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饭也没吃,倒头就睡了。后来听说,当天晚上我二哥和国文的父亲,也去找干部说好话看看还没有希望,最后也没有结果。我大哥是一个民办教员,听到这个事后也特别着急,第二天就跑到公社找到学区的校长韩春耕,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韩校长说,你来的正好,有一个村里有一张报名表不要了,我也知道你弟弟学习不错,你赶紧拿回去让你弟弟报名考试吧。我大哥急急忙忙就把报名表拿了回来,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一下子好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机,看到了未来。

国文听说我有了报名表,过来看望我,我俩相互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记得他是含着泪水、哽咽着离开我家的。虽然我有报名表了,可以参加考试了,但是因为国文没有,所以我真的高兴不起来,心里就像针扎的一样痛。我很无奈但是没办法,先自己好好学习吧,争取能考上赞中。在当时,家里虽然安了电灯,但是晚上的电总是时有时无的。我白天在家里院子里复习,晚上就在屋里点上煤油灯学习到深夜。

终于等到考试了,那天我早早的起床吃了饭,我三哥骑自行车带着我,赶到赞中参加考试。记得当时只考语文和数学,一上午就考完了。不到一周,结果出来了,我考上了赞中数学班,邻家的大人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跑到我家来祝贺,就好像是天大的喜事一样。后来,国文和他爸找到杨校长,经过努力也争取到了一个指标,考上了赞中通讯班。那天我俩跑到槐河边,看着奔腾的河水一边跑一边喊,感谢老天爷,感谢韩校长,感谢杨校长,我俩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成为栋梁之才,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报效父老乡亲。

求学

没出正月,赞中就开学了。我们村我和素洁分到了数学班,国文分到了通讯班。当时学校规定,离家近的学生不让住校,我们村离学校只有五里地,属于近的,只能天天跑校。我母亲每天早晨鸡叫三遍,大约是现在的早晨五点多钟,就摸黑起来给我做饭。我每次听到母亲拉风箱有节奏的嗒嗒声就赶紧起床收拾,准备吃饭。我母亲用白布给我做了一个装干粮的袋子,吃完早饭,往里装上两个玉米面饼子,有时装上两个白面馒头,就背上书包和国文一起步行五里地赶到学校去上课。快到中午的时候,课间赶紧把干粮放到学校食堂的蒸笼里蒸热。中午下课了,住校的学生赶紧跑到食堂排队打饭,跑校的学生就到食堂拿上蒸好的馒头,家里条件好的同学会掏一毛钱在食堂打上一份热菜吃,我家条件一般,只好打上一缸子热水,跑到教室就趁热吃了继续学习。上学路上,夏天经常会遇到下雨天气,家里穷没有伞,连一块塑料布也没有,我就披上一块家里用来包衣服的布急忙往学校跑。到了学校浑身湿的像落汤鸡一样,我就去卫生间把衣服脱下来拧拧水,赶紧穿上上课,不知不觉的衣服就被自己的体温慢慢暖干了。

在跑校的大半年的时间里,我母亲每天都是鸡叫三遍起床,从来没有耽误过一顿饭,我也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吹日晒,每天都步行五里地去学校,没有误过一次课。我们班的老师,都是全县选拔出来的最好的老师。当时文革还没结束,有几个老师还是右派,高明瑞班主任教数学,黄德老师教物理,罗征效老师教化学,俞双如老师教语文。文革后期,他们刚刚被解放出来,浑身充满着教学热情,教室里又坐着一群渴望离开农村,刻苦学习的农家子弟,老师在拼命的教,学生在拼命的学,教室里始终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白天在学校上完课,晚上到家继续点着煤油灯做作业。早上起来,两个鼻孔都被烟熏黑了。

那是夏天的一个夜晚,地里的玉米都长到一人高了。大概是晚上十二点多钟,我刚做完作业躺到床上睡觉,突然被一阵叫门声惊醒,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们邻村的高中同学姜志科在喊我,我赶紧穿好衣服给他开门。只见他和一个小伙伴站在门口,我赶紧问他咋了?他说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怎么也睡不着,晚上天黑害怕,就找了一个作伴的穿过一人多高的玉米地,走了一两公里来找我商量,看看我会不会做。那是一道几何题,很难,我们做了很久终于做了出来。夜已经很深了,志科和他的伙伴高兴的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我家。在当时,大家都有一股子学习劲头,谁也不想把学习落下。恢复高考第一年,志科考上了河北师大数学系,后去了加拿大留学。

