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作品选那片芦苇花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阳光特别好,天空湛蓝。刚刚下过雪的乡村,干净,远阔,四处都亮晶晶的,喜鹊在高高的树上跳着。远远看见路口一簇簇芦花在风中摇曳。想起过世多年的老公公曾经在漆黑的凌晨,用自行车驮着苇席,冒着风雪叫卖。那飘摇而坚定的样子正似这风中的芦花。

芦苇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蒹葭。据乾隆年间《玉田县志》记载,玉田芦苇丛生,形成了“绿杨断处尽蒹葭,错认江东处士家。流水小桥明月夜,扁舟好去梦芦花”的美好景致。

这芦花,曾经开满大半个玉田。

那开满她大半生的芦苇花

婆家是玉田县西南洼地深处的一个小村落,村名很好听:东草盘。这草,说的就是芦苇吧?因为百度上说,芦苇就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芦苇 薛丽丽 摄

在东草盘,沟里洼里,庄稼地边,水塘四围,门前屋后……春夏绕不出芦苇的绿,秋冬躲不开芦花的香。

我婆婆的大半生都在织苇席。

后来她患有严重的腰椎疾病,快八十岁的她腰已经完全直不起来。我想象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席地而坐,让粗硬的苇批儿跳动于指掌之间,让身下铺出的席面儿大点再大点。几乎每一个苇乡的女人,在秋冬天都有着一双冻得红肿、常带着血迹的双手。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浸透着苦涩的“笑话”:苇乡的女人死后,坐在坟头上还得挑三天刺!

一代又一代的苇乡女人都是这么过的。

每当这时,我就不禁“责怪”起孙犁先生,他在《荷花淀》中把织苇席的场景描绘得那么轻松俏皮,而我却只听到我的上辈女子在苇席间奔波而涌的喘息。

但我婆婆从来没对芦苇有过些许的怨言,她甚至感谢那些芦苇。

在她的生命里,芦苇是她可以用双手贴补家用、改善生活的唯一方式。尤其到快过年的时候,婆婆白天拼命赶席子,公公夜晚骑着28杠自行车去卖席。为了不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公公总是凌晨两三点钟出发,骑上上百里路,赶天亮前就到临县的大集上,能卖就卖,不能卖就换猪肉、豆油,甚至可以换来花布和鞭炮,一家四口就能欢欢喜喜过个年。

婆婆说,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苇根曾经是东草盘的“命根子”。芦苇的根部被当地人称为“旺根”(音),有点甜。最大的苇根直径有大拇指粗,最长的能铺开两三平方米。它们在水下或地下婉转延伸,像有眼睛那样去找水,找营养,断了又接上,接上又折断。婆婆还说,没挖过苇根的人,就不知道芦苇的生命力有多强。

随着两个儿子到县城闯天下,婆婆也离开小村到城里定居。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婆婆过上了“楼上楼下手机汽车”的富足生活。唯一令她失望的是,几乎家家的土炕都变成了席梦思,大床都铺上了柔软舒适的竹纤维、纯棉、丝绸。没有一家再用苇席铺炕了。

苇席时代结束了。

但每当谈起织席卖席的往事,她的嗓音都特别洪亮。岁月留给她最深的幸福和伤痛,都是在寒风中和丈夫一起捆好席子,目送他远去,再等他归来。

那个和她一起织席捆席的丈夫也远去了。

她像想念亲人一样想念芦苇。

那些长满她大半生、让她痛又带给她希冀的芦苇!

那快乐他大半个青春的芦苇荡

我爱人说,所有印刻在岁月里最有趣、最逍遥的片段,都在老家的芦苇荡里。

也是在有雪的冬天,芦花在阳光下摇曳。我们俩在雪地上骑着单车,风一吹,毛茸茸的芦花簇拥着,嬉笑着。那画面即使到了20年后的现在,也一定能登上最美壁纸排行榜。我们边走边聊芦苇荡里的事。他说起到芦苇荡里逮野鸭子、捉泥鳅,摸野鸭蛋、鸟蛋。将小小的鸟蛋握在手里,就像握住了一个大大的世界。