遇险

七七年的夏天,雨水格外的多。我们村和县城中间隔着一条槐河,河上修了一条漫水桥。旱季雨水少,漫水桥就露出水面,人们可以从桥上步行或推车去县城办事、赶集。雨水多的季节漫水桥就会被水淹没,人们要去县城就只好勉起裤腿儿淌着水过河。常年发水,桥下游冲出了一个好几亩大的水坑,深大约有四五米,经常会有人划着小船在桥下打鱼。有一次,我看到人们打的鱼有一米多长几十斤重。我和国文天天早起作伴儿上学,一到河边儿就脱下布鞋把裤腿挽到大腿根上,一手举着鞋,一手举着书包,趟着水过河去学校上课。有天晚上,雨下的很大,河里发了大水,早起我俩走到河边一看,河面足有一公里宽,黄水滔滔水流湍急,看着让人有点害怕。河边围了一大群要去城里办事的人,都不敢下河。我俩在河边犹豫了一下,就脱掉了鞋子卷起了裤子,一手举着鞋子,一手举着书包,沿着漫水桥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好多好心的大人怕我俩出危险,都在冲我俩喊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当时我走在前边,国文走在我后面,到了河中间,水流变得更加湍急,把我俩的衣服都打湿了,心里紧张不安,吓得不敢说话。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挪。突然我听到身后国文的呼喊说,头晕头晕,不行,水开始转了!我回头一看,他的整个身体已经都坐在水里了,吓得脸色苍白。我赶紧把他扶起来,对他说,我曾经听我父亲讲过,这可能是晕河了。你不要紧张,赶紧闭上眼睛休息一下。过了一会他说好多了,我就让他头往前看,然后扶着他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终于,到了河对岸,我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想想当时真的后怕极了,如果我俩被冲到桥下四五米深的水坑里,靠自己根本不可能爬上来,肯定必死无疑。我俩心里暗暗庆幸,今天侥幸过了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我们两个到了学校,把遇险的事情告诉了老师,申请看能不能住校。老师听后也怕我们出事就答应我们住校了。学校的宿舍是一个大教室改成的,在大教室南北两边儿垒了两排大土炕,中间只隔着大概半米多,我们班五十多个男生就住在两个大土炕上。我第一次住集体宿舍,真有点儿兴奋,还有点不自然。晚上睡觉的时侯,一个人挨着一个人,挤得喘不过气来。尽管不习惯,但想到不用天天跑五里地上学了,也不怕发洪水、刮风下雨了,能有更多时间集中学习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每天晚上上完自习课,我躺在炕上难以入睡,同学们的呼噜声一声接着一声,有的梦话也喊得很响,都把周围的同学喊醒了,我睡不着就只好在床上回忆着一天的学习,想着哪个是重点要背过,哪个是难点还没理解需要明天请教老师,回忆完才慢慢的进入梦乡。在学校住了两个月,形成习惯了,天天晚上回忆着老师的课程,回忆着晚上的作业。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学习紧张,再加上心里压力大,有一天晚上我失眠了,后来就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白天昏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来,课都听不下去了。我就到学校的医务室看病,医生说我是神经衰弱。没办法只好告假休学了。

回到家,父母带我去找了一个老中医看病,吃些中药,慢慢调理着。我是村里的孩子王,有十几个同伴天天围着我转,我们白天就到槐河里抓鱼捞虾,晚上一群小伙伴就在一起讲故事,日子表面过得悠闲自在,但内心确是十分焦虑,渴望早一天回到学校。有个周日,高老师让班干部秦培书带了几个同学来看望我,我托他们给高老师带了一封信,说了一下我身体情况,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信的最后一句是“学习被落下,心急如火烧”。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我的病也好了起来。有一天,我们村里的杨校长在街里看到我,告诉我说马上要恢复高考了,你学习不错,赶快回到学校上课吧。我一听二话不说,打起精神背起行李就回到了学校,开始了重新学习。

高考

这次回到学校,大家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参加高考。那年中专和大专是分开考的。我们分了两个班,一个是中专班,一个是大专班。我被分配到了大专班,班主任还是高老师。高老师怕我身体吃不消,就对我说,你晚上可以早点儿睡觉,别人必须学习到11点。有天晚上突然停电了,大家都只好回宿舍睡觉。但是刚躺下又来电了,学习了一天大家都很疲惫了,谁都不愿意再回教室上课了。高老师发现没人来上课就跑到宿舍,把大家都叫了起来,到教室继续学习。高老师对我说,你就别去了,好好休息吧,我说,老师我身体好了,没事儿了,我又跑到教室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到了深夜。经过上次生病后,我父母很担心我的身体,怕学校生活差,吃得不好,又把身体累坏了。每到过集,我母亲就烙十几张白面大饼,用布包好,让我父亲步行五里地,给我送到学校来。当时天气冷了,大饼也放不坏,我就在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把布包挂在墙上,每到吃饭的时候,就先回到宿舍拿上一张大饼,掰碎放在大碗里,再掏一毛钱买上一份热菜,加上一缸热水热菜泡饼,真是好吃极了。当时大家都吃的玉米面饼子,他们很羡慕我,都很眼馋。有一次下课了,我去宿舍拿大饼,一看包空了,我挺纳闷儿的,明明包里还有一张大饼呢,咋就飞了呢?我只好拿着饭票打了两个玉米面饼子和一份热菜吃了起来。一会儿有个同学跑过来小声告诉我,是一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偷偷跑到宿舍把我的大饼吃了。后来这个同学见到我很不好意思。有一天他跟我说,是他吃了我的大饼,因为他从小长在山沟里,没有吃过几次烙饼,看我吃烙饼很眼馋,实在没忍住,就把我的大饼吃了。我很能理解他,也没有怪他。我跟他说没有事儿,下次我母亲给我烙饼了还让你吃。

休学回到学校,我感觉脑子有点儿发呆、发木,明显没有以前好使了。过去看一遍都能记住的课本,现在看三遍都记不住,上课急得直想哭。有天晚上我压力很大,实在没办法了,我就把最要好的两个同学国文和爱文叫出去,大哭了一场。他们安慰了我半天,我的心情也慢慢得到了缓解和释放,心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如何才能把学习搞上去?把落下的课程补上呢,我想了半天,终于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就是除了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以外,我周一二学习数学,二三学习语文,四五学习理化,六日学习政治,当时就考这几门课。我一直坚持,雷打不动按计划学习。上晚自习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本来在学习数学,一看语文老师来了立马放下数学学习语文,一看政治老师来了,又立马放下语文去学政治,这样精力不集中,效果很不好。我不这样,不管哪个老师来,我就按自己的计划学习,坚持了一个多月,学习效果很好,成绩也上来了。

休学回来后的四个月,大家都在紧张的学习,紧张的生活。这四个月我没有洗过一次澡,没理过一次发,都是在没日没夜的学习。我们宿舍南边大炕上有一个同学,周日回家换了一身衣服,第二天他母亲就找到学校宿舍来,说他衣服上发现了虱子,他母亲就把他和周边同学的被子翻看了一遍,发现一个同学被子下面压着一件衣服,衣服上边长满买了虱子和虮子,我们其他同学都认真把被子和衣服翻了好几遍,好在都没有发现虱子。后来老师买了一袋六六粉杀虫剂,撒到炕上进行了消杀。通过这件事,同学们才开始讲起了卫生。

终于等到七七年的高考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大家都很兴奋也很紧张的睡不着觉,老师让大家不要紧张,早点休息,争取明天考个好成绩。七七年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老三届的学生都参加高考,据说当时赞皇报名的有上千人,竞争十分的激烈。那年是中专先考试,考试结束后,高老师拿着数学卷子让大家做,我一看有两道几何大题不会做,全班三十几个人也没有几个能做出来的。我心想,这下完了,中专的数学考试都这么难,那大专肯定更难啊。

高考的第一天,那天先考的是数学。监考老师发卷子,我的心怦怦的跳,紧张的好像要从胸口跳出来一样。我拿到试卷一看,大部分都会做,心里一下子放松了,到最后只有一道题没答上来。考试结束分数下来后,我的数学考了79分,是全班第二名,语文考试也发挥的比较理想,其中作文是园丁之歌─记一位老师,我写的是我的班主任高老师,一下子写了八开纸两大张,我的理化基础不行,考砸了。政治考得也还不错。