那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我们二十岁。

他说,他最喜欢春天里夕阳下的苇荡。他斜挎着小书包奔跑在北方小村的旷野,夕阳斜照,新冒出的苇芽红彤彤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开始期待,野鸟、野鸭在芦苇丛里安家、生娃。他说,“一看到尖尖的新芽,你立即就会想到芦苇的根,又在延伸,又在生长!”爱人回忆起苇芽,满眼全是迷恋。

有一次爱人带我到河滩上,他说要给我做苇笛。不是所有的芦苇都能做苇笛的,要找那种长在河滩上的芦苇,这种苇子长得粗,骨节长,苇子的壁、特别是内膜也厚。爱人挑选好一棵满意的芦苇,看中适合的那节,便把镰刀的刃压在上面,使劲地转动芦苇。“这是功夫活儿,要用力但力气要稳”,然后他用镰刀在一头慢慢地一块一块地往下削,就和削铅笔差不多。“这更是功夫活儿,快中带慢,只削外壁,千万别弄破苇膜,否则就全败。我用我的大半个童年学这招儿!”看他认真的样子,我大气不敢出,唯恐一出气就把苇膜吹破了。

一个娇小、笔直的苇笛做好了!爱人轻轻一吹,便有空灵、悠扬的声音飘了出来。这声音陌生而熟悉,我问他吹的是什么曲子,他说没名字。

正好这时候有几个小孩子跑过来,大声说:“你吹什么就是什么!你生气就是生气的声音,你高兴就是高兴的声音!”

果真,苇笛里发出的乐音正是我想听到的。原来苇笛这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原来苇乡的人这么快乐、逍遥。

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我才理解,芦苇,为什么有“蒹葭”这样好听的名字;佳人,为什么总是在水一方。

那风靡大半个中国的玉田苇编

其实,不仅仅是“东草盘”这个小村庄。

玉田县从西北侧的大安镇、唐自头,到西南侧的林西、林仓、板桥、郭桥、彩亭桥,到中部的虹桥、鸦鸿桥、窝洛沽、陈家铺、杨家套……南部的石臼窝、窝洛沽、潮洛窝等地,都曾经长满了芦苇。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玉田县南部和西南部还都曾是一望无际的洼地,海拔均在3米以下,总面积将近6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3.5%。清代编修的《玉田县志》写道:玉田“南境称水乡,有大河五……”,长满大半个玉田的芦苇,正是顺着这五条河流,缓缓而生,生生不息。

据1936年统计,全县有苇塘2.6万亩。

在科技与智能时代到来之前,在与大自然抢夺钢铁与煤炭之前,大片的芦苇就是资源啊!躺在芦苇垛上的玉田人,用勤劳、灵巧的手编织着对富裕生活的憧憬,苇编业风行一时。当时最走俏、也最普及的苇编是苇席、苇帘、茓子。

苇席,是铺在土炕上用的;苇帘,是挂在墙上或窗户上的;茓子,是做囤盛放粮食用的。

长满大半个玉田的芦苇,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供给人们物质食粮,也供给人们精神愉悦。

苇席业最为发达的当属林南仓一带,也就是我的婆家所在的区域。这个地区高峰期苇席年产量达120万片,占全县总产量的80%左右。而且,这里的苇席质地好,颜色白皙而又光滑,编织技艺考究,且柔韧性极强,被视为苇席中的佳品,销路极广,远销京津唐乃至大半个中国,甚至有苇席、苇帘出口。修长细腻的芦苇不仅增添了田园情趣,更重要的是芦苇具有超强的吸湿性,能极好地挑战阴湿的气候。芦苇喜水,即使被做成苇席苇帘,也在不停地吸水。

但毕竟,苇席、苇帘都是简单而原始的粗糙加工产品。比起工厂化、自动化产品,产量低、效率慢、美观度差。在追求时尚、舒适的现代消费群中,苇席、苇帘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苇席苇帘的销路越来越小了,苇子织席打苇帘的人越来越少了,留在村里的人,把苇子砍了。我婆家东草盘的乡亲们早已看出,打一天工赚到的钱比织一个月苇席赚的钱还要多。进入21世纪后,大片的芦苇笔直地倒下了,为闯荡世界的乡亲让出了一条大路,人们走出了小村,寻找外面的精彩。

似乎是顷刻间,东草盘大片的芦苇荡不见了;也似乎是顷刻间,那长满大半个玉田的芦苇荡不见了;随之,曾遍布大半个玉田的苇编业几乎消失了。

那萦绕我大半个未来的芦苇梦

我的梦想中始终有一个空间,是留给芦苇的。

苇秆可以造纸,甚至可以当建材等工业原料,根部可以入药,利尿、解毒、清凉、镇呕、防脑炎。

除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以外,芦苇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

垃圾场改造的国家五A级景区——唐山南湖,芦苇葱葱,荷花绽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妃甸早在10年前就开始“退耕还苇、恢复湿地”;国家着力打造的现代化新城雄安,选择了有芦苇的白洋淀;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以看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我畅想: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我畅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婆家东草盘返回,路过后湖。那条疙疙瘩瘩的路已修得平坦宽阔,因挖煤而造成的塌陷让原来的湖面更宽阔,结冰的湖面一片晶莹剔透,芦苇的半个身子被埋在了冰下,只剩下毛茸茸的芦花,在阳光下摇曳。

对了,你知道后湖的故事吗?这个故事我一定要讲给你听。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更没有芦苇,而是一座店铺林立、楼阁栉比的城镇,辽国萧太后就曾在这里住过。

相传,萧太后有一黑一白两匹骏马,本是天上的黑龙和白龙,因违犯天规被贬凡间。黑马白马互不服气,较量做法。白马一跺脚,就跺出一眼泉水;黑马就地一滚,地上出现一个大水坑。不一会儿方圆几里地的一座城,全被白茫茫的大水给淹没了!

天王李靖前来镇压,将白马黑马打入天牢,并割下白龙的胡须扔到水中。龙须在水中,很快变成了纵横交错的芦苇根,长出密密麻麻的芦苇。

因萧太后在这里居住过,人们将此地叫作“后湖”。湖上长满了芦苇,这里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芦苇小镇,犹如人间仙境。

现在,玉田县政府正在筹划一个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现代化小镇——“御仓水镇”。

作者简介

张婧,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原标题:《【玉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作品选】-----那片芦苇花》