高考结束后,老师帮每一位同学报了志愿,那时大学的很少,一个人允许报三个学校,我报的志愿是河北师大,河北师院,老师又帮我加上了一个河北林专。报完志愿后,大家怀着复杂的心情毕业了。当时四个月的紧张学习,衣服没换过,头发没理过有一拃长,疲惫不堪。我肩上扛着行李,一手提着书包和脸盆儿,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家走。走到半路上,正好碰到了一位邻居,骑着自行车往家走,他看到我,就主动把我的行李放到了他的自行车上,帮我带回了家。到了家,母亲看到我的样子,心疼地都哭了起来,我三哥赶紧给我理了发,洗了头,家人都围着我,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考得一般估计没戏了。考完试马上过年了,我在天天在等着考试结果,这个年是在焦虑、期待、幻想中度过的。我邻村同学姜志科的父亲是老师,他天天步行五六里地去赞皇中学看考试成绩,结果连续去了七八天都落空了。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吃力的爬上我家的围墙,又从围墙爬到我家的大门房上,突然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了起来,阳光照到了我身上,照到了我家的院子里。早晨起来,我赶紧跑到我大哥家,翻出了一个手抄本的周公解梦看看是啥意思,一看是“日月照身得重位、日出有光有好事。”我大哥说,说不定这次能考上。到了下午姜志科的父亲从赞中回来经过我们家门口,还没进门就大声喊着,炳华,炳华,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科子、国文都被初选上了!当时我和国文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但又怕消息不确切,我俩一路小跑,到学校一看,好多人都在围着一个大红榜看,我俩赶紧挤到前边,飞速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终于看到大红榜上有我的名字,心里的一大块儿石头才算落了地。国文七八年考上了河北大学历史系,素洁考上了河北师院数学系。

初选上的学生都要到县医院去体检,体检那天医院里挺热闹的。有老三届三十多岁的学生,有十五六岁刚刚毕业的学生。体检的时候,我和另外两名学生只有一米五几,体重不足八十斤,有一个老三届的学生对我们说,你们三个体检不到一百斤是不够条件的,赶紧找医生去给你们改了吧,当时我仨听后非常着急,赶紧跑到医生办公室跟医生说好话,请求医生帮我们改体重,医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儿,安心等大学通知吧。招生还没开始,赞中又招了四个高中班,在原来数学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三班。我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班主任还是高老师。

有一天,正在上物理课,我三哥满头大汗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学校。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告诉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我一看是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可我的志愿是河北师大数学系,将来当一名受人爱戴的人民教师,看来希望落空了。我急忙找到高老师,说不知道河北林专咋样,不愿意去,高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咱们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很不容易,我国林业基础落后,在中国学习林业也很有发展前途。我的父母,三个哥哥也坚持让我上,他们说,万一你明年考不上咋办啊?我一想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家里世代都是农民,在我这一代,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光宗耀祖了,我就高高兴兴地决定去上河北林专学习林业。

这次高考,我们班一共有七个人考上了大学。陈月增、冯素芹和我都考上了河北林专,王彦英考得最好,考上了河北师大,后任河北师大数学学院院长。后来,我从赞皇县志上看到,七七年一共上千人参加高考,赞皇只有三十三人考上了大学,我是其中之一,也就算是比较荣幸的了。

大学快开学的时候,我们村十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县城照了一张相片作为纪念。又跑到了槐河里抓了一筐鱼,炖了一铁锅,大家伙又凑钱买了一瓶石家庄大曲酒,在一起热闹了一番。他们高兴地说,你给我们带了好头,树立了榜样,是咱们村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可算是跳出了龙门。后来,我们小伙伴里有三个考上了大学,有一个去参军当兵,还有一个顶替他父亲上了班,经过自己的奋斗当上了企业家。

七八年三月初,我离开了养育我十七年的家乡。西龙门村,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

我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母和家人,献给我敬爱的老师、同学和年少的伙伴们;献给我的朋友们,特别是献给那些正在奋斗的年轻朋友们。不管你现在是顺境还是逆境,遇到事情,特别是重大事情时,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希望;不管在你今后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有什么样的迷茫和困惑,只有坚持再坚持,坚持才会有转机;不管在你今后人生的旅途中,遇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只有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才意味着胜利,坚持就是胜利