THE END
0.土炕夜读汪曾祺,读到“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很是亲切。汪老的这种表达,与家乡的一句俗话“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表达是一样的,都在传达一种冬日的温馨,只是有南雅北俗之别。 土炕,是北方jvzquC41yy}/lrfpuj{/exr1r182ek=977gdfA
1.中国文艺网住在农家,土炕地铺,生活简单。美院老师,自力更生。喂猪养兔,养鸡喂鸭。自给自足,亦苦亦乐。东陈村边,水坑甚多。牡蛎很多,还有鱼鳖。美院老师,不仅艺高,还通厨艺。捡来牡蛎,做成美食。村民见之,以为稀奇,还敢吃这!侯老发明,钓鳖之法,钓了王八,大家分食。改善生活,妙招很多。村内少医,慧文医生,为民诊疗,jvzq<84yyy4dhufe0qxh0ls1zy5cy‚h1427:2?4v427:2?69a6:89@<0jvsm
2.土炕洋歌我们窗口和那柴火垛算是隔着一条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深深地印着两条车辙。东边则是一个大水坑,平时什么水都往那里流,刮东风的时候会飘来阵阵腐臭。怎么出去呢?还是躺在炕上唱歌吧,歌里的情景比外面好些。 我开始攻坚了,那是几首特别节奏和多半音的歌,之前我对此是望而却步,不敢碰的。平时唱一般的节奏2jvzquC41yy}/onnrkct/ew4738ut8t<
3.知青之歌《那年插队在丰安》一排的排长叫杨永庆,与我插队时都是在丰安二队,我们曾经同吃一锅饭,同睡过一盘土炕。他体态匀称,独子,他既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也是班上的大班长。插队回城后他被分到青年门市部对面的相州宾馆上班,我去他单位看过他几次,他拿出当时我不知道是何方神圣的"速溶咖啡"招待我,使我眼界大开,终于知道了味苦的咖啡可以是饮料,喝时要加方糖牛奶以jvzquC41yy}/onnrkct/ew44enyp@:
4.实用的五年级故乡作文(通用68篇)隐忍雷雨闪电,头越走越低的洗心河啊,担水的葵花姐跟瘸腿哥走了么,霞光怎么还照着她的半根扁担,虚无的空间?瑟瑟发抖的牛羊啊,十里山岗怎么不见照顾了一辈子瞎子婆的鞭子伯?还在苦望的苦楝树啊,三寸金莲的奶奶,是否还盘腿土炕,剪着窗花;直不起腰的老娘,是否还就着灯花,苦苦缝补篱笆墙 风一jvzquC41yy}/{~|gpoo/exr1|wuxgw4ywpobpsn149:4:9<0jvsm
5.五年级语文上册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好词好句摘抄坑kēng(坑洼、水坑、泥坑) 洼wā(水洼、山洼、坑坑洼洼) 填tin(填写、填平、义愤填膺) 庄zhuāng(庄稼、庄、庄严) 稼ji(庄稼、稼穑、庄稼汉) 俗s(俗语、俗气、庸俗) 跃yu(跃进、飞跃、龙腾虎跃) 葡p(葡萄、葡糖、葡萄酒) 萄to(葡萄、葡萄干、葡萄架) jvzquC41yy}/srlwujo/exr1sk528A626:<9:<83;3;/j}rn
6.陈庄旧事散文鸡娃运回家,我发现,我睡觉的地方被小鸡侵占了。屋地上,一架大铁床代替了暖暖的土炕。屋里的湿潮,我只睡了一晚,便起了一身的湿疹。小胖上课时无故躲得我远远的,那怪异的眼神,让我通红的脸无处躲藏。 母亲对小鸡付出的精力让我惊叹。年少不懂生活的艰苦,看到小鸡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褪了那支娇黄的绒毛,长出jvzquC41yy}/{~|gpoo/exr1{wrv1|fpygt03=>;748/j}rn
7.家乡的土炕说起农村老家的土炕,那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说起对农村土炕的那种特殊情怀,只有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游子才能体会。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这才是过去人们憧憬的理想生活。 南方取暖靠抖,北方取暖有炕。“鞋脱了,上炕去,炕上热乎。”这是陕北人招待客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炕在严格的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床。是窑洞内用砖石、jvzquC41c0sfkyncp0io1=9zxjy32
8.第7集一起走过的日子水清滢高音质在线试听睡热土炕 随身带个小本子 把听到看到有意思的人和事儿 小曲和笑话等等全记录下来 经过加工提炼 写进作品里 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一年 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红梅与珊瑚选队长就是在大水坑搞四清时创作的 群众看了说小伙子日能的很 写啥像啥 把这地方的人和事写神了 jvzquC41yy}/m~lqw0ipo8rkzuuoi8:qwmgv;>3jvor
9.今年195期福彩3d所有字谜汇总2025195期:北京千艺 四联手 震灾会 住土炕 三九中 2025195期:蓝色闪电字谜 萝卜拔 四方援 二必看 含远山 2025195期:日月通谜 两手抓 救灾难 独跨四 风入松 2025195期:灵狐说梦 左右牵 震山川 做游戏 没出走 2025195期:金彩和迷 客来游 玉树震 教室里 拄铁拐 jvzquC41yy}/:95:424og}4r1362;@69:0nuou
10.2020年有关我和我的家乡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一铺土炕能睡5——6人原来冬天要来了,奶奶家要买煤取暖,需要我这样的“劳动力”来干活,爸爸和老叔、老姑父把煤炭从车上卸下来并送到小房里,我也尽了自己的能力跑前跑后,忙得不易乐乎,并因此得到了奶奶的夸奖。而如今的奶奶家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装上了地热。煤气,再也不用烧煤了,冬天屋里的温度jvzq<84yyy462?=0eqs0i~fpjq{hcw4e44>26<3jvor