THE END
0.土炕夜读汪曾祺,读到“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很是亲切。汪老的这种表达,与家乡的一句俗话“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表达是一样的,都在传达一种冬日的温馨,只是有南雅北俗之别。 土炕,是北方jvzquC41yy}/lrfpuj{/exr1r182ek=977gdfA
1.中国文艺网住在农家,土炕地铺,生活简单。美院老师,自力更生。喂猪养兔,养鸡喂鸭。自给自足,亦苦亦乐。东陈村边,水坑甚多。牡蛎很多,还有鱼鳖。美院老师,不仅艺高,还通厨艺。捡来牡蛎,做成美食。村民见之,以为稀奇,还敢吃这!侯老发明,钓鳖之法,钓了王八,大家分食。改善生活,妙招很多。村内少医,慧文医生,为民诊疗,jvzq<84yyy4dhufe0qxh0ls1zy5cy‚h1427:2?4v427:2?69a6:89@<0jvsm
2.土炕洋歌我们窗口和那柴火垛算是隔着一条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深深地印着两条车辙。东边则是一个大水坑,平时什么水都往那里流,刮东风的时候会飘来阵阵腐臭。怎么出去呢?还是躺在炕上唱歌吧,歌里的情景比外面好些。 我开始攻坚了,那是几首特别节奏和多半音的歌,之前我对此是望而却步,不敢碰的。平时唱一般的节奏2jvzquC41yy}/onnrkct/ew4738ut8t<
3.知青之歌《那年插队在丰安》一排的排长叫杨永庆,与我插队时都是在丰安二队,我们曾经同吃一锅饭,同睡过一盘土炕。他体态匀称,独子,他既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也是班上的大班长。插队回城后他被分到青年门市部对面的相州宾馆上班,我去他单位看过他几次,他拿出当时我不知道是何方神圣的"速溶咖啡"招待我,使我眼界大开,终于知道了味苦的咖啡可以是饮料,喝时要加方糖牛奶以jvzquC41yy}/onnrkct/ew44enyp@:
4.实用的五年级故乡作文(通用68篇)隐忍雷雨闪电,头越走越低的洗心河啊,担水的葵花姐跟瘸腿哥走了么,霞光怎么还照着她的半根扁担,虚无的空间?瑟瑟发抖的牛羊啊,十里山岗怎么不见照顾了一辈子瞎子婆的鞭子伯?还在苦望的苦楝树啊,三寸金莲的奶奶,是否还盘腿土炕,剪着窗花;直不起腰的老娘,是否还就着灯花,苦苦缝补篱笆墙 风一jvzquC41yy}/{~|gpoo/exr1|wuxgw4ywpobpsn149:4:9<0jvsm
5.五年级语文上册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好句摘抄坑kēng(坑洼、水坑、泥坑) 洼wā(水洼、山洼、坑坑洼洼) 填tin(填写、填平、义愤填膺) 庄zhuāng(庄稼、庄、庄严) 稼ji(庄稼、稼穑、庄稼汉) 俗s(俗语、俗气、庸俗) 跃yu(跃进、飞跃、龙腾虎跃) 葡p(葡萄、葡糖、葡萄酒) 萄to(葡萄、葡萄干、葡萄架) 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A626:<9:<83;3;/j}rn
6.陈庄旧事散文鸡娃运回家,我发现,我睡觉的地方被小鸡侵占了。屋地上,一架大铁床代替了暖暖的土炕。屋里的湿潮,我只睡了一晚,便起了一身的湿疹。小胖上课时无故躲得我远远的,那怪异的眼神,让我通红的脸无处躲藏。 母亲对小鸡付出的精力让我惊叹。年少不懂生活的艰苦,看到小鸡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褪了那支娇黄的绒毛,长出jvzquC41yy}/{~|gpoo/exr1{wrv1|fpygt03=>;748/j}rn
7.家乡的土炕说起农村老家的土炕,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说起对农村土炕的那种特殊情怀,只有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游子才能体会。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这才是过去人们憧憬的理想生活。 南方取暖靠抖,北方取暖有炕。“鞋脱了,上炕去,炕上热乎。”这是陕北人招待客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炕在严格的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床。是窑洞内用砖石、jvzquC41c0sfkyncp0io1=9zxjy32
8.第7集一起走过的日子水清滢高音质在线试听睡热土炕 随身带个小本子 把听到看到有意思的人和事儿 小曲和笑话等等全记录下来 经过加工提炼 写进作品里 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一年 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红梅与珊瑚选队长就是在大水坑搞四清时创作的 群众看了说小伙子日能的很 写啥像啥 把这地方的人和事写神了 jvzquC41yy}/m~lqw0ipo8rkzuuoi8:qwmgv;>3jvor
9.今年195期福彩3d所有字谜汇总2025195期:北京千艺 四联手 震灾会 住土炕 三九中 2025195期:蓝色闪电字谜 萝卜拔 四方援 二必看 含远山 2025195期:日月通谜 两手抓 救灾难 独跨四 风入松 2025195期:灵狐说梦 左右牵 震山川 做游戏 没出走 2025195期:金彩和迷 客来游 玉树震 教室里 拄铁拐 jvzquC41yy}/:95:424og}4r1362;@69:0nuou
10.2020年有关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一铺土炕能睡5——6人原来冬天要来了,奶奶家要买煤取暖,需要我这样的“劳动力”来干活,爸爸和老叔、老姑父把煤炭从车上卸下来并送到小房里,我也尽了自己的能力跑前跑后,忙得不易乐乎,并因此得到了奶奶的夸奖。而如今的奶奶家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装上了地热。煤气,再也不用烧煤了,冬天屋里的温度jvzq<84yyy462?=0eqs0i~fpjq{hcw4e44>26<